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丨万州八一村:乡村振兴新“稻”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郭浏婷)当沉寂闭塞的小山村接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八一村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与勃勃生机。
从入夜黢黑村民足不出户到路灯下围坐闲话桑麻,从房前屋后垃圾乱扔到推出“土味”民宿发展岩上旅游,从撂荒地成片到高标准农田稻浪滚滚,从劳动力大量外流到子女返乡入学……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这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扮靓村居等方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乡村振兴答卷。
来到八一村,处处见到山乡“蝶变”的新村新貌。
倾听民生 打造灯下院坝
进村已是晚上8点,秋虫唧唧,夜风微凉。走在蜿蜒的乡道上,太阳能路灯放射出柔和而净白的光,远处的穹顶星光闪耀。
4组村民曾新春的小院旁边安装了一盏路灯,清辉下,邻居们正聚在一起剥晒干的玉米,八一村驻村第一书记蓝斌锋也在其中拉家常。
“今年的稻种选得好。稻穗长,颗粒大。”
“我数了的,一根稻穗比往年多结两成的米。”
“老天保佑哦,月初下了几场透雨,让稻子喝饱了水抽穗灌浆。”
八一村的海拔高,稻米生长周期长,每年10月才打谷子。如今,正是稻穗疯长的季节,村民们便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庄稼的收成。蓝斌锋也趁着大家谈兴正浓,开始着手统计稻谷收割那几日村里的高标准农田能募集到多少劳力。
自从今年7月村里装上了路灯,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干部们便把调研走访的活儿安排到了晚饭以后。这个时间点,天气退凉了,家家户户都聚拢到院坝摆龙门阵。心情放松下来,村民们的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多入户、勤走动才能掌握乡村振兴的基础账。”蓝斌锋介绍说,八一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前从未有过驻村工作队,党组织力量相对薄弱。加之村里大部分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村务管理难度大。
“刚开始,村民们说话都支支吾吾的,抵触情绪很严重。”驻村工作队了解到,由于隔壁村近几年发展较快,不仅装上了路灯,乡村旅游也发展得红红火火,但八一村还是老样子,村民们心理落差大,怨气重。
针对这一情况,驻村工作队一边抓阵地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以制度为抓手,加强理论学习和教育,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壮实乡村振兴的“脊梁骨”;一边对接两江新区辖区内企业开展了“万企兴万村”活动,发动建筑企业捐款100万元,解决村民们最迫切的夜间出行、用水条件及便民服务中心配套设施等问题。其中,花费40万元安装的330余盏路灯,让八一村的夜晚变得热闹和亮堂。
“装上路灯房前街面变亮了,我们的心也敞亮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村民们说,晚上不再打着手电筒出门,天一亮,就能见着绿茵茵的整片稻田,八一村的变化着实大。
振兴产业 盘活千亩稻田
果真。天一亮,稻田里绿意来袭,蛙声阵阵,饱满的稻穗迎风起伏,眼见着就是丰收的年景。
八一村3组村民张知羡站在堡坎上打望水田,仔细分辨。“那儿,那儿,还有那儿,这5个地方以前都是我的田。”今年66岁的张老伯将自家的一亩七分地流转为高标准农田,种上了新品种水稻。他说,眼前这片稻田,原本属于周围几十家农户,每家每户的地都是东一小块西一块,既没有连片,也高低不平难于耕种。他年纪大了,子女都在外地安家,往年只能将就着种些粮食果蔬,更多的地就荒着,既心疼也无能为力。
一方面是劳动力缺乏,种植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是土地肥沃,气候得益,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品质上佳。现实与优势的差距令驻村工作队队员们辗转反思。如何能让一个产业空心村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呢?
干脆从盘活一块稻田做起!
在市教委帮扶集团驻乡工作队的指导和乡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向下打破村民对土地边界的固有观念,为八一村争取了1000亩的“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找到了产业振兴的发力点。
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推广机栽机收、无人机施肥打药等技术,建立农技人员包户联系制度,提供“保姆式”贴身指导,构建水稻“家庭医生”诊疗服务……得益于统一的田间管理模式,劳动量减轻了,劳动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
“高标准农田一个农户能管理10亩稻田,并且抗灾害能力强,在今年大旱的背景下依然能保证8分收成。如果是正常年份,一亩高标准农田能产1200斤水稻、300斤菜籽,相当于能产出850斤米、100斤菜油,亩产值将达到4600元”。蓝斌锋介绍说,村民们都积极踊跃将自家分散的小块土地换成连片的大田,这样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费,大家还能在家门口打工。
如今,村里已经完成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余下的整治工作今年水稻秋收后将继续推进。
不仅如此,八一村还就着“稻”字著文章,积极探索“稻田+研学”“稻田+民宿”“稻田+艺术”等多种产业发展形式,拓展乡村振兴新“稻”路。
扮靓环境 发展土味民宿
八一村位于恒合旅游度假区第一站,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借着千亩稻田的底气和浓厚的土家风情特色,近段时间,八一村积极推动农旅融合,狠抓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稻田+”田园休闲体验主题游,把市场后端消费植入农业前端生产,将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其中,最让游客们心动的,当属位于八一村5组的岩上户土味民宿。
岩上户院落三面临崖,院落入口就是绿油油的高标准农田,再往里走,五色的野花迎宾,道路两旁装修一新的民宿各具特色。
“说它土,是因为这些民宿都由村民的自建房改造而来,不拘一格,充满着农家气息。”蓝斌锋走到一处由石磨装点的外墙,介绍道,用于景观打造的石磨、蓑衣、陶罐、犁地的工具等,都是村民们无偿捐献出来的。
在岩上户的村容村貌改造过程中,老百姓思想的觉醒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据村民涂兴蓉回忆,一年以前,整个院落还是土路扬灰、垃圾成堆、鸡鸭乱跑,驻村工作队曾多次到岩上户走访调研,召集村民开了4次院坝会,村里的党员干部也积极入户宣讲,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愿望。
思想观念转变了,干劲铆足了,变化太快就跟做梦一样。2021年12月,修葺一新的岩上户院落代表恒合土家族乡参加万州区“双亮”评比荣获第一名。紧接着,乡党委政府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与两江新区“一区两群”对口帮扶资金275万元,启动了第一期民宿建设,计划将岩上户的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再提高,打造以稻田翠绿为主题景观、以蛙声虫鸣为主题音乐的“原生态”稻田民宿。
最近,72岁的蒲昌元计划着给民宿装空调,再改装一间房做商店。他说,自打去年3月回乡便每日想念一手带大的孙女,老两口几乎落下了心病。今年暑假,儿子带小学毕业的孙女从江苏回来探望,见到村里整洁漂亮,政府还在大力发展民宿,便决定让孩子留在老家读中学。
“岩上户是我的家,也是子子孙孙的家。村里变美了,变富裕了,子孙才能回家。”蒲老伯激动地说。
远眺是崇山峻岭、近处是千亩稻田,徜徉在村落民居,感受农家烟火气。岩上户将成为恒合旅游度假区的新亮点,八一村的发展已接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充满生机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