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

黄勇是土生土长的南沱人, 1986年高中毕业,随即在南沱当起了乡村代课教师,一干就是10年,这期间他成为远近闻名的“黄老师”。
中国有句俗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玫瑰热情而高贵,余香浓郁而温馨。生活中总有像玫瑰般热情而高贵的人,他就是助人为乐,被孩子们亲切称呼的“黄爸爸”,他叫黄勇,涪陵区人大代表,14年来累计为50余名留守儿童辅导功课,更是其中40余名儿童的代理家长,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黄爸爸”。
1997年,黄勇在老家开了一个杂货店,不曾想这间十几平方米的店铺会在5年后成为几十名留守儿童温馨的“家”,他也由“黄老师”变成了“黄爸爸”。
2001年,南沱村村民张毅决定外出打工挣钱,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年幼的女儿,担心没人照顾,她的学习成绩会下滑。张毅想到邻居黄勇曾经是村里的代课老师,便登门向黄勇说明来由,希望他能抽空给女儿检查作业。
对于突如其来的“任务”,黄勇犹豫了,经过再三思量后决定担下这份责任。黄勇说,他知道答应对方虽然只是一句话的事,但这句话背后却有很多责任和担当,他必须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张毅的女儿。作为一个曾经当过老师的人,他知道“农村孩子在学习上起步本来就晚,如果家长还不在家,学习成绩下滑的可能性很大,不希望看到孩子在无助中成长。”从他的犹豫中,我们可以理解那份责任的重大,经过思量后的决定,我们知道他无私地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在这之后,黄勇每天都会准时为张毅的女儿辅导功课。渐渐地,黄勇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的事情在村里传开了,人数也由原来的1个慢慢的增加到2、3、4…..到后来的40人, 40余名留守儿童无一例外地都称他为“黄爸爸”,因为在他们心中,和蔼可亲的黄勇对他们关怀备至,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随着人数的增加,黄勇专门添置桌椅,在杂货店门前搭了一个雨棚,竭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十余年来,每天下午4点多钟,总会有一群小孩在黄勇的杂货店前聚在一起读书、写字、算术,黄勇则站在一旁仔细地看着他们,并不时指点、解答,今年读3年级的秦凤莲是一名留守儿童,她在黄勇这里学习已经有3年。她说我的字写不好,‘黄爸爸’就手把手地教我写字。‘黄爸爸’还给我买了字帖、钢笔。”秦凤莲说,因为有“黄爸爸”在,她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而且一点都不觉得孤单。这已经成了南沱村的一景。
更值得我们敬佩的是黄老师为了这些孩子费尽心血,好几次生病输液,他都要求在上午输,空出下午时间辅导这些孩子。”黄勇这些年辅导留守儿童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却挥洒了青春和热血。对于想对他表达感谢之意的人都被他委婉谢绝,黄老师不求回报的精神让大家很敬佩。”
黄勇不仅讲语文、数学等课本知识,还会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德,希望他们不走歪路,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除了日常辅导学习,孩子们的作业本需要家长签字时,黄勇会责无旁贷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学校开家长会时,他会穿梭于各个教室,为好几名孩子当“爸爸”。有时,他还主动到学校与老师交流,掌握孩子们在校的情况。南沱镇中心小学校的老师称赞黄勇是最称职的“爸爸”。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蜗居在小杂货店为孩子们辅导功课也让“黄爸爸”失去了很多挣钱的机会,但他从没后悔过。曾有朋友希望与黄勇合伙做生意,黄勇与对方交流后,觉得“钱”途广阔,很心动。但再三权衡后,他还是委婉地拒绝了友人。“如果我走了,这些孩子怎么办?谁来给他们当‘爸爸’?”黄勇说。
如今,已近天命之年的黄勇仍然日复一日地为做好一名称职的“黄爸爸”而努力着。“我会一直坚守下去,因为我不希望这些留守儿童在大部分时间看不见亲生爸爸的同时,又失去我这个‘黄爸爸’,我有责任陪在他们身边。”如今的他依然心存一个心愿,就是尽己所能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茁壮成长,自强自立,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社会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