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供需两端发力提升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
最近,一直嚷嚷要回老家养老的曾华夫妇终于等到儿子、儿媳“松口”时,却突然不愿意走了。

渝中:供需两端发力提升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

来源:渝中报2022-09-06

最近,一直嚷嚷要回老家养老的曾华夫妇终于等到儿子、儿媳“松口”时,却突然不愿意走了。

“你爸在小区旁边文化中心免费学画画,老师也好,说好每周都去,不去不诚信吧。”一向心直口快的母亲头一次婉转搬出丈夫当挡箭牌,只字不提自己参加合唱团的事情。

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渝中区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以及融合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各项文化资源,深耕精耕“家门口文化圈”,让高雅文化与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无缝对接”,探索形成了高品质生活导向的“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模式。

曾华夫妇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朝天门文化中心成为居民阅读的好去处。 资料图
朝天门文化中心成为居民阅读的好去处。 资料图

贴近群众问需于民

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老小”人群

“老人和孩子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小朋友学有所成,是每个家庭的共同心愿,也是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着力点。

“真棒,先想想你最喜欢的动物特征,用黏土把它做出来,然后用颜料上色……”区图书馆多功能活动室一片繁忙,30来位小朋友在儿童教育学家的带领下,尽情享受着动手动脑的乐趣。

这只是渝中区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一个缩影。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关渝中市民公共文化服务的调查问卷显示,市民对老人和小孩文化艺术水平提升的多元化需求较为迫切。

其中,老年人希望文化场馆离家近,多开展唱歌、跳舞、下棋、美术、摄影、健身等文化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少年儿童则对播音主持、写作、相声、戏曲、街舞等特长培养十分感兴趣,并对师资专业化程度期望很高。

市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就是施政所向。为解决文化活动阵地“离家近”问题,渝中区依托文图两馆(总馆)与6个街区文化中心(分馆)、79个社区文化室和N个社会分馆,搭建“2+6+79+N”四级服务网络,形成了覆盖全区、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服务集群。

“从家到文化中心不到10分钟路程,我几乎天天都要来这里,排练唱歌、跳舞,或者看看电影、展览,读读书、看看报。”家住大坪的张义月是大坪文化中心的“常客”,他很享受这个家门口的“社交圈”。

而在文化产品多元性和专业性上,渝中区则将目光对准了区域内丰富的市、区文博场馆,剧线院团以及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及其分馆等文化主阵地,引导大家广泛征集市民意见,并巧妙融入工作中,积极承担文化艺术普及责任。

现如今,渝中区各大文化阵地的文化艺术活动有声有色,并逐渐形成了“重博新声代”小小讲解员培训班,重庆市曲艺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系列活动,区文化馆母城文化沙龙、春秋两季文化艺术培训班,区图书馆“书香渝都 悦读越有味”“三峡讲坛·渝中讲台”等上百个品牌活动。

如果说针对“一老一小”的公共文化服务注重的是系统化,那么,针对青年人的公共文化服务则更多考虑实用性。在渝中上班的刘晶晶下班后常约朋友逛解放碑,饭后也会顺便逛逛商圈里的新华书店。

“我和丈夫均处于事业‘爬坡期’,每年都会购买一些新书,拓展知识面。”刘晶晶满脸幸福,“特别感谢渝中区推出了‘半岛书香·你看书我买单’服务,我们可以用图书馆读者卡,在书店选择心仪新书,然后直接还到图书馆,给我们省下了不少开销。”

送文化下基层成常态

文化产品遍布城市角落

今年3月下旬,由重庆市芭蕾舞团实施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重庆市春季送演出进基层活动陆续走进渝中中小学校、社区、景点,带来了《隔空拥抱》《百年红梅傲雪开》《Made in China》等精彩表演。演员们全情投入,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场集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于一体的文化盛宴。

“印象最深的是舞蹈《隔空拥抱》,它讲述了医务人员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动人故事,很感人。”现场观看演出的居民谢爽眼含泪花,她说,疫情防控也是每个人的事情,大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打好这场疫情防控仗。

事实上,像这样把高品质演出送到居民身边的情况十分普遍。

渝中是重庆“母城”,文化资源丰富,剧线院团资源富集,文化名人名家荟萃,演艺事业发达。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渝中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提质工程,引导艺术名人名家将艺术创作与丰富居民文化艺术生活相结合,积极开展“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推动“送文化”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定期组织送戏剧、送电影、送展览、送讲座、送培训等文化惠民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优秀文化真正靠近群众、触达人心。

据统计,渝中区每年开展送戏曲进社区、进学校20场,送流动文化服务进社区300场,开展声乐、美术、插花、古筝、打击乐、主持朗诵、蜀绣、太极等门类丰富的各类培训,受益群众约23.4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在区委、区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文化名人名家的积极推动下,群众文化发展势头良好。一大批由文艺家、文化志愿者组成的文艺小分队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他们常年深入基层开展文艺采风、文艺辅导和文艺演出。

截至目前,渝中区共有遍布社区的群文队伍167支,每年由各类文化组织承办的文化活动不少于500项,几乎天天都有曲艺社、乐团、艺术团、合唱团等开展文艺活动。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渝中:供需两端发力提升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

