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家乡新变化丨深耕“沧田间” 武隆沧沟奏响田园交响曲

我看家乡新变化丨深耕“沧田间” 武隆沧沟奏响田园交响曲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9-08

核心提示:

来,走进乡村看小康!

听,希望田野谱新曲!

“小康”风吹暖乡村振兴热土,刮遍巴渝大地田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乡村的变化正在惊喜上演。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开展“喜迎二十大·我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宣传活动,以全市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驻村第一书记的视角,展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帮扶协作成果,展现巴渝美丽乡村新画卷……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张馨月)武隆沧沟乡,是重庆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

近年来,沧沟乡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从“山窝窝”里闯出一条农文旅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昔日的荒山野岭披绿生金,村民的日子也越发红火。

一年多时间,沧沟村第一书记陈明辉见证了这里的变化——这个曾经贫瘠的“山旮沓”,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结出了丰硕果实……

沧沟村经过人居环境改造后的新面貌。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沧沟村经过人居环境改造后的新面貌。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开荒复耕

让沉睡土地“活”起来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

沧沟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流失,耕地撂荒的问题日渐严重。如何盘活农村土地,让“沉睡”资产焕发新的生机,成为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该村不断探索创新思路,采取党员治荒、产业破荒、机制防荒等举措,成立了由66名党员组成的工作队,分村民小组对村域内可利用土地进行包片开荒复垦,包括河流滩涂地、石漠化土地、闲置撂荒地等。

俯瞰沧沟场镇。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俯瞰沧沟场镇。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以该村沙台铺村民小组为例,开荒复垦的约8亩土地将通过《村规民约》,在征求原土地承包人的意愿后,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再次分配。

同时,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发展红薯、油菜、脆桃、番茄等配套产业,用“以攻为守”的方式,盘活“沉睡”土地资源。

“如果有村民认领耕种,村集体将免费提供种苗、化肥等农用物资;若无人认领,就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发展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廷奎介绍。

据了解,沧沟村目前已开垦复耕荒地80余亩,且全部种上了粮经作物,预计将新增粮食产量10余万斤,村集体经济将实现增收5万元以上。

致富“金瓜”

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沧沟村大胆探索新路,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拥有“沧沟西瓜”和“板角山羊”两个国家地理标识。“沧沟西瓜”也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得重庆市著名商标称号。

沧沟村1000亩油菜产业。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沧沟村1000亩油菜产业。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在沧沟村西瓜种植基地,整齐连片的大棚内绿意盎然。

“发展西瓜地,建一批西瓜大棚,这既能解决以前村民‘靠天吃瓜’的问题,确保西瓜质优、稳产、高产,又能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成为持久的产业。”陈明辉介绍。

这颗大山深处的致富“金瓜”,不仅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满满活力,也为村民带来就业和增收的机会。

为鼓励农户发展增收产业的积极性,沧沟村先后成立了西瓜、山羊、苕粉等6个产业党支部,带动和引导全村其他村民种植西瓜1000亩、红薯1500亩、油菜1000亩、脆桃100亩、番茄50亩,预计种植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此外,该村还将通过完善“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解决产业发展销售“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村上引进了瓜乡苕粉厂订单,保价收购村上的红薯,并统一加工菜籽油销售,西瓜产业则由乡上的公共品牌‘沧田间’统一包装售卖……”陈明辉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红色文化

让乡村面貌“亮”起来

走进沧沟村,农房干净整洁、乡道宽阔平坦、草木繁茂葱绿,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着。

“面子”美了,“里子”也要跟着走。

在这里,一直流传着贺龙元帅率部驻扎的故事。

“用好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代代传下去。”驻村工作队决定用好红色资源,在村里创建红色文化培训基地。

沧沟村夕阳红就业创业服务队正在削红薯皮。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沧沟村夕阳红就业创业服务队正在削红薯皮。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短短半个月时间,就恢复重建了贺龙元帅部驻扎地旧址,所有原材料和老物件全部由当地村民无偿提供,这也成为沧沟乡第一个红色文化革命教育基地。

以红色文化为基础,该村还为其注入了更多新鲜元素,开展了众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五月,乡村篮球比赛进行时;六月,组织民警走进沧沟,和孩子们互动,讲安全话平安;七月,在红色文化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一系列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教育活动……

据统计,基地建成一年来,已有近2000人前来参观学习,系列活动让沧沟村热闹了起来,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愈发丰富精彩。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带头组建起“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学雷锋、宣传文明交通、关爱弱势群体、文艺演出、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这一年多以来,沧沟村的变化就是武隆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一个缩影。

如今,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佳的美好画卷正在武隆徐徐铺开……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我看家乡新变化丨深耕“沧田间” 武隆沧沟奏响田园交响曲

2022-09-08 07:00:00 来源:

核心提示:

来,走进乡村看小康!

