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班社制度”与“师徒关系”论调被指“散发霉味”|郭德纲与赵本山,其授业、管理都曾被质疑,如今境遇大不同|传统的“中国式师徒”关系需要变革,迎合时代发展规律
德云社掌门人郭德纲在“修家谱”时,或许并未想到数日后,曾经的得意弟子曹云金,会洋洋洒洒数千字,公开“手撕”师父。师徒一场却反目至此,令人唏嘘,有人认为郭德纲不仁,有人指责曹云金不义。
先不论其中细节真伪,以及双方在人品、艺德的对与错,单说这种丝毫无遮掩正面“互撕”架势,已相当具有穿透力。对于见多识广的吃瓜群众来说,明星之间正面掐架虽不算多,但这么多年下来,从霍思燕黄奕“光明一战”,到陈冠希对林志玲的爆粗口,也算是对于明星“互撕”见怪不怪。曹云金在时隔多年后,选择亲自上阵正面“手撕”昔日恩师,往大里说,可以说是为传统曲艺注入一管沸腾的新时代鸡血,让老迈的传统艺术在小鲜肉盛行的时代里不至于噱头全无。
然而曹云金这次“反击”,并非郭德纲遭遇的第一次“舆论危机”,早在2010年,媒体曝郭德纲别墅“占用公共绿地”,后演化为“打人事件”,彼时,舆论众说纷纭,德云社面临创业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随后,何云伟、李菁(郭德纲师弟)、曹云金等人相继宣布离开德云社。
在郭德纲看来,徒弟“叛离”是无法容忍的。有好事者曾劝慰郭德纲“看开些”,而后者则以尖锐言辞回绝了这样的“好意”——“其实我挺厌恶那种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离他远一点,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这句话也成了郭德纲标签式的个人名言。直到最近他的个人微博中,使用“欺天灭祖”、“悖逆人伦”、“清理门户”、“不再相见”等词汇,郭德纲对这一系列事件的鲜明态度可见一斑。
批评的声音认为,“郭德纲的话语江湖味极浓、充满人身依附的师徒关系,散发着一股子霉味”,“试图维持着旧社会的班社制度,看似一种梨园传统,实则是一种封建糟粕”,“与当今法治社会下的契约精神格格不入”。
郭德纲门前的自行车,赵本山门前的豪车
无独有偶的是,提到郭德纲,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大腕”——赵本山。在众人眼中,郭德纲与赵本山——两位北方喜剧的代表人物,前者是相声与商业上的“王者”,后者则因本山传媒与个人品牌坐拥上亿财富。
同样是宗法人伦建立起的约束关系,郭德纲所恪守的、用于打理他庞大喜剧帝国的师徒关系,因为曹云金的反驳与“起底”,再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作为“商业”与“情义”结合进行管理的典型企业,同样以师徒关系著称的本山传媒,尽管也曾被质疑染上“封建糟粕”,但从本山传媒成立之初,赵本山就对弟子施行严格的公司化管理,以制度来强化师徒关系。据媒体报道,赵本山弟子杨冰曾因私下接活被赵本山进行了通报批评,并宣布“杨冰从团长助理降为普通员工”,几年“考察”后杨冰才得以重回领导岗位。因《不差钱》成为赵家班大红人的小沈阳也未能例外,曾当着全公司的面作检讨。
在公开场合与坊间传闻中,赵本山似乎一直是个“好师傅”、“好老板”。在享有多年来经营所得的巨额财富带来的舒适生活时,有传闻称,赵本山也为旗下压轴弟子提供有房车与私人助理的豪华待遇。
据与本山传媒合作过的导演王振宏称,一个徒弟家里出事了,本山一下子就拿出50万,告诉徒弟拿去用,赶紧解决事,还说“钱拿着救急,不用还了”。“这种事儿据他徒弟讲,本山做得太多了。”
网络盛传的段子称“郭德纲门前的自行车,赵本山门前的豪车”,说的是当年德云社与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剧场比邻而居时,德云社门前是一溜自行车,大舞台那边则是一排豪车,后来德云社火遍全国,但老郭似乎并未意识到,是否该为弟子们做些改变。
业界人士:“中国式师徒”各行业都有 只不过相声界曝光度更高
相声,作为封建社会诞生的曲艺门类,在拜师学艺等方面,至今仍然保留着非常传统的规矩。然而实际上,相声界里师徒反目也是很常见的。那么,相声界人士又是如何看待这种“中国式师徒”关系呢?
重庆逗乐坊负责人、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宋好表示,相声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博大精深,对演员的个人条件要求很高。因此,基于对艺术的有效传承,对演员个人的培养,师带徒的教学模式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们逗乐坊的全称是“重庆逗乐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基本是按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运行,以此保证员工利益分配的均匀,并配合一定的激励、奖惩制度。同时,以师徒般的感情增加团队凝聚力,使公司在制度以外增加了人情味。我们努力使现代企业管理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
关于传统的师徒教学方式,宋好认为,其实不独曲艺界,现今在很多行业如戏曲、中医、武术、书画、传统手工艺等,仍不同程度地沿袭着,有些甚至弥补了专业院校课堂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起到深造、再提高的作用。过去有这么一句老话,“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意思是拜师之前,双方对人品、艺品等方面的互相考察,也体现了这种师徒制严谨的一面。传统的师徒制,最讲究尊师重道,师父不仅要传授技艺、技能,还要向徒弟讲授人际交往、社会生存的经验,师父倾心传授,徒弟心怀感恩,师、徒之间更是情同父子。当然,在旧时,有些行业师父的权力很大,甚至掌握着徒弟的经济命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利益分配过度失衡,久而久之,出现师徒反目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我想,这并不代表曲艺界普遍存在这种‘特殊性’。或许,相声作为一个曝光度相对较高的行业,又遇到大家熟知的演员,因此闹出一些纠纷才会备受关注。”
评论家:新时代“师徒关系”,不能死抱所谓“江湖规矩”
文化批评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刘巽达在《光明网评专栏》中谈到,“曹云金炮轰郭德纲”的本质是21世纪的新型师徒关系应该如何建立的问题。他认为,梨园套路是长期绵延的中国文艺界旧的生产关系,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在于“言传身教”、“口传心授”,保证才艺传承不走样。糟粕在于“师徒关系”很可能被扭曲成“主仆关系”甚至“主奴关系”。
在21世纪,在工业革命和信息社会的条件下,农耕时代的旧有师徒关系要想一成不变地得以保留,已经不很现实。应从根子上深思“新时期师徒关系”的问题,不能死抱所谓的“江湖规矩”——在人际关系正在发生本质改变的新时代,新的价值观必然会冲击“江湖规矩”中的不合理部分,如果郭德纲们不能与时俱进,更多的“抗争和反叛”将频频发生,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郭德纲若想成为大师级人物,他其实是“别无选择”的,唯有接受更加“主流”的价值观,并以德服人、以艺服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载舟”与“覆舟”只是一夜之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