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磨子转出幸福来 忠县竹山村的诗意生活
近日,走进忠县磨子土家族乡竹山村,依然可见倔强的花朵盛开。粉色小木槿,在蓝色透亮的天空下,更加娇艳小巧。
废旧的石磨、石碾子、水缸堆在刷得雪白的墙角下,抗旱的绿色植被生长旺盛。
鲜花和绿植,共同构成了一个个微生态花园。这样的花园分布在房前屋后、院坝边沿、堡坎坡地,诗意了村民的生活。
8月,竹山村获评“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其正在用独有的方式,构筑共富共美的新生活。
人居示范
吊脚楼+小别墅 古老与现代融合
竹山村最惹眼的,是经过美丽乡村建设的李湾。
从高空俯瞰,李湾被葱茏的树木包围。距离拉近,越过树木,才发现三十七栋房屋焕然一新,白墙青瓦风格,被村民笑称为“小别墅”。
家乡变化如此之大,振奋人心。不少村民拍成短视频上传平台,吸引在外打工的村民留言追问:“你这是最新的吗?我们村可真是一天一个样哦!”
在外的村民,还挂念着一棵两百年皂荚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皂荚树伸出巨大的枝丫,遮住两层高的吊脚楼。古老的吊脚楼,左中右分别住着三户人家,人烟依旧兴旺,各种生活场景在阁楼下铺展开来。
磨子土家族乡地处三峡腹地,是忠县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也是重庆市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去年5月,来自重庆市纪委监委的干部赵新,成为竹山村的第一书记。
上任后,他首先摸家底,全村9个村民小组,有43%的村民都是土家族,有少量村民住在土家传统的院落里。在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竹山村重点保护这些院落的原生态。
如今,土家风格的院落已变成李湾对外展示的名片,游客慕名而来的热门打卡点。目前,李湾正准备规划打造文化大院。
竹山村的第二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新屋嘴,依靠就地取材,进行了院落美化升级。
赵新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一年多以来,竹山村不仅着重打造了两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村道和饮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都进行了提档升级。硬件上去了,竹山村的颜值和气质也大幅度提升。
绿色试点
微花园+植树造林 生态治理的典范
竹山村经过人居环境整治,扮靓了村容村貌。而“生态花园”共建计划,则让整个村庄渲染上浓浓的文艺范。
在李湾漫步几圈,仿佛进入了一个大花园,满眼都是花朵和养眼的绿。
房前屋后,高低错落的圆型木柱围成一个个小花圃,一条条长木凳变身为花台,废旧水缸石磨种上高大的水培植物,池塘周围垒砌起鹅卵石……
去年底,重庆市“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首个试点项目落户竹山村李湾。经过8个月的前期规划,今年5月,项目正式实施。
项目通过“参与式营建”方式,让村民参与到花园建造和栽种植物的选择讨论上来,不少村民第一次拿起画笔,蘸上颜料,给艺术装置上色画图。
住在吊脚楼下的刘虎德一家,也参与了这次改造,房前屋后内部都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精心美化。
现在,村民忙完农活,也养成习惯给花朵浇水施肥。夜晚,一家人围在自家的小花园里,摆起龙门阵,消解一天的疲惫。
此外,从去年11月开始,竹山村开始绿色示范村建设,在空地上植树造林,还在道路两旁、水旁、村旁以及房前屋后等地,种上了桂花、紫薇、腊梅等。
赵新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介绍说,目前这些植被已进入管护阶段。通过植树造林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森林覆盖率,同时增加当地植物丰富度,呈现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环境。
精心雕琢的微生态花园,高大翠绿的树木,竹山村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基础。
产业引领
特色水果+药材 村民家门口就业
7月,竹山村的100亩西瓜迎来大丰收。8月,西瓜销售一空。“太甜了,很好卖。”
荷包鼓了的不仅是村民,因为村集体也参与了西瓜经营,集体收入也水涨船高,“今年有望突破10万元大关。”
赵新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西瓜产业是竹山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不少西瓜在佛手园里进行林下种植,实现了一举两得。而佛手试种成功后,用于制作成中药饮品和蜜饯果脯。
去年3月,磨子土家族乡被确定为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由市纪委监委帮扶集团定点帮扶。同年5月,帮扶集团组建驻乡工作队进驻,各成员单位主动认领、精准帮扶产业项目。
赵新担任第一书记后调研发现,竹山村村民大多外出务工。但这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很适合发展特色产业,于是就和村支“两委”干部一起,通过入户做工作、召开院坝会等方式加强与村民沟通,最终达成发展红美人柑橘、笋竹、果蔬大棚等特色产业的共识。
一年来,通过“自主经营+投资入股”方式,竹山村已建成西瓜基地100亩、红美人柑橘基地250亩、笋竹基地210亩、佛手园210亩、果蔬大棚30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竹山村示范带动下,磨子土家族乡其他村(社区)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白河村新发展4个食用菌产业项目,总面积约200亩,其中羊肚菌产业发展为全县规模最大;石梯村新发展流水养鱼项目并通过托管模式经营,80余亩闲置稻田实施“稻+”项目……
一年多以来,磨子土家族乡启动40个重点项目,精心布局7个致富产业。这些产业将慢慢产生效应,滋润村民的生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李凤兰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