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丨盘山治水谋局 彭水农纲村“烂泥窝”重拾人气
当花瓣随暑气褪尽,田间荷叶里露出圆头圆身的莲蓬,位于彭水县善感乡农纲村,继盛夏莲花“打卡热”后又迎来丰收盛景。

乡村振兴进行时丨盘山治水谋局 彭水农纲村“烂泥窝”重拾人气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12-08

当花瓣随暑气褪尽,田间荷叶里露出圆头圆身的莲蓬,位于彭水县善感乡农纲村,继盛夏莲花“打卡热”后又迎来丰收盛景。

让村民们不敢想象的是,在一年多以前,村里还为“十年九涝”的问题而困扰着。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村里通过盘山、治水、谋局,曾经的“水淹地”长出了新产业,常年撂荒的田里新添忙碌的身影,荒芜的小山村“步步生莲”,开始重拾“人气”。

而这些变化都要从一个人的到来说起。

治水 让“水淹地”变丰收田

农纲村四面环山,最平整的土地位于两山之间的田家沟,地势的起伏为村民农作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

“最高处的山呈扇形,就像一个漏斗。每到多雨的季节,雨水随山势汇聚,从漏斗一样的瓶口涌向村里,河道两旁的农田首当其冲。”2021年,驻村第一书记汤浩越来到农纲村,目之所及,田里杂草丛深,零星地种植了玉米、红苕。

然而“十年九涝”,几乎颗粒无收,村里土地撂荒成为常态。在汤浩越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治水”。

河堤整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河堤整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治水”的第一步就是宜机化改造。

在坡耕地上,挖机首度开进村里。当机器的轰鸣声从盘旋的山头撤离时,村民们明显看出自家田地的变化。通过坡改缓,小改大,宜机化改造土地200余亩,将农纲村4、5组田家沟一带的撂荒地、水淹地建设成了良田。

“治水”的第二步就是修理河坝引流。分析“水淹地”形成的另一个原因是原有的河道太窄、引流不畅,每当雨季很容易造成大水漫灌,农田垮塌。

对此,农纲村通河堤整治修建起了3米高、2米厚的堤坝。通过河坝治理,原有的河道不仅变宽变长了,还进一步稳固了周边田埂。

“良田不被冲,庄稼就丰收!”如今,行走在田家沟、石槽坝一带,68岁的老村民田永余看着良田有河坝牢牢地防护在内,忍不住感叹。

而丰收的景象远比他想象中来得更早。

盘山 令“烂泥窝”成打卡地

金秋,当花瓣随暑气褪尽,田间荷叶里露出圆头圆身的莲蓬,呈现在田永余眼前的美景,从荷花盛景一路来到当下采收莲蓬的喜悦。

“烂泥窝”,是当地人用来形容因常年水淹造成泥基不稳、水深且无法利用起来的水田。在农纲村,这样的“烂泥窝”有不少。

莲藕轮作基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莲藕轮作基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人一下去,脚下烂泥便会让你越陷越深,水即刻没过头顶,人下去就有可能起不来,实在不适合耕种。”在农纲村党支部书记田玉锋看来,治水的关键还得因地制宜找准产业。

于是,结合辖区水资源优势通过引进相关企业,农纲村决定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在此建设莲藕轮作基地,将“烂泥窝”变废为宝。

在农纲村,种植太空莲,引起不少村民议论。而这些不同的声音在今年盛夏荷花盛开之际统一变成欢声笑语。

今年夏天,500多亩荷花竞相开放,簇拥成了花的海洋,甚是壮观。曾经的“烂泥窝”长出的荷花更是娇艳欲滴,淡淡的清香吸引游客络绎不绝,刷新村民对“烂泥窝”寸草不生的认知。

抖落花瓣的良田冒出朵朵莲蓬。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抖落花瓣的良田冒出朵朵莲蓬。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来农纲村赏荷,成为当地“人气”打卡关键词。如今,抖落花瓣的良田冒出朵朵莲蓬,村民穿梭其间,将丰收的喜悦一一采收、打包。

“每到荷花开始种植的季节,我可以来这里除草施肥,到了莲蓬收获的季节,我又可以来基地采莲蓬,自家土地不再撂荒,还能务工挣钱,真是一举两得。”

在村里,田永余的生活因为新产业诞生发生着变化。更多村民,因为产业布局获得新机遇。

谋局使小山村长出花经济

以花为媒,农纲村通过产业布局,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升级行动,推进农业“接二连三”。

其中,完善的配套建设加上工厂的加入,共同开发藕粉、荷叶茶、莲子等产品,形成了以莲藕种植为核心,多元化发展的农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在加工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采摘后的莲蓬通过脱壳烘干处理,饱满的莲子随流水线走完最后一道工序。每天,有上千斤莲子从这里走向莲子产品开发端或者直接进入原料市场。

莲子加工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莲子加工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等加工基地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天加工莲子的规模还会提升至7000斤,届时项目将吸收更多村民在这里务工,通过农户分红等方式,可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汤浩越表示。

数据显示,通过发展莲藕轮作基地,已带动全村农户130余户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60余万元。

“今年还将逐渐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产业路、人行步道,沿线打造文化手工作坊,吸引游客看荷花的同时体验民族文化。”田玉锋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介绍。

目前,沿太空莲基地规划的观光火车建设正如火如荼,通过“摄影、研学、观光、亲子”等多种业态的植入,农纲村花经济雏形正在形成。

其次,伴随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行动,村主干道单改双工程、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等,村民生产生活将更有保障、更加便利。