2022-09-06 06:30:34 来源:

最近,一直嚷嚷要回老家养老的曾华夫妇终于等到儿子、儿媳“松口”时,却突然不愿意走了。

“你爸在小区旁边文化中心免费学画画,老师也好,说好每周都去,不去不诚信吧。”一向心直口快的母亲头一次婉转搬出丈夫当挡箭牌,只字不提自己参加合唱团的事情。

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渝中区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以及融合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各项文化资源,深耕精耕“家门口文化圈”,让高雅文化与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无缝对接”,探索形成了高品质生活导向的“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模式。

曾华夫妇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朝天门文化中心成为居民阅读的好去处。 资料图
朝天门文化中心成为居民阅读的好去处。 资料图

贴近群众问需于民

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老小”人群

“老人和孩子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小朋友学有所成,是每个家庭的共同心愿,也是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着力点。

“真棒,先想想你最喜欢的动物特征,用黏土把它做出来,然后用颜料上色……”区图书馆多功能活动室一片繁忙,30来位小朋友在儿童教育学家的带领下,尽情享受着动手动脑的乐趣。

这只是渝中区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一个缩影。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关渝中市民公共文化服务的调查问卷显示,市民对老人和小孩文化艺术水平提升的多元化需求较为迫切。

其中,老年人希望文化场馆离家近,多开展唱歌、跳舞、下棋、美术、摄影、健身等文化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少年儿童则对播音主持、写作、相声、戏曲、街舞等特长培养十分感兴趣,并对师资专业化程度期望很高。

市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就是施政所向。为解决文化活动阵地“离家近”问题,渝中区依托文图两馆(总馆)与6个街区文化中心(分馆)、79个社区文化室和N个社会分馆,搭建“2+6+79+N”四级服务网络,形成了覆盖全区、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服务集群。

“从家到文化中心不到10分钟路程,我几乎天天都要来这里,排练唱歌、跳舞,或者看看电影、展览,读读书、看看报。”家住大坪的张义月是大坪文化中心的“常客”,他很享受这个家门口的“社交圈”。

而在文化产品多元性和专业性上,渝中区则将目光对准了区域内丰富的市、区文博场馆,剧线院团以及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及其分馆等文化主阵地,引导大家广泛征集市民意见,并巧妙融入工作中,积极承担文化艺术普及责任。

现如今,渝中区各大文化阵地的文化艺术活动有声有色,并逐渐形成了“重博新声代”小小讲解员培训班,重庆市曲艺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系列活动,区文化馆母城文化沙龙、春秋两季文化艺术培训班,区图书馆“书香渝都 悦读越有味”“三峡讲坛·渝中讲台”等上百个品牌活动。

如果说针对“一老一小”的公共文化服务注重的是系统化,那么,针对青年人的公共文化服务则更多考虑实用性。在渝中上班的刘晶晶下班后常约朋友逛解放碑,饭后也会顺便逛逛商圈里的新华书店。

“我和丈夫均处于事业‘爬坡期’,每年都会购买一些新书,拓展知识面。”刘晶晶满脸幸福,“特别感谢渝中区推出了‘半岛书香·你看书我买单’服务,我们可以用图书馆读者卡,在书店选择心仪新书,然后直接还到图书馆,给我们省下了不少开销。”

送文化下基层成常态

文化产品遍布城市角落

今年3月下旬,由重庆市芭蕾舞团实施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重庆市春季送演出进基层活动陆续走进渝中中小学校、社区、景点,带来了《隔空拥抱》《百年红梅傲雪开》《Made in China》等精彩表演。演员们全情投入,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场集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于一体的文化盛宴。

“印象最深的是舞蹈《隔空拥抱》,它讲述了医务人员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动人故事,很感人。”现场观看演出的居民谢爽眼含泪花,她说,疫情防控也是每个人的事情,大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配合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打好这场疫情防控仗。

事实上,像这样把高品质演出送到居民身边的情况十分普遍。

渝中是重庆“母城”,文化资源丰富,剧线院团资源富集,文化名人名家荟萃,演艺事业发达。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渝中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提质工程,引导艺术名人名家将艺术创作与丰富居民文化艺术生活相结合,积极开展“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推动“送文化”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定期组织送戏剧、送电影、送展览、送讲座、送培训等文化惠民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优秀文化真正靠近群众、触达人心。

据统计,渝中区每年开展送戏曲进社区、进学校20场,送流动文化服务进社区300场,开展声乐、美术、插花、古筝、打击乐、主持朗诵、蜀绣、太极等门类丰富的各类培训,受益群众约23.4万余人次。

与此同时,在区委、区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文化名人名家的积极推动下,群众文化发展势头良好。一大批由文艺家、文化志愿者组成的文艺小分队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他们常年深入基层开展文艺采风、文艺辅导和文艺演出。

截至目前,渝中区共有遍布社区的群文队伍167支,每年由各类文化组织承办的文化活动不少于500项,几乎天天都有曲艺社、乐团、艺术团、合唱团等开展文艺活动。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