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家乡新变化|“12345”起新调 黔江李子村多元共治促振兴

我看家乡新变化|“12345”起新调 黔江李子村多元共治促振兴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10-2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陈攀)创新开展“12345”工作法,让重庆市黔江区太极镇李子村变得和从前不太一样。

村里新修了便民服务中心,法律、养老、矛盾调解等服务一应俱全。村里还修建了小蚕共育工厂,让养蚕这件事变得更“智慧”。更直接的变化还体现在村容村貌上,繁花一路开尽便民路,远处美丽庭院与层层稻浪遥相呼应,村子宜居、宜业、净美的同时,还多了一丝小清新。

自创新开展“12345”工作法以来,驻村第一书记胡天彬亲历并见证着李子村的变化。

强阵地 村民大事小事不出村

“12345”工作法,即太极镇围绕基层治理构建起来的多元共治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胡天彬认为,完善村委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多元共治的前提。

于是,配合黔江区项目资金,胡天彬向市医保局协调到35万元资金帮扶,首先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了升级改造。

随后党群活动室、调解室、警务室、妇女儿童之家、养老服务站、群众办事大厅等服务功能足一得到完善,李子村新修的便民服务中心让村民感到很气派。

便民服务中心开设的电商服务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便民服务中心开设的电商服务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养老、看病、医疗报销、矛盾化解,甚至农产品销售,中心功能齐、服务全,让村民少跑路,大事小事都不用出村,很贴心。”对于便民服务中心带来的好处,村民豆小娅的感受比较深刻。

作为“2021年助力消费帮扶带货人才培训”学成的首批学员,豆小娅以返乡创业的形式在便民服务中心开办起了首家电商服务站。

电商服务站面向全村农产品收购、加工、推广与销售,为李子村生态农产品出村进城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无数乡土货在这里“着新装”,成为生态农产品。

乡土货经包装变产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乡土货经包装变产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按照乡村振兴消费帮扶计划,如今这些生态农产品经过帮扶行动走进机关、走进家庭,摆上普通老百姓和消费者的餐桌。其中小娅腊味、金鸡坝大米、慧禹薯干、李子油坊菜籽油等本村特色农产品经包装推广,更是订单不断。

农产品畅销,用实在的收入鼓足村民们的腰包,仅起步的1个月,电商服务站成功助农销售农产品7万余元。

富产业 跳出传统养蚕更智慧

李子村,传承了黔江栽桑养蚕的传统,产业基础自是不必说。

入秋,沿村一河两岸蚕桑产业园迎来晚秋最后一季桑叶采摘和小蚕培育。桑园深处,小蚕共育工厂和标准化养蚕车间内,蚕宝宝在“摇篮”里十分活跃。

小蚕共育工厂,让养蚕这件事变得更“智慧”,而标准化养蚕车间则大大提升了养蚕水平。

标准化养蚕车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标准化养蚕车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在智能化小蚕共育工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厂内配置有小蚕共育车间、中蚕饲育车间、人工饲料共育车间、操作间,所有的车间可自动实现温度、湿度、光度的控制、饲养,相当于让蚕宝宝住进无菌舒适的智能“宿舍”。

这些小蚕在工厂度过了“童年”后,可直接交与蚕农接手,只需要再饲育十多天,它们就能结茧甚至对外销售。

标准化养蚕车间提高养蚕水平。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标准化养蚕车间提高养蚕水平。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和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小蚕共育工厂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成本。

“全年,工厂共育2800多张,可为集体经济创收30万元以上,达到了促进村民就近就业、稳定增收的目标。”胡天彬表示。

目前,村支两委带动全村150多户蚕农稳定发展蚕桑、持续增收。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为打造“一镇一园”蚕桑小镇,以及黔江试点示范“2+3”养蚕模式探索新的经验。

与此同时,围绕蚕桑作“文章”,李子村引进桑枝菌加工延长产业链,通过蚕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房屋租赁等多措并举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4.6万元。

美乡村 生态家园多点小清新

村子强起来、富起来后,还要美起来。

深入李子村金鸡坝,繁花一路开尽便民路,远处美丽庭院与层层稻浪遥相呼应,村子“看起来顺眼、闻起来清新、走起来干净、听起来悦耳”,是李子村村民给家乡变化打出的最新评价。

太极河两岸一路繁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太极河两岸一路繁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对此,村民孙章才深有体会。按照“12345”工作要求,村里大力推行积分制管理和网格化管理。积分制像一把尺子,将看不见的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变得有准则、有刻度。

“特别是在我们的日常行为方面改变最明显。保持庭院干净、不乱扔垃圾、文明用语,我们的言行举止因此变得越来越有范儿!”站在自家庭院面前,孙章才高兴地说起了家乡的变化。

春来菜花黄,秋来稻花香,每天推窗即景,孙章才眼里的风景正成为更多人“打卡”的乡村美景。

得益于黔江区对流经太极河流域实施的水美乡村建设,今年,李子村对太极河实施了河道清淤、岸坡整治、水系连通、防污控污、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景观人文等综合治理,并计划配套水上皮划船基地,让静态的美丽乡村由此“灵动”起来。

就在今年夏天,家门前的太极河迎来不少游客,来李子村划行皮筏艇,戏水纳凉成为村里新耍事。

四季不停变化,李子村通过多元共治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场景还有很多。

下一步,李子村将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完善“12345”工作法,持续推进产业变强、村庄变美、村民变富、村风变好、治理变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我看家乡新变化|“12345”起新调 黔江李子村多元共治促振兴

