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上一张
下一张

乡村教师廖佐清:“哪怕只剩一名学生,我也会坚守!”

01
 
卷首语

  距离重庆市彭水县新田镇10公里的大山深处有一所村小——东山小学,每到上课的时候,琅琅的读书声能让整个偏远山村充满了生机。村民们一边在地里干活,一边享受着读书声:“廖老师他们又开始上课啦!”
  乡亲们口中的“廖老师”就是东山小学的负责人廖佐清,扎根此处已35年……
  他很普通,带一口蹩脚的“重庆普通话”,没有获得太多的表彰,没有培养出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没有舍身救学生的壮举,从业35年依然是一名最基层的教师。35年来,他身边的同事越来越少,可他依然坚守在这所小学。   

 
“忍一忍就过去了!” 一忍就是35年
  在寒冷的冬天,笔者走进东山小学,第一次见到了廖佐清老师。东山村距县城40公里,那里山高坡陡,多年来没通过一辆客车,交通极为不便。
  这位乡村教师把35年的青春与热血全部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家乡。在穷乡僻壤扎根35年,勤恳35年,坚守35年,他放弃无数次调往山外的机会,哪怕是让他去当校领导。
  “我也想过走出去过更好的生活,只是外面的人更不愿意来这里教书,如果我走了,这里的孩子将无书可读,无学可上,家乡的父老乡亲仍然不能摆脱贫困。”廖佐清说。
  廖佐清1978年高中毕业,就回到了养育他长大的家乡——新田镇东山村,在东山小学当了老师。
  “他常常私下和我说,外地人来我们这里教书呆不住,往往呆半年就走,平时上课还常常星期四就下山,星期二才回来。如果连我们都走了,那村子里的孩子就没书读。什么人来教他们认字说话?什么人来教他们明事理,辨是非?”东山小学一位老师廖波海说。
  “我到这个学校8年了,印象最深刻的是廖佐清老师从未请过假,就算平日里有点感冒发烧也是吃药忍一忍,没有耽误过孩子一天课。”廖波海说,山里气候多变,就算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稍不注意还是容易染上风寒,严重时会引发高烧,廖佐清也不例外。每当廖佐清感冒发烧时,廖波海总会劝廖佐清好好休息下,不要去上课了,可廖佐清总会说“老师少,我要不去孩子们的功课就会被耽误的,忍一忍就过去了”。
  “忍一忍就过去了”,这是廖佐清“最爱”的口头禅。廖波海说,这些年无论病了、身体不舒服,还是家中有事,廖佐清都会坚持给孩子们上课,从未向学校请过一天假,耽误过一节课。
  “在我的记忆中,廖老师从未错过一节课。”正在彭水一中上高二的任燕说,廖佐清教她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从未缺席过。
  这漫长又艰辛的35年,对廖佐清来说,也许只是“忍一忍就过去了”,也许他也从未想过,这35年,照亮的却是无数山村儿童的未来:在他们原本闭塞蒙昧的世界里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见绚丽的彩虹高挂云端。
  “廖老师在我们全村村民心中就是力量,就是依托。”当地村民吴绍科告诉笔者,廖佐清35年来一直坚守在东山村校,已经完全被百姓当成了心中最好的亲人。
 
