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8 期
内容监制:康延芳 页面监制:杜漩 栏目主持:张译文 编辑:蓝心妤
第 408 期
城里妹子扎根农村 其实当律师才是她的梦
8月,一大早,明晃晃的太阳挂在天上。在位于长寿石堰镇石安村七组的澳凯生态园内,32岁的马晓鸿步履匆匆。
“这段时间忙完,我就准备回来帮你。”村民张素珍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在当地,留守老人、妇女以及像张素珍这样选择回乡的村民,有50多人常年在生态园打工。
马晓鸿走上前,一边拨动眼前的玉米粒,一边跟大家闲聊。之后,她绕过正在建设的垂钓基地,向园区更深处走去。
“老李,天太热了,要注意喷水降温,莫让猪儿中暑了。”在利用“发酵床” 生态养殖模式的养猪场,她停留了许久,“夏天养猪,温度和湿度都很重要,如果猪儿生病了,一头就要损失好几千块,输不起啊!”
一路上,她不停接打电话,200亩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申报,游客周末入住得妥善安排,短短1小时,电话列表里就有11个通话记录,其中还有3个未接来电。
路过玉米地、油菜地,绕着生态园走了小半圈,马晓鸿额头上渗出汗水,脸颊被晒得绯红。一年多以前,从小就生活在城市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扎根农村。她一直想当律师:“小时候觉得穿上律师袍很威风,可以伸张正义。”
2003年,马晓鸿考上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为了实现梦想,她比旁人更努力。
毕业实习,她和几个同学去外地一家法院,听不懂方言成为大家做庭审记录时面临的一大难题。那时,马晓鸿总爱往厨房跑,跟做饭的大姐聊天学方言。一个月后,当事人在庭审上说的话,她就能听得八九不离十了。庭长对她刮目相看:“这孩子有学习天赋,有潜力。”
可一向自信的马晓鸿在求职时碰了壁。“当律师助理得有工作经验,连律师事务所的行政职位也去试过,人家不要,能去的就是当商务代表,找案源。”她说。
接连的打击,让马晓鸿觉得,自己的梦想似乎远了。
通过了司法考试 却跨界做起市场开发
马晓鸿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外地一家民营企业的行政岗位。企业处于上升期,独自在外的她了无牵挂,常常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短短3年,她从基层员工升级为发展部经理。可她不曾忘却自己的律师梦。
那段时间,她除了工作就是准备国家司法考试,用脑过度,房间里到处都是她掉落的头发。没有时间上培训班,就找来课件吃饭时听、走路时听,再忙也要保证每天至少复习3个小时。回忆起那段备考经历,她一脸苦笑,“简直就是干了一场重体力活”。
2010年,连考两年的马晓鸿终于通过司法考试,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她决定回到重庆,继续寻梦。
戏剧性的是,马晓鸿把简历投去律师事务所,总是杳无音信,投给企业,却总有回音。此前在民营企业的3年工作经验,让她顺利进入一家上市央企。
从此,写材料、跟业主接洽等事情,成为马晓鸿的日常工作。这一回,她自学两个月,考上中级经济师。她说,对于经历过司法考试的人来说,就好比打完5星级怪兽再打3星级,不难。
对于这段在央企工作的经历,马晓鸿直言受益匪浅:“大公司制度完善,一切都要走程序,做市场开发就需要思考如何拿到订单,赢得市场。就好比现在发展生态园,既需要管理上的理念,又得思考如何做到差异化发展。”
不过,在马晓鸿看来,在大企业工作也有发展瓶颈,时间一长,她有了想离开的念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及社会资历,让她又暗自琢磨起最初的梦想。
丈夫一场重病 她辞职接棒投身农业
又一次跨界却是源自一场意外。
丈夫李林义做了多年建筑工程业务,一心想回老家长寿发展农业。由于完全不懂行,加上投入巨大,马晓鸿一再劝他打消这个念头。
意向坚定的李林义回到村里,拿下了600亩土地的经营权,掏空家底投资2600万元建起生态园。当马晓鸿产后回到家时,一栋6层楼的游客接待中心已矗立在眼前。
生态园开业两个月,正是发展的关键期,丈夫却因突发性脑出血倒下了。望着重症监护室里的丈夫,攥着一纸病危通知书,马晓鸿泪如雨下。
“那块地还没挖……路要快点修好……猪圈栏杆还没弄完……”昏迷期间的李林义,胡言乱语中全是生态园的事。那时,农产品销路没打开,农家乐的经营模式导致生态园的发展出现瓶颈,如果不管,此前的投资很可能“打水漂”。
怎么办?马晓鸿一咬牙,辞去月薪过万元的工作,替丈夫挑起重担。
“藤藤菜怎么全都蔫了?”
“太阳晒了就蔫了。”
起初,每当地里的农作物出了问题,工人们知道马晓鸿不了解情况,总是几句话搪塞过去。
马晓鸿又拿出当年备战司法考试的劲头,从头学起。哪个季节该种什么菜?出现病虫害该如何解决?她看书、上网查资料,再不懂就请教当地的农业专家。
“这块土太干,不适宜种菜。如果已经种上,多浇水也不至于让菜给晒蔫了。”马晓鸿渐渐变得懂行,工人们再也不敢忽悠这个城里来的“女当家”。
想点子寻求差异化 发展农业用上“互联网+”
生态园位置较偏僻,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寻求差异化发展,是摆在马晓鸿眼前的一道难题。
“上岗一个月,我把长寿做乡村旅游的竞争对手了解了一遍,发现亲子体验还是一片空白。”回来后,马晓鸿制定了一系列计划:3月植树、4月做清明粑、5月插秧、6月打糍粑、7月摸鱼……每个月都重点开展一项亲子活动。
活动吸引人气,乡村旅游接待收益渐渐稳定,生态农产品又该如何打开销路?起初,马晓鸿既要做管理,还承担了一部分送货任务。清早出发,将猪肉送给客户,她会停留一会儿,跟客户拉拉家常,一来二去朋友圈越扩越大,业务量也蹭蹭往上涨。
一天,拿着一张全猪部位图,马晓鸿陷入沉思,客户买不了一整头猪可以搭伙“拼猪”,为何不利用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拓展渠道?她马上联系到一家电商服务平台,想用互联网“拼猪”销售模式。目前,在网络平台上“拼猪”的销量占自家黑土猪总销量的10%,下一步,她准备完善平台,让用户买得更便捷。
管理生态园以来,忙里忙外的马晓鸿每天只有6小时的睡眠时间,有时累极了,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眠,压力太大,只能偷偷哭一场。
“搞农业太难了,投入大,回收慢。”尽管时常想放弃,可想到丈夫的期许,看到田间地头正忙碌的村民,她不忍心。
妻子的付出,渐渐康复的李林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发展生态农业是我的心愿,把这份事业交给她,我放心。”
马晓鸿的一周工作计划,列了大大小小27项。办公桌上,堆满了农业方面和经营管理的书籍。望着窗外打理得井然有序的生态园,她眼神中透着一抹坚定:“不懂就得学,既然干了就要干好,不想给自己留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