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小柑橘变大产业 开启甜蜜“致富路”
丰都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有种植柑橘的传统。近年来,柑橘产业作为丰都县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对于促进果农增收,特别是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柑橘产业被纳入全县“1+4+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丰都:小柑橘变大产业 开启甜蜜“致富路”

来源:丰都日报2022-09-09

丰都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有种植柑橘的传统。近年来,柑橘产业作为丰都县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对于促进果农增收,特别是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柑橘产业被纳入全县“1+4+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丰都县立足于‘谋长远,早规划’的基本理念,在全县多个乡镇发展柑橘产业。截至目前,已累计栽种柑橘9万余亩,年总产量约6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左右,带动约3万户农户不同程度增收。”近日,县农业农村委主任任正义说。

楠竹村柑橘产业基地。记者 何韵婷 供图
楠竹村柑橘产业基地。记者 何韵婷 供图

发展形成多个柑橘品种

有人说,丰都柑橘看龙孔,龙孔柑橘看楠竹。那是因为龙孔镇楠竹村是丰都县柑橘种植最早、规模最大的行政村之一,该村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把发展柑橘作为农户增收主要渠道,几乎家家户户的承包地上都种植有几十上百株柑橘树,楠竹也因此成为柑橘产业村。

“以前,我们村的柑橘品种比较单一,主要分为广柑和红橘两大类,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先后引进了锦橙、脐橙、血橙等品种,每个品种都各有特色,产量和品质也还好,其中锦橙先后荣获四川省优质果品奖、第二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重庆市优质果品称号,以及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丰都锦橙’授权独家使用单位。”楠竹村党支部书记何之炳说。

说到丰都县的柑橘品种,保合镇的梨橙远近有名,因其具有果实特大,果形端庄、整齐,色泽鲜艳、果皮较细、肉质细嫩化渣等特点,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今,梨橙已经成为保合镇的主要特产,果子畅销市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

“保合镇梨橙产业发展势头喜人,目前种植面积累计已达1.1万亩,主要涉及该镇新屋坪、范家沟、竹林冲等村,梨橙已成为带动当地果农实现增收的主导产业。”任正义说。

近几年,丰都县又引进了沃柑这一新品种,与锦橙、梨橙、椪柑等柑橘相比,沃柑的成熟期一般在每年的春季,由于是错峰上市,经济效益相对更好。目前,社坛、树人、名山等乡镇(街道)的部分村(社区),已累计栽种沃柑1万余亩,大部分开始投产。

科技赋能做优柑橘产业

“村里以前的红橘、广柑等树种,已经不能迎合市场需求,我们就请来镇农服中心技术员现场指导,一对一向果农传授嫁接技术,统一嫁接一批优质柑橘品种。”何之炳说,不仅如此,楠竹村还对果农给柑橘何时除草、施肥、喷药、修枝等管护统一了时间,每年柑橘采果后一周内,要求果农及时清园,把枯枝落叶清理干净,并集中进行处理。

龙孔镇楠竹村村民冉淑琼是一名留守妇女,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主要靠她打理。她购买了一批优质柑橘苗栽种到地头,谁知很多都死掉了,成活下来的也长得不怎么样。镇农服中心技术员察看了情况后,认为这与当初打窝、施底肥、覆盖泥土等没有做到位有直接关系。按照技术员的指教,冉淑琼重新买回柑橘苗进行补栽,这一次不但全部成活,而且树苗长势良好。

“同样的地块,栽种同样的橘树,但我家的果子就是没有人家的果子个头大,而且产量和品质都要逊色一些。我把情况向镇农服中心反映后,技术员下来察看,并现场传授我果树管护技术,事后我就按照技术员的要求去做,当年就有了明显变化。”保合镇新屋村橘农李朝银说。

任正义介绍,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而科技又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全县柑橘产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到目前的9万余亩,是因为丰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有一批懂柑橘种植技术人才,他们长期深入农户的橘园进行实用技术指导,诸如施肥、除草、修枝等,正是“人才+科技”的服务理念,有力地保障了全县广大橘农种植效益。

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目前,我们楠竹村柑橘种植面积逼近5000亩,年产量达到6000吨以上,果农每年卖果子的收入保持在2万元~8万元左右,柑橘成已为农户的致富树。通过发展柑橘产业,还为长江库岸构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何之炳说。

树人镇万寿桥村柑橘种植大户江小蓉介绍,以前,这一大片土地主要种植玉米、红苕等农作物,由于化肥施用量过大,不仅导致土壤板结,雨水还把过剩的化肥冲入了河沟,污染了水源。年复一年,产生了恶性循环,投入大、收入少,村民纷纷外出务工,造成土地撂荒。

“于是,我就把它们流转过来,然后聘请劳力清除荆棘杂草,全部栽种上椪柑、沃柑等柑橘树种。如今,这些橘树已长大成林投产,昔日荒芜的山坡,如今披上了绿装。每年,村民不但可以获得一笔土地流转金,还可以到我的橘园务工获得收入。”江小蓉说。

以前,保合镇的部分村社坡地有水土流失现象,特别是下大雨后还出现滑坡,这些年通过发展梨橙产业,一株株橘树的根须深深扎进土壤中,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水土,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村民们都把一个个梨橙园比喻为“绿色银行”。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柑橘产业既绿化了丰都大地,保护了长江母亲河,也为农民创收增收找到了一条好路子,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任正义说。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丰都:小柑橘变大产业 开启甜蜜“致富路”