而对于未来的农纲村的变化,村民们充满无限期许。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乡村振兴进行时丨盘山治水谋局 彭水农纲村“烂泥窝”重拾人气

2022-12-08 11:38:56 来源:

当花瓣随暑气褪尽,田间荷叶里露出圆头圆身的莲蓬,位于彭水县善感乡农纲村,继盛夏莲花“打卡热”后又迎来丰收盛景。

让村民们不敢想象的是,在一年多以前,村里还为“十年九涝”的问题而困扰着。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村里通过盘山、治水、谋局,曾经的“水淹地”长出了新产业,常年撂荒的田里新添忙碌的身影,荒芜的小山村“步步生莲”,开始重拾“人气”。

而这些变化都要从一个人的到来说起。

治水 让“水淹地”变丰收田

农纲村四面环山,最平整的土地位于两山之间的田家沟,地势的起伏为村民农作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

“最高处的山呈扇形,就像一个漏斗。每到多雨的季节,雨水随山势汇聚,从漏斗一样的瓶口涌向村里,河道两旁的农田首当其冲。”2021年,驻村第一书记汤浩越来到农纲村,目之所及,田里杂草丛深,零星地种植了玉米、红苕。

然而“十年九涝”,几乎颗粒无收,村里土地撂荒成为常态。在汤浩越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治水”。

河堤整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河堤整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治水”的第一步就是宜机化改造。

在坡耕地上,挖机首度开进村里。当机器的轰鸣声从盘旋的山头撤离时,村民们明显看出自家田地的变化。通过坡改缓,小改大,宜机化改造土地200余亩,将农纲村4、5组田家沟一带的撂荒地、水淹地建设成了良田。

“治水”的第二步就是修理河坝引流。分析“水淹地”形成的另一个原因是原有的河道太窄、引流不畅,每当雨季很容易造成大水漫灌,农田垮塌。

对此,农纲村通河堤整治修建起了3米高、2米厚的堤坝。通过河坝治理,原有的河道不仅变宽变长了,还进一步稳固了周边田埂。

“良田不被冲,庄稼就丰收!”如今,行走在田家沟、石槽坝一带,68岁的老村民田永余看着良田有河坝牢牢地防护在内,忍不住感叹。

而丰收的景象远比他想象中来得更早。

盘山 令“烂泥窝”成打卡地

金秋,当花瓣随暑气褪尽,田间荷叶里露出圆头圆身的莲蓬,呈现在田永余眼前的美景,从荷花盛景一路来到当下采收莲蓬的喜悦。

“烂泥窝”,是当地人用来形容因常年水淹造成泥基不稳、水深且无法利用起来的水田。在农纲村,这样的“烂泥窝”有不少。

莲藕轮作基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莲藕轮作基地。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人一下去,脚下烂泥便会让你越陷越深,水即刻没过头顶,人下去就有可能起不来,实在不适合耕种。”在农纲村党支部书记田玉锋看来,治水的关键还得因地制宜找准产业。

于是,结合辖区水资源优势通过引进相关企业,农纲村决定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在此建设莲藕轮作基地,将“烂泥窝”变废为宝。

在农纲村,种植太空莲,引起不少村民议论。而这些不同的声音在今年盛夏荷花盛开之际统一变成欢声笑语。

今年夏天,500多亩荷花竞相开放,簇拥成了花的海洋,甚是壮观。曾经的“烂泥窝”长出的荷花更是娇艳欲滴,淡淡的清香吸引游客络绎不绝,刷新村民对“烂泥窝”寸草不生的认知。

抖落花瓣的良田冒出朵朵莲蓬。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抖落花瓣的良田冒出朵朵莲蓬。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来农纲村赏荷,成为当地“人气”打卡关键词。如今,抖落花瓣的良田冒出朵朵莲蓬,村民穿梭其间,将丰收的喜悦一一采收、打包。

“每到荷花开始种植的季节,我可以来这里除草施肥,到了莲蓬收获的季节,我又可以来基地采莲蓬,自家土地不再撂荒,还能务工挣钱,真是一举两得。”

在村里,田永余的生活因为新产业诞生发生着变化。更多村民,因为产业布局获得新机遇。

谋局使小山村长出花经济

以花为媒,农纲村通过产业布局,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升级行动,推进农业“接二连三”。

其中,完善的配套建设加上工厂的加入,共同开发藕粉、荷叶茶、莲子等产品,形成了以莲藕种植为核心,多元化发展的农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在加工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采摘后的莲蓬通过脱壳烘干处理,饱满的莲子随流水线走完最后一道工序。每天,有上千斤莲子从这里走向莲子产品开发端或者直接进入原料市场。

莲子加工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莲子加工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等加工基地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天加工莲子的规模还会提升至7000斤,届时项目将吸收更多村民在这里务工,通过农户分红等方式,可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汤浩越表示。

数据显示,通过发展莲藕轮作基地,已带动全村农户130余户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60余万元。

“今年还将逐渐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产业路、人行步道,沿线打造文化手工作坊,吸引游客看荷花的同时体验民族文化。”田玉锋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介绍。

目前,沿太空莲基地规划的观光火车建设正如火如荼,通过“摄影、研学、观光、亲子”等多种业态的植入,农纲村花经济雏形正在形成。

其次,伴随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行动,村主干道单改双工程、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等,村民生产生活将更有保障、更加便利。

而对于未来的农纲村的变化,村民们充满无限期许。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