巴南:创新破解三大难题 2.5万余亩土地重获新生
目前,全区25339亩撂荒地复耕复种已提前全面完成,成为全市首个复耕复种进度100%的区县。

巴南:创新破解三大难题 2.5万余亩土地重获新生

来源:巴南日报2022-09-02

日前,记者从巴南区农业农村委获悉,自撂荒地复耕工作开展以来,巴南区不断创新耕种模式,多渠道寻找耕种主体,确保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撂荒问题,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区25339亩撂荒地复耕复种已提前全面完成,成为全市首个复耕复种进度100%的区县。

街道双桥村村民参与撂荒地整治。记者 罗莎 摄_副本
街道双桥村村民参与撂荒地整治。记者 罗莎 摄

精准摸排 破解“耕多少”问题

据了解,巴南区现有耕地面积约65.5万亩,其中部分耕地因农户举家外出无劳动力耕种、土地贫瘠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

为全面摸清撂荒地底数,做好复耕复种工作,巴南区成立撂荒耕地核查利用专项工作组,并组建5个督导组,常态化跟踪督导各村撂荒地整治情况。

此外,还采取聘请第三方机构和镇村干部现场核查等多种方式开展摸排核查,累计派出区镇村干部约2600人,进村入户,全面精准掌握耕地撂荒地存量,分类建立台账。

经排查,全区具备复耕复种条件的撂荒地有25339亩。

创推模式 破解“谁来种”难题

农户外出打工无法耕作,如何解决?

针对农户劳动力不足、不懂种植技术等情况,巴南区创新建立了社会化服务“托管地”,引导农户接入社会化服务,形成“治理+耕种+销售”一条龙全产业链模式。通过农户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双向嵌入”,对因整户外出无法耕种的撂荒地实行全程代耕代种。目前,1540亩撂荒地通过代耕代种实现复耕复种。

如何将撂荒地复耕与壮大集体经济相结合,让1+1>2?

巴南区积极挖掘村集体经济“生财地”,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探索创新集体经济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合作模式,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比如,引导接龙镇组建粮油经济合作社,流转撂荒地发展粮油生产,充分用好种粮大户补贴政策,促进村集体经济“蛋糕”做大,让农民受益。据统计,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复耕复种撂荒地16448亩。

同时,推出城镇居民“自留地”模式,充分挖掘当地农耕文化,将场镇周边撂荒地整合后,通过流转、出租等方式,交由有耕种意愿的城镇居民进行耕种,让其实现都市“田园梦”。

南泉街道双桥村撂荒地大变样。记者 罗莎 摄_副本
南泉街道双桥村撂荒地大变样。记者 罗莎 摄

首推“三变” 破解“种得好”瓶颈

在撂荒地复耕中,巴南区坚持在提升耕地地力和产出效益上下功夫。

“撂荒地小改大、零改整,提升撂荒地的质量。”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考虑到众多撂荒地地力质量差、耕作条件受限等情况,巴南区将具备复耕条件的895亩撂荒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改善土地耕作条件,实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提升撂荒地耕种质量和效益,以土地整治促进撂荒地变“高产田”。

近些年,“城市农夫”阳台种菜渐成潮流,催热“阳台经济”。南泉街道抢抓这一商机,探索利用撂荒地种植盆栽辣椒,销往城市家庭,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而这也是巴南区探索新型种植方式促进撂荒地变“增值地”的缩影。通过开发利用撂荒地种植高附加值“好看能吃”的盆栽作物,并制定《撂荒地复耕种植粮油作物技术实施方案》,大大激发了农民种植积极性,提升耕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益。

同时,以现有产业带动撂荒地变“产业园”,充分结合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将撂荒地整治与当地产业发展相融合,并组建5支专家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推荐良种、传授良法,有效引导农户科学合理复耕复种。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巴南:创新破解三大难题 2.5万余亩土地重获新生

2022-09-02 06:30:39 来源:

日前,记者从巴南区农业农村委获悉,自撂荒地复耕工作开展以来,巴南区不断创新耕种模式,多渠道寻找耕种主体,确保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撂荒问题,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区25339亩撂荒地复耕复种已提前全面完成,成为全市首个复耕复种进度100%的区县。

街道双桥村村民参与撂荒地整治。记者 罗莎 摄_副本
街道双桥村村民参与撂荒地整治。记者 罗莎 摄

精准摸排 破解“耕多少”问题

据了解,巴南区现有耕地面积约65.5万亩,其中部分耕地因农户举家外出无劳动力耕种、土地贫瘠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

为全面摸清撂荒地底数,做好复耕复种工作,巴南区成立撂荒耕地核查利用专项工作组,并组建5个督导组,常态化跟踪督导各村撂荒地整治情况。

此外,还采取聘请第三方机构和镇村干部现场核查等多种方式开展摸排核查,累计派出区镇村干部约2600人,进村入户,全面精准掌握耕地撂荒地存量,分类建立台账。

经排查,全区具备复耕复种条件的撂荒地有25339亩。

创推模式 破解“谁来种”难题

农户外出打工无法耕作,如何解决?

针对农户劳动力不足、不懂种植技术等情况,巴南区创新建立了社会化服务“托管地”,引导农户接入社会化服务,形成“治理+耕种+销售”一条龙全产业链模式。通过农户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双向嵌入”,对因整户外出无法耕种的撂荒地实行全程代耕代种。目前,1540亩撂荒地通过代耕代种实现复耕复种。

如何将撂荒地复耕与壮大集体经济相结合,让1+1>2?

巴南区积极挖掘村集体经济“生财地”,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探索创新集体经济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合作模式,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比如,引导接龙镇组建粮油经济合作社,流转撂荒地发展粮油生产,充分用好种粮大户补贴政策,促进村集体经济“蛋糕”做大,让农民受益。据统计,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复耕复种撂荒地16448亩。

同时,推出城镇居民“自留地”模式,充分挖掘当地农耕文化,将场镇周边撂荒地整合后,通过流转、出租等方式,交由有耕种意愿的城镇居民进行耕种,让其实现都市“田园梦”。

南泉街道双桥村撂荒地大变样。记者 罗莎 摄_副本
南泉街道双桥村撂荒地大变样。记者 罗莎 摄

首推“三变” 破解“种得好”瓶颈

在撂荒地复耕中,巴南区坚持在提升耕地地力和产出效益上下功夫。

“撂荒地小改大、零改整,提升撂荒地的质量。”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考虑到众多撂荒地地力质量差、耕作条件受限等情况,巴南区将具备复耕条件的895亩撂荒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改善土地耕作条件,实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提升撂荒地耕种质量和效益,以土地整治促进撂荒地变“高产田”。

近些年,“城市农夫”阳台种菜渐成潮流,催热“阳台经济”。南泉街道抢抓这一商机,探索利用撂荒地种植盆栽辣椒,销往城市家庭,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而这也是巴南区探索新型种植方式促进撂荒地变“增值地”的缩影。通过开发利用撂荒地种植高附加值“好看能吃”的盆栽作物,并制定《撂荒地复耕种植粮油作物技术实施方案》,大大激发了农民种植积极性,提升耕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益。

同时,以现有产业带动撂荒地变“产业园”,充分结合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将撂荒地整治与当地产业发展相融合,并组建5支专家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推荐良种、传授良法,有效引导农户科学合理复耕复种。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