“和学生在一起才踏实!” 当了3辈人的老师
  2间教室1间办公室1个篮球场,只有屋子里传出来的阵阵读书声,才会让人想到这里是学校。
  笔者到达的时候,57岁的廖佐清手摇响铃,孩子们跑进教室,开始他们当天的最后一节课。
  “请同学们拿出课本,我们再来学习一遍上节课的生字。”廖佐清走上讲台,带着一年级的学生开始朗读生字。
  “我刚参加工作就是教6年级,所有课程都是我一个人教,到现在每个年级的每个科目我都教过。”廖佐清说,他是乡村教师中最常见的“全能老师”。
  如今的东山小学有两个教学班,一年级和五年级,只有两位老师,工作量非常大,廖佐清常常是身兼数职,既充当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还要扮演好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的角色,平均一天下来,一位老师要上六节课。
  对于此,廖佐清说:“我不期待他们能考上好大学,我只希望知识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能改变他们对生活的看法,让他们对未来抱有希望,这就是我的成功了。”在他看来,山村的学生学习往往毫无目的性,家长也认为认认字就可以了,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此,他对学生投入了他能给予的最大关爱,毫无保留。
  当地村民廖启宣和儿子廖志国、孙子廖兴都是廖佐清老师的学生。
  “我们上学的时候,尽管学费只要2元,但本身家里就穷,有些学生没钱交学费,也是廖老师从自己十多元月薪中拿出一部分钱帮他们垫付学费,才使许多学生能继续读书上学,他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在廖启宣的眼里,廖佐清是所有村民的希望。
  在东山村的村子里,凡是40岁以下的人,清一色都是廖佐清的学生,甚至有些家庭一家三代人,都听过廖老师的课,山村里老老少少都亲切地称他为廖老师。
  “我一直都很敬佩廖老师,无论何时,廖老师总是微笑着引领我们前进。”正在东山小学上五年级的赵玲说,廖佐清总是用温柔的眼神鼓励他们学习。
  从教35年来,不知有多少学生吃过他家的饭,睡过他家的床,更不知有多少学生趴在他的背上,行走在山路之间。
  “有学生在身边心里才踏实!”廖佐清对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包括学生父母亲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因为廖老师年龄大了,我们准备把他调到中心校,适当减轻一下他的工作负担,但他却拒绝了。”新田镇中心校校长王子川告诉笔者,廖佐清说村民需要他。
 
“我会直到教不动为止!” 孩子们离不开他
  “伴随着高山移民,学校的班级数量和学生人数也随之减少,新教师也不愿意往咱这穷山沟里来。如果没有人来教这些孩子的话,我就一直教下去,直到教不动的那天为止!”廖佐清说。
  家与学校是廖佐清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在廖佐清的日历中没有“节假日”、“双休日”,学校的工作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他将自己的大量时间留给了学生,却很少有时间照顾家人,以致家中的大小事都由妻子承担。
  “这么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廖佐清的妻子胡绍菊说,她在家不但要耕种5亩多的地,还要伺候85岁的母亲。
  现年88岁的村民廖佐福告诉笔者,2011年6月7日,廖佐清的父亲因病去世,廖佐清选择了和学生在一起,父亲在临死前叮嘱家人,不要打扰廖佐清,学生离不开他,“廖老师的父亲死后,全村的劳动力都自发来帮忙,而廖老师却坚持到校上课,廖老师对学生太尽力了!”
  “现在我儿子在重庆上大学,全靠廖老师在小学时对他的培养,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东山村村民任子会说,如果现在把廖佐清调离东山村校,会遭到全体村民的反对。
  “我想的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当地的孩子们,让孩子们不再离校。”这是廖佐清最爱讲的一句话。的确,他所生活的村庄太需要改变了,大多数村民靠天吃天、靠水吃水,当然,山村的教师也很清贫。在相当长的日子里,作为民办教师,他每月拿过7元、12元、35元、87元不等的工资,别说贴补家用,就连维持生计也很难。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廖佐清硬是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
  在35年的教学生涯中,廖佐清知足常乐、无怨无悔。“曾经有不少人问我是什么信念令你如此坚持。我想,也许正是当初的那句承诺,才让我义无反顾的走到了今天,孩子们的明天是对我最好的回报。其实,身为一名教师,能教书育人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为了山区的孩子们和乡村教育事业,廖佐清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庭的照顾极少。如今,在他35年的精心呵护、谆谆教诲下,不知将多少学生送出了这片大山。“廖老师,我现在工作很稳定,谢谢您当年对我孜孜不倦的教导。”“廖老师,多年不见了,你身体还好吗,我们非常想念您!”每当接到学生们从各地打来的电话和邮寄的信件,看到学生的进步,他都感到特别快乐和知足,觉得自己特别幸福。
更多专题

麻辣烩

热点星期三

每周话题

老荫茶

乡土人物第3期
责任编辑:董 霞  通讯员:周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