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4 期
内容监制:唐蜀春 页面监制:和肖静 栏目主持:冯珊 编辑:苏桢淇
第 344 期
压力与动力并存 管制员成长之路“披荆斩棘”
头戴耳麦、眼睛紧盯屏幕上纵横交错的航路航线、中英文双语切换且语速飞快、手指还不时敲击着键盘上的按钮……这个在电影里看到的场景,其实在重庆也一直存在。
他叫陆钰崚,是民航重庆空管分局进近管制室(指挥的是1200—6000米高空中的飞机)的一名管制员。虽然才三十出头,却已身兼带班主任、兼职安全员、培训小组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等多个职务。
2005年7月,陆钰崚结束了在中国民航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进入到民航重庆空管分局,走上了自己将坚守一生的空中交通管制岗位。然而,大学毕业并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意味着更加严格的培训考核的开始。“每个管制员从毕业到能单独胜任指挥工作,大概需要2到3年的见习期。其间要学习航空气象学知识、空气动力学、国际英语……”陆钰崚说,最难的是从书本理论知识和模拟训练,转变到和真实的飞行员通话。从懵懂新人到资深人士,按陆钰崚的话说,是一路“披荆斩棘”。为了提供安全、高效、顺畅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每个管制员都必须炼就“火眼金睛”“三头六臂”。而对于资历较深的管制员也并非“无考一身轻”,他们平均每3年就要进行一次英语等级考试,还有高密度的培训考核、案例分析,其间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当过管制员的人,一般都做过噩梦。有时从梦中醒来后,还心有余悸。”但是,陆钰崚说,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在白天指挥的时候,他会更加小心、谨慎。
安全是生命线 人的生命安全是最大的安全
“我们管制员除了要具备过硬的管制技能以外,还必须具备特情处置的能力。如果某航班上有旅客突发疾病,需要紧急备降,那么此时管制员‘人性化的调度’就非常重要。”陆钰崚回忆起,几年前,在一架飞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航班上,一名孕妇突然小产,情况相当紧急。接到通知后,陆钰崚当机立断请示报告,安排该架航班优先落地。在得到同意后,陆钰崚带领班组成员一边协调塔台管制室和区域管制室,一边拟定该航班优先降落的紧急调配方案,并沉着冷静地调配空中另外两个航班盘旋等待,为特情航班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20分钟后,该航班安全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跑道上,比原计划时间提前了约15分钟。飞机刚靠上廊桥,早已赶到的救护车立即载着病人驶向了最近的医院。陆钰崚说,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是他们的天职。
用责任和热情给每一架飞机指引回家的路
“空管这个行业与大多数行业不同,只要天上还有飞机,我们就一刻也不能休息。” 陆钰崚说,管制员的工作是24小时倒班制。“每次我们都要连续工作两个小时,这段时间要集中精力,紧盯屏幕,注意再注意,小心再小心。两小时下来,口干舌燥,两眼生疼。”他说,因为管制员所发布的每一句指令,都关系到飞机和飞机上每一位旅客的安全,必须一丝不苟,不能有半点马虎。而节假日期间,管制员们的工作就更忙了,“尤其是春运期间,我们每天要指挥约850架次飞机。虽然不能回家,但是看着一名名旅客带着喜悦回家,我们也感到很快乐,‘guide you home’是我们的使命。” 陆钰崚说,虽然节假日不能陪伴家人觉得有些歉意,但是家人都非常理解,尤其是当自己五岁的小孩说,长大后也想成为爸爸那样的“空中交警”时,陆钰崚就更加珍视管制员这份工作,觉得不能辜负家人朋友对自己的期望。
“把每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作为“寻找美丽重庆空管人”首期人物,陆钰崚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所有空管工作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