2022-10-20 06:0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陈攀)创新开展“12345”工作法,让重庆市黔江区太极镇李子村变得和从前不太一样。

村里新修了便民服务中心,法律、养老、矛盾调解等服务一应俱全。村里还修建了小蚕共育工厂,让养蚕这件事变得更“智慧”。更直接的变化还体现在村容村貌上,繁花一路开尽便民路,远处美丽庭院与层层稻浪遥相呼应,村子宜居、宜业、净美的同时,还多了一丝小清新。

自创新开展“12345”工作法以来,驻村第一书记胡天彬亲历并见证着李子村的变化。

强阵地 村民大事小事不出村

“12345”工作法,即太极镇围绕基层治理构建起来的多元共治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胡天彬认为,完善村委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多元共治的前提。

于是,配合黔江区项目资金,胡天彬向市医保局协调到35万元资金帮扶,首先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了升级改造。

随后党群活动室、调解室、警务室、妇女儿童之家、养老服务站、群众办事大厅等服务功能足一得到完善,李子村新修的便民服务中心让村民感到很气派。

便民服务中心开设的电商服务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便民服务中心开设的电商服务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养老、看病、医疗报销、矛盾化解,甚至农产品销售,中心功能齐、服务全,让村民少跑路,大事小事都不用出村,很贴心。”对于便民服务中心带来的好处,村民豆小娅的感受比较深刻。

作为“2021年助力消费帮扶带货人才培训”学成的首批学员,豆小娅以返乡创业的形式在便民服务中心开办起了首家电商服务站。

电商服务站面向全村农产品收购、加工、推广与销售,为李子村生态农产品出村进城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无数乡土货在这里“着新装”,成为生态农产品。

乡土货经包装变产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乡土货经包装变产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按照乡村振兴消费帮扶计划,如今这些生态农产品经过帮扶行动走进机关、走进家庭,摆上普通老百姓和消费者的餐桌。其中小娅腊味、金鸡坝大米、慧禹薯干、李子油坊菜籽油等本村特色农产品经包装推广,更是订单不断。

农产品畅销,用实在的收入鼓足村民们的腰包,仅起步的1个月,电商服务站成功助农销售农产品7万余元。

富产业 跳出传统养蚕更智慧

李子村,传承了黔江栽桑养蚕的传统,产业基础自是不必说。

入秋,沿村一河两岸蚕桑产业园迎来晚秋最后一季桑叶采摘和小蚕培育。桑园深处,小蚕共育工厂和标准化养蚕车间内,蚕宝宝在“摇篮”里十分活跃。

小蚕共育工厂,让养蚕这件事变得更“智慧”,而标准化养蚕车间则大大提升了养蚕水平。

标准化养蚕车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标准化养蚕车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在智能化小蚕共育工厂,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厂内配置有小蚕共育车间、中蚕饲育车间、人工饲料共育车间、操作间,所有的车间可自动实现温度、湿度、光度的控制、饲养,相当于让蚕宝宝住进无菌舒适的智能“宿舍”。

这些小蚕在工厂度过了“童年”后,可直接交与蚕农接手,只需要再饲育十多天,它们就能结茧甚至对外销售。

标准化养蚕车间提高养蚕水平。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标准化养蚕车间提高养蚕水平。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和传统养殖方式相比,小蚕共育工厂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成本。

“全年,工厂共育2800多张,可为集体经济创收30万元以上,达到了促进村民就近就业、稳定增收的目标。”胡天彬表示。

目前,村支两委带动全村150多户蚕农稳定发展蚕桑、持续增收。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为打造“一镇一园”蚕桑小镇,以及黔江试点示范“2+3”养蚕模式探索新的经验。

与此同时,围绕蚕桑作“文章”,李子村引进桑枝菌加工延长产业链,通过蚕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房屋租赁等多措并举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4.6万元。

美乡村 生态家园多点小清新

村子强起来、富起来后,还要美起来。

深入李子村金鸡坝,繁花一路开尽便民路,远处美丽庭院与层层稻浪遥相呼应,村子“看起来顺眼、闻起来清新、走起来干净、听起来悦耳”,是李子村村民给家乡变化打出的最新评价。

太极河两岸一路繁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太极河两岸一路繁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陈攀 摄

对此,村民孙章才深有体会。按照“12345”工作要求,村里大力推行积分制管理和网格化管理。积分制像一把尺子,将看不见的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变得有准则、有刻度。

“特别是在我们的日常行为方面改变最明显。保持庭院干净、不乱扔垃圾、文明用语,我们的言行举止因此变得越来越有范儿!”站在自家庭院面前,孙章才高兴地说起了家乡的变化。

春来菜花黄,秋来稻花香,每天推窗即景,孙章才眼里的风景正成为更多人“打卡”的乡村美景。

得益于黔江区对流经太极河流域实施的水美乡村建设,今年,李子村对太极河实施了河道清淤、岸坡整治、水系连通、防污控污、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景观人文等综合治理,并计划配套水上皮划船基地,让静态的美丽乡村由此“灵动”起来。

就在今年夏天,家门前的太极河迎来不少游客,来李子村划行皮筏艇,戏水纳凉成为村里新耍事。

四季不停变化,李子村通过多元共治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场景还有很多。

下一步,李子村将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完善“12345”工作法,持续推进产业变强、村庄变美、村民变富、村风变好、治理变优。

[责任编辑: 石月]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