2022-09-09 06:00:00 来源:

丰都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有种植柑橘的传统。近年来,柑橘产业作为丰都县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对于促进果农增收,特别是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柑橘产业被纳入全县“1+4+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丰都县立足于‘谋长远,早规划’的基本理念,在全县多个乡镇发展柑橘产业。截至目前,已累计栽种柑橘9万余亩,年总产量约6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左右,带动约3万户农户不同程度增收。”近日,县农业农村委主任任正义说。

楠竹村柑橘产业基地。记者 何韵婷 供图
楠竹村柑橘产业基地。记者 何韵婷 供图

发展形成多个柑橘品种

有人说,丰都柑橘看龙孔,龙孔柑橘看楠竹。那是因为龙孔镇楠竹村是丰都县柑橘种植最早、规模最大的行政村之一,该村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把发展柑橘作为农户增收主要渠道,几乎家家户户的承包地上都种植有几十上百株柑橘树,楠竹也因此成为柑橘产业村。

“以前,我们村的柑橘品种比较单一,主要分为广柑和红橘两大类,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先后引进了锦橙、脐橙、血橙等品种,每个品种都各有特色,产量和品质也还好,其中锦橙先后荣获四川省优质果品奖、第二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重庆市优质果品称号,以及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丰都锦橙’授权独家使用单位。”楠竹村党支部书记何之炳说。

说到丰都县的柑橘品种,保合镇的梨橙远近有名,因其具有果实特大,果形端庄、整齐,色泽鲜艳、果皮较细、肉质细嫩化渣等特点,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今,梨橙已经成为保合镇的主要特产,果子畅销市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

“保合镇梨橙产业发展势头喜人,目前种植面积累计已达1.1万亩,主要涉及该镇新屋坪、范家沟、竹林冲等村,梨橙已成为带动当地果农实现增收的主导产业。”任正义说。

近几年,丰都县又引进了沃柑这一新品种,与锦橙、梨橙、椪柑等柑橘相比,沃柑的成熟期一般在每年的春季,由于是错峰上市,经济效益相对更好。目前,社坛、树人、名山等乡镇(街道)的部分村(社区),已累计栽种沃柑1万余亩,大部分开始投产。

科技赋能做优柑橘产业

“村里以前的红橘、广柑等树种,已经不能迎合市场需求,我们就请来镇农服中心技术员现场指导,一对一向果农传授嫁接技术,统一嫁接一批优质柑橘品种。”何之炳说,不仅如此,楠竹村还对果农给柑橘何时除草、施肥、喷药、修枝等管护统一了时间,每年柑橘采果后一周内,要求果农及时清园,把枯枝落叶清理干净,并集中进行处理。

龙孔镇楠竹村村民冉淑琼是一名留守妇女,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主要靠她打理。她购买了一批优质柑橘苗栽种到地头,谁知很多都死掉了,成活下来的也长得不怎么样。镇农服中心技术员察看了情况后,认为这与当初打窝、施底肥、覆盖泥土等没有做到位有直接关系。按照技术员的指教,冉淑琼重新买回柑橘苗进行补栽,这一次不但全部成活,而且树苗长势良好。

“同样的地块,栽种同样的橘树,但我家的果子就是没有人家的果子个头大,而且产量和品质都要逊色一些。我把情况向镇农服中心反映后,技术员下来察看,并现场传授我果树管护技术,事后我就按照技术员的要求去做,当年就有了明显变化。”保合镇新屋村橘农李朝银说。

任正义介绍,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而科技又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全县柑橘产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到目前的9万余亩,是因为丰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有一批懂柑橘种植技术人才,他们长期深入农户的橘园进行实用技术指导,诸如施肥、除草、修枝等,正是“人才+科技”的服务理念,有力地保障了全县广大橘农种植效益。

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目前,我们楠竹村柑橘种植面积逼近5000亩,年产量达到6000吨以上,果农每年卖果子的收入保持在2万元~8万元左右,柑橘成已为农户的致富树。通过发展柑橘产业,还为长江库岸构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何之炳说。

树人镇万寿桥村柑橘种植大户江小蓉介绍,以前,这一大片土地主要种植玉米、红苕等农作物,由于化肥施用量过大,不仅导致土壤板结,雨水还把过剩的化肥冲入了河沟,污染了水源。年复一年,产生了恶性循环,投入大、收入少,村民纷纷外出务工,造成土地撂荒。

“于是,我就把它们流转过来,然后聘请劳力清除荆棘杂草,全部栽种上椪柑、沃柑等柑橘树种。如今,这些橘树已长大成林投产,昔日荒芜的山坡,如今披上了绿装。每年,村民不但可以获得一笔土地流转金,还可以到我的橘园务工获得收入。”江小蓉说。

以前,保合镇的部分村社坡地有水土流失现象,特别是下大雨后还出现滑坡,这些年通过发展梨橙产业,一株株橘树的根须深深扎进土壤中,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水土,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村民们都把一个个梨橙园比喻为“绿色银行”。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柑橘产业既绿化了丰都大地,保护了长江母亲河,也为农民创收增收找到了一条好路子,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任正义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