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已有6万余人选择生态安葬|“薄葬不孝”传统思想影响生态葬推行|专家:推行生态葬要让老百姓在心理上有寄托
事件:今年清明重庆推出2545个免费节地生态安葬墓位
今年清明前夕,重庆市殡葬服务热线96000联合主城区8大经营性公墓,首次推出“免费生态安葬直通车”,提供2545个免费节地生态安葬墓位。九龙坡区九龙陵园和涪陵区青龙山陵园等殡葬服务单位先后举办节地生态安葬仪式,免费安葬数十位逝者骨灰。
什么是节地生态安葬?根据2016年民政部等9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的指导意见》,可简要解释为:遗体火化后,不占或少占土地(不超过1平方米)的生态化骨灰安葬方式。
在此次推出的免费节地生态安葬墓位中,就有树葬、花葬、草坪葬、璧葬和骨灰撒散等方式。只要具有重庆市常住户籍、死亡后实行火葬的逝者,都可免费安葬。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使用免费可降解骨灰盒,安葬后逝者骨灰自动溶入土壤。
其实,无论是节地生态安葬还是免费墓位,在重庆都不是“新鲜事”了。
现状:重庆已有6万余人选择节地生态安葬
“从土葬到火葬,从墓穴葬再到节地生态安葬,在我市的殡葬现状中,传统与现代、落后与文明混杂并存。”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副调研员杜斌告诉记者,节地生态安葬在重庆已经推行多年,人数也呈逐年增加趋势。
据统计,“十二五”末,全市节地生态葬比例约占30%,截止2016年底,全市已有60365位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杜斌认为,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市民的接受度仍有待提高,根据《重庆市殡葬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要达到50%。有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传统思想、地域差别等等,但是都可以理解。
“因为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重大社会习俗改革,从土葬到火葬是殡葬改革的一次巨大飞跃,从火葬到现在的节地生态安葬又将经历一次飞跃。”杜斌说,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为此,重庆也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殡葬”举措,并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早在2009年,市民政局就率先提出在经营性公墓内拿出20%的墓位,设置“公益生态葬园区”,以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葬法免费安葬城市“三无”老人及农村五保户。今年则是96000殡葬服务热线联合8个公墓,提供2545个免费生态安葬墓位。
目前,全市已有47家经营性公墓开辟“公益生态葬园区”, 以免费或低价位的方式引导市民选择。
声音:你能接受生态安葬吗?
逝者已矣,你会选择什么方式安葬亲人?你能接受生态安葬吗?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发现大多数人对生态安葬仍比较抵触,或者存在顾虑。
█观点一:不接受 因为“薄葬不孝”
79岁的市民赵大爷家住黄泥磅,他对记者表示自己还是无法接受生态葬, “活着都要有个房子住,人离世之后就是要讲究‘入土为安’,要图个安静舒心,虽然现在买墓地挺贵,但‘死者为大’,不能让我们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吧。”
赵大爷的儿子也赞同父亲的说法,认为老人付出一辈子必须要让他们走得安心,如果连墓地墓碑都不给老人买的话,在他们这个年代的人看来就是不孝顺。
█观点二:观望 对生态葬有所顾忌
就职于光电园的张女士今年39岁,对于生态葬她表示自己不反对,但是究竟选何种殡葬方式还要看社会以后的发展,至于父母百年以后的身后事,则必须遵从他们意见。
同时,张女士也表达了自己的顾虑,“毕竟现在选择生态葬的人还是少数,如果自己死后选择生态葬,子女找不到自己的墓地怎么办?家人祭祀的时候又要去哪儿?”
█观点三:支持 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在西南大学读研二的小刘告诉记者,自己可以接受生态葬,毕竟全国都在提倡环保和生态,生态安葬也是一种趋势。“花葬、树葬这种在国外挺多,在家里庭院间化作一棵树一盆花继续生长,生命也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专家:推行生态葬要让老百姓在心理上有寄托
对于目前重庆市民的接受程度及顾虑,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民俗学教授段庸生为记者指出了由来。
“农耕以来的民俗文化绵延已久,大部分人有着‘入土为安’、‘死者为大’的传统理念,很多人不接受生态葬,甚至有些农村地区仍然在流行着土葬的方式,因为大家觉得这样才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段庸生说道,任何东西都难以抵消老百姓对亡灵的祭奠、缅怀的心情,大家一直接受着这样的祭奠和殡葬的方式,用传统的墓碑、墓地来安葬、祭奠亡者,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消除。
那么,面对市民们的“心坎”,未来生态葬应当如何推行?
段庸生认为,生态葬必然是一个趋势,而且现在有很多的80、90后非常支持生态葬,这说明在经济发展以后,随着文明进程的延续,大家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而且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其实大家对生态安葬并不是不接受,只是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殡葬呈现形式,可以让老百姓在心理上有寄托点,使后人对祖先的哀思和生态理念无缝衔接。那么,对殡葬地如何规划、如何很好的对接老百姓对死者的哀思之情、怎样将生态理念和祭奠悼念之情结合,这些是今后殡葬事业需要考虑的重点,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大家在心理上认可。”此外,段庸生表示,加大生态理念的宣传和引导也是必要的。
未来:到2020年全市节地生态葬比例达到50%
根据《重庆市殡葬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主城区社会福利和殡葬设施布局规划(2015-2020)》中,到2020年,重庆将新建城市公益性公墓21个,乡镇、村公益性公墓124个,并力争全市节地生态葬比例达到50%。
杜斌表示,在下一步生态安葬推行工作中,将发挥党员干部在遗体火化、生态安葬、节俭治丧、文明祭扫方面的表率作用。并探索建立奖补激励机制,把物质奖励与精神褒扬相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和环保殡葬用品补贴制度。并为不保留骨灰者建立统一的纪念设施,组织开展集中祭奠活动。
延伸阅读
█节地生态安葬种类
1.塔葬,是从中国60多种丧葬形式中遴选出来的最好形式之一,塔葬可以节约大量土地、木材,占地面积小,每个墓位仅占0.02平方米,且不受风吹雨淋。
2.树葬,是将火化后的骨灰埋入地下,在地上不围墓地,不垒坟头,只在地上植树的殡葬方式。死者与树木融为一体,每人可省地1平方米。
3.花葬、草坪葬,是指将骨灰盒埋入地下,地上不垒坟头,只在地面平放墓碑的四周植草种花,此种葬法占地面积小,与自然融为一体。
4.壁葬,利用堡坎、墙体等存放骨灰,非常节约土地,价格较低。
5.骨灰散撒,即实行骨灰抛撒于泥土里,不留任何碑体,不产生相关费用。
6.可降解生态葬,可降解生态葬是利用环保和可再生材料建设的新型生态葬式。安葬时将骨灰放入可降解骨灰坛中,然后安葬于泥土,若干时间后骨灰坛会自然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