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0 期
内容监制:唐蜀春 页面监制:鲁誉 栏目主持:冯珊 编辑:周鑫
第 340 期
一见倾心 初见蜀绣便相伴一生
刺绣,作为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几乎伴随着整个中国文明史。最有名的当属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其中的蜀绣产于四川、重庆等地。蜀绣以其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等特色著称。蜀绣工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绣补》一诗就有赞誉,宋代历史文献中称蜀绣“穷工极巧”。1915年国际巴拿马赛中,蜀绣作品荣获金奖,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1955年出生的康宁,在与蜀绣的第一次接触中,便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门中国传统的手工艺。
1978年,23岁的康宁因为工作分配进入了重庆挑花刺绣厂,谁也不曾想,这一次看似无意中的工作安排,却让康宁与蜀绣结下了一生之缘。入厂之后的康宁开始跟随蜀绣艺人王清云、工艺美术大师唐振明学习技艺。初识蜀绣,康宁便着了迷,纱布上来回游走的绣花针,层层叠叠的彩线,踏踏实实的针脚,穿花般的手法,相互交织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看着大师们精湛的技艺和精彩的作品,康宁便决定要与蜀绣相伴一生。
时光随着手中的针线穿梭,一个个针脚的消失,换来的是一幅幅作品的出现,康宁的人生也如手中的技艺一样变得顺畅。
可是1995年,线断了。
不离不弃 坚守传统手艺终有收获
1995年,重庆挑花刺绣厂倒闭。
厂里的职工分配的分配,改行的改行,退休的退休,一大批蜀绣手工艺人就这样流失了。
“1995年我回到家里,联系了以前的师兄师姐,他们都已经转行不做了,因为不能养活自己。我想到蜀绣要在重庆绝迹了,非常地痛心。”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是飞速发展的中国,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逐渐取代了人工。越来越多凭着手艺过活的工匠失去了舞台,心灰意冷的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手艺,也放弃了传统的传承。当时的康宁茶不思饭不想,一心只想知道蜀绣未来的出路和自己人生的前景。但是在老公的鼓励下,康宁还是暂时选择坚持一下再看看。
花了3年的时间,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蜀绣的康宁渐渐看到了蜀绣的本质。“蜀绣不是一份工作,也不是一个养家糊口的手段,更不是用来收获名利的途径,它是一门手艺,更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总是需要有人来付出一辈子将它传承下去。”就这样,康宁终于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既然如此喜爱蜀绣,那不如把热情变为信仰,把一生投入到蜀绣技艺的传承中去。
终于在1998年的时候,康宁将自己的作品《幽女神思》拿去参加了第一次展会,而这一次参展,便大放异彩。“当时有人还说‘没想到重庆居然还有这么好的蜀绣。’”康宁一脸的骄傲。
在研究传统蜀绣的绣法过程中,康宁发现异形绣大致有三种绣法。第一种:是先绣好A面图案,然后将绣棚翻转,再绣B面图案;第二种:是在两张绣布上先后绣制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的图案,然后合二为一装裱在同一绣屏中;第三种:是在两张绣布上先后绣制好不同颜色和不同形态的图案,将一幅沿其图案周边轮廓线剪下来,贴于另一张绣布图案上,两幅图案周边轮廓线完全吻合一致,然后,沿其图案周边锁边固定。康宁对三种绣法均作过尝识,发现第一种既费工且技艺又很难把握;第二、三种又不能体现蜀绣的活灵活现。
康宁思索着在异形绣技法上的突破,反反复复地实验。一次偶然的机会,善于观察的康宁发现,缝纫机缝制衣物的时候,两面针脚相互覆盖,互不影响布料两面的图案,这让康宁冒出一个想法:蜀绣的双面异形异色绣能否在同一张画布上同步完成呢?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康宁终于实现了突破,创造出双面异形异彩绣,即在一副绣品的两面分别绣出不同的形象和色彩。据了解,这种绣法是目前最繁杂的绣法,由于绸纱非常轻薄,正面和反面的针脚线必须要互相遮盖才不会露馅,这对于刺绣者的绣功要求非常之高。
2002年2月,康宁的作品《幽女神思》获首届重庆巴渝民间艺术节金奖。2002年3月作品《任女戏鹰》在重庆女性手工艺术表演赛中获唯一“特等奖”。双面异形异彩绣《稚趣图》及《迷》分别于第一届、第二届重庆市文艺专项奖评选中,获“重庆市民间文艺奖”, 其中《谜》获得“2004年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金奖。
2006年5月20日,蜀绣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康宁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在全国仅有的两位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散叶开花 代代相传才是最大欣慰
近年来,康宁所创的“康宁绣”作品在国际国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屡屡获奖,深受国际、国内各界人士喜爱与收藏。她被评为高级美术师职称,并荣获中国德艺双馨民间文艺家,重庆市巴渝十大民间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2000年以来,她陆续培养了近百名学徒,现在她创办了“渝康宁蜀绣庄”,最大的心愿就是多带几个有潜力的徒弟,让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蜀绣艺术代代传承。
虽然收徒众多,但康宁选徒自有其道,她对徒弟的文化要求很高,至少要大专毕业才能成为她的徒弟,并且年龄还要在25岁以下。
“我认为这是一种缘分。要不然的话,我怎么会从23岁一直坚持到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找到真正喜爱蜀绣艺术的学生,一辈一辈地传承下去,散叶开花。”而徒弟们如今也都学有所成,康宁的心中除了欣慰,也多了一分对自己当年执着坚守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