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家乡新变化丨开州甘泉村:从“共苦”到“同甘”见证美丽乡村
核心提示:
来,走进乡村看小康!
听,希望田野谱新曲!
“小康”风吹暖乡村振兴热土,刮遍巴渝大地田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乡村的变化正在惊喜上演。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开展“喜迎二十大·我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宣传活动,以全市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驻村第一书记的视角,展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帮扶协作成果,展现巴渝美丽乡村新画卷……
重庆市开州区满月镇甘泉村,因村内泉水甘甜而得名。依托泉水资源,村里开起了桶装水厂,发展起特色产业,一汪清泉流淌出村民致富的“活水”。
不仅如此,靠着一股“共苦”的干劲,村里发展了生态农场、开了民宿、新建了蓝莓园、打造了“四同建筑”、安装了光伏发电板……乡村振兴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浸润着甘泉村,日子开始变得“甘甜”。
“最近的喜事就是我们村成功入选了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曾经的穷乡僻壤变成了如今的美丽乡村,甘泉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郭邦春深有体会,让我们跟着他的脚步,去丈量一番甘泉村的新变化。
源头活水
山泉资源扩宽产业发展渠道
甘泉村的泉水资源丰富,但早些年,把泉水卖成钱只是村民的妄想。
不久前,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村集体发展了印象甘泉山泉水厂,将海拔2000米的九重岩溶洞山泉引到山下,再经过8道工艺流程制成桶装水,卖到了开州的各个机关、学校,还走进了万州区的高校,成为了满月镇的拳头产品之一。
“我们正在引进瓶装水自动生产线,不久后甘泉村就不仅能生产桶装水,还能生产瓶装水了,有了瓶装水,村里的水产业也将从量变达到质变。”郭邦春畅想起未来的发展显得信心满满。
其实水厂也一度存在配套不足、销路不畅等问题。这些难题被郭邦春和村干部们一一攻克。
一方面提升配套设施,硬化坝子、新修建堡坎及配套排水沟等;另一方面把桶装抽样送检,经质量检测和成分检验,证实了水质:水富含硒、锶等矿物质,pH值为7.4,属于天然弱碱性极软矿泉水。另外,还积极拓展市场,在市委组织部帮扶集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新拓展了万州的高校市场,这里也成为了桶装水厂的主要销售市场。
“预计今年水厂的营收超180万,纯利润超30万。”说到收益,郭邦春停不下话头,水厂只是村集体经济的项目之一,随着一个个的项目快速发展起来,村里面的产业也走上了正轨。
“高山生态农场里面正在栽种冬季的蔬菜品种;蓝莓谷的蓝莓今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6万元,现在正在养护阶段并进行扩面引进新的品种;甘泉小筑民宿的18个客房国庆节开业……”
郭邦春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集体经济可通过三个方面带给村民切实的收入。
首先是集体收益分红。目前经营的4个集体经济项目年利润预计达40万元以上,拟拿出20余万元为入股群众分红,平均每个家庭可增收500元以上。
其次是土地流转租金收益。甘泉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500亩发展高山蔬菜,群众的土地流转收入可达18万余元,惠及群众500余人。
除此之外还有就近务工劳资增收。直接或间接带动70余人就业,全年务工收入超过120万元。
郭邦春说:“现在,甘泉村的村民在家也能挣到钱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正从理想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青山绿水
光伏发电打造低碳生态乡村
乡村“蓝顶棚”是影响美丽乡村建设一大因素,还存在安全隐患。
近日,在甘泉村贺家坪新农村,居民的屋顶上“蓝顶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材料”——光伏发电板。
“原来大家装的是蓝色彩钢瓦,既不美观也不安全,影响美丽乡村的形象。”郭邦春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甘泉村发展乡村旅游,乡村面貌有了很大提升,每年都会接待不少游客。如今,影响美丽乡村的“蓝顶棚”也逐渐消失了。
安装光伏发电板后,有隔热保温的效果,人在顶楼住起很舒适。目前一期试点了44户,反响很不错。郭邦春笑着说,“有好些村民都在问我什么时候开展第二期工程,他们都想安装。”
据悉,“光伏+农村”是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发展目标的创新模式,充分利用屋顶资源优势,发展绿色新经济,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升级,赋能乡村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稳步增长。
“现在甘泉村正在先行先试创建碳中和生态乡村示范村,试点成功后,会将该模式推广到整个满月镇。”郭邦春介绍道。
除了“蓝顶棚”消失,甘泉村的美丽乡村打造还有很多亮点。用郭邦春的话来说是,“一户一品、一户一景、一户一韵。”
随意走进一户人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发现,庭院整洁,冲水式厕所干净,房前屋后院子里瓜果飘香,生机盎然。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甘泉村通过开展以“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杆线序化、墙面美化、卫生洁化、环境绿化”为目标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使居民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乡村环境和农文旅融合发展相辅相成,依托着升级基础设施和改造人居环境,甘泉村已形成“花期赏花带动旅游、果期摘果促农增收”的发展模式。
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草木葱茏繁茂,青山绿水间移步皆景,一幅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在甘泉村的大地上蔓延展开。
如鱼得水
“四同建筑”助推和谐文明乡风
乡村建设不能“千村一面”,在甘泉村,仅“四同建筑”就可以和别的村落区别开来。
在进村的第一个广场上,展示着村里建设情况和发展规划,这里是村里的“同甘场”,从高空俯瞰,这个类似泉眼的圆形建筑格外别致,圆周由层层楼梯堆砌,圆心作为小剧场,供举办文艺活动使用。
另外,利用村委会旁边闲置建筑打造成的“同德场”,是村民开会议事,开院坝会的场所;还有村民日常聚会和跳广场舞的休闲广场“同心场”和体育运动公园“同乐场”。
这几个公共空间分布在村里各个区域,在保留乡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特色规划,在丰富村里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同时,也增加了乡村的辨识度,更是让村民间交流、走动逐渐多了起来,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不仅如此,建设和谐乡村,“面子”和“里子”都要兼顾,才能让农民心里有奔头、日子有盼头。
郭邦春介绍,村里建立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行了积分兑换制度。设立“道德银行”进行积分兑换。将可兑换的日常生活用品包括洗衣液、电饭煲、棉被等,明码“标价”,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支持下,我们的‘积分兑换超市’年兑换额超过20万元!”郭邦春自豪地说到。
郭邦春还在甘泉村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在市委组织部帮扶集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筹资100万元成立了甘泉村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专门用于教育发展、科学研究、孝老敬亲、环境卫生、参军入伍、好人好事、竞赛大赛、道德模范、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等事项的评比和奖励。“8月底,甘泉村举办了首届趣味运动会暨中高考学子升学表彰大会,为今年参加中高考的28名学生发放了32200元助学金。”
此外,甘泉村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建立“一是一”讲理室,搭建狗儿坪故事汇平台,聘请2名乡贤作为乡村调解员定时坐班值守,就近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我们甘泉村焕然一新,不仅有了颜值,更加有了内涵。”郭邦春认为,乡村治理应该注重内生力、原动力和接续力,引导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
如今,村里大小事务都由村民议事会讨论通过。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集体资产、公益事业等村级工作都“晒”在阳光下,让广大村民“看得见”,和谐文明的乡风蔓延开来。
“过去我们‘共苦’,如今我们‘同甘’,未来,我们定将乡村振兴之路走得越广、越宽!”郭邦春最后感叹道。
甘泉村的变化仅是满月镇乃至开州区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本。在开州大地上,还有很多这样的美丽乡村,随着一个个产业兴、环境美、乡风淳的村落逐渐形成,开州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不断提升!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王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