听,希望田野谱新曲!

“小康”风吹暖乡村振兴热土,刮遍巴渝大地田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乡村的变化正在惊喜上演。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开展“喜迎二十大·我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宣传活动,以全市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驻村第一书记的视角,展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帮扶协作成果,展现巴渝美丽乡村新画卷……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张馨月)武隆沧沟乡,是重庆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

近年来,沧沟乡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从“山窝窝”里闯出一条农文旅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昔日的荒山野岭披绿生金,村民的日子也越发红火。

一年多时间,沧沟村第一书记陈明辉见证了这里的变化——这个曾经贫瘠的“山旮沓”,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结出了丰硕果实……

沧沟村经过人居环境改造后的新面貌。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沧沟村经过人居环境改造后的新面貌。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开荒复耕

让沉睡土地“活”起来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

沧沟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流失,耕地撂荒的问题日渐严重。如何盘活农村土地,让“沉睡”资产焕发新的生机,成为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该村不断探索创新思路,采取党员治荒、产业破荒、机制防荒等举措,成立了由66名党员组成的工作队,分村民小组对村域内可利用土地进行包片开荒复垦,包括河流滩涂地、石漠化土地、闲置撂荒地等。

俯瞰沧沟场镇。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俯瞰沧沟场镇。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以该村沙台铺村民小组为例,开荒复垦的约8亩土地将通过《村规民约》,在征求原土地承包人的意愿后,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再次分配。

同时,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发展红薯、油菜、脆桃、番茄等配套产业,用“以攻为守”的方式,盘活“沉睡”土地资源。

“如果有村民认领耕种,村集体将免费提供种苗、化肥等农用物资;若无人认领,就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发展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廷奎介绍。

据了解,沧沟村目前已开垦复耕荒地80余亩,且全部种上了粮经作物,预计将新增粮食产量10余万斤,村集体经济将实现增收5万元以上。

致富“金瓜”

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沧沟村大胆探索新路,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拥有“沧沟西瓜”和“板角山羊”两个国家地理标识。“沧沟西瓜”也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得重庆市著名商标称号。

沧沟村1000亩油菜产业。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沧沟村1000亩油菜产业。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在沧沟村西瓜种植基地,整齐连片的大棚内绿意盎然。

“发展西瓜地,建一批西瓜大棚,这既能解决以前村民‘靠天吃瓜’的问题,确保西瓜质优、稳产、高产,又能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成为持久的产业。”陈明辉介绍。

这颗大山深处的致富“金瓜”,不仅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满满活力,也为村民带来就业和增收的机会。

为鼓励农户发展增收产业的积极性,沧沟村先后成立了西瓜、山羊、苕粉等6个产业党支部,带动和引导全村其他村民种植西瓜1000亩、红薯1500亩、油菜1000亩、脆桃100亩、番茄50亩,预计种植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此外,该村还将通过完善“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解决产业发展销售“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村上引进了瓜乡苕粉厂订单,保价收购村上的红薯,并统一加工菜籽油销售,西瓜产业则由乡上的公共品牌‘沧田间’统一包装售卖……”陈明辉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红色文化

让乡村面貌“亮”起来

走进沧沟村,农房干净整洁、乡道宽阔平坦、草木繁茂葱绿,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着。

“面子”美了,“里子”也要跟着走。

在这里,一直流传着贺龙元帅率部驻扎的故事。

“用好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代代传下去。”驻村工作队决定用好红色资源,在村里创建红色文化培训基地。

沧沟村夕阳红就业创业服务队正在削红薯皮。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沧沟村夕阳红就业创业服务队正在削红薯皮。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短短半个月时间,就恢复重建了贺龙元帅部驻扎地旧址,所有原材料和老物件全部由当地村民无偿提供,这也成为沧沟乡第一个红色文化革命教育基地。

以红色文化为基础,该村还为其注入了更多新鲜元素,开展了众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五月,乡村篮球比赛进行时;六月,组织民警走进沧沟,和孩子们互动,讲安全话平安;七月,在红色文化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一系列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教育活动……

据统计,基地建成一年来,已有近2000人前来参观学习,系列活动让沧沟村热闹了起来,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愈发丰富精彩。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带头组建起“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学雷锋、宣传文明交通、关爱弱势群体、文艺演出、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这一年多以来,沧沟村的变化就是武隆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一个缩影。

如今,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佳的美好画卷正在武隆徐徐铺开……

[责任编辑: 石月]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