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巴渝见闻丨黔江:擦亮生态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编者按
实干奋进迎盛会,凝心聚力向未来。党的二十大正在召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分赴田间地头、街道社区、枢纽港口、科研院所等地,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共度二十大时光,通过来自一线的见闻,展现巴渝儿女爱党护党跟党走的坚定决心信心。
一江两岸碧青波,乡村美景如诗画,阿蓬江上“黔”景无限。
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百里阿蓬江“一江两岸”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黔江区巧借蚕桑治理石漠化,擦亮绿色本地,水清、岸绿、景美、民富,生态旅游经济充满活力,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用好“生态”这个宝贝,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吃“绿色饭”,走“生态路”,黔江着力书写筑牢生态本底,守护民生福祉的故事。
巧借蚕桑治石漠
一江两岸美起来
生态修复是环境的一次“重生”,也是生活生产的一次转型,有阵痛,但更多的是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黔”景。
黔江区自2011年起就开始治理石漠化,在探索发展中将石漠化治理与蚕桑产业发展相结合,成功治理了石漠化,让生态和效益并行。
“以前水没这么清澈。”
“我们现在种植蚕桑,既有收益,整个乡村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很舒服。”
“我是亲眼看到这里一天天变好的。”
黔江濯水镇双龙村村民们谈起十多年来,整个环境的大变样的“重生”,记忆犹新。
双龙村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石漠化地里栽植桑树。栽桑使石漠化土地的基岩裸露度不断下降,改善了阿蓬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沿江两岸美了起来。
目前黔江已实施封山育林6220余公顷,营造经济林、生态林1481余公顷。
阿蓬流域美如画
生态旅游活起来
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做、日子越过越红火……
历经沧海桑田的风雨廊桥横跨阿蓬江,碧绿清澈的江水缓缓流过濯水古镇,生态环境的改变让濯水景区在2020年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蒲花生态农业园碧落其间,是连接千年濯水古镇与亿年蒲花暗河的绿色缎带,四季“有花、有果、有景”,尽展美丽乡村如诗画卷,阿蓬江流域成为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
濯水景区紧密衔接阿蓬江“一江两岸”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城市“芭拉胡”两个景区,在长达近30公里的阿蓬江两岸全域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带,带动10万余老百姓吃上“旅游饭”。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农家净,黔江区持续推进阿蓬江流域综合治理,并建花卉园、生态农业观光园、乡村旅游点等,同时对沿岸的村落、居民点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涵养能力,盘活了生态旅游产业,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文旅融合产业兴
群众腰包鼓起来
文旅互融、文旅共荣、风景变“钱景”,阿蓬江流域生态的持续向好,让村民吃上了“绿色饭”“旅游饭”,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增收。
沿江两岸,桑叶青青,每到采桑时节,双龙村的村民都忙得不亦乐乎,得益于黔江蚕桑全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村民栽种的桑树不但可以用来养蚕,还可以制作桑叶菌、桑叶面等一系列农副产品。
“生态环境好了,游客都来了,农副产品还可以卖给客人。”生态旅游火起来,给当地村民带的收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通过栽蚕桑对阿蓬江两岸进行石漠化的治理,不仅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还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仅2021年,濯水镇栽桑7460多亩,产茧2864多担,实现产值637万元,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达1亿元以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黔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报集团新重庆客户端-华龙网记者 李成 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