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4 期
内容监制:康延芳 页面监制:樊国生 栏目主持:张译文 编辑:汤丹
第 414 期
长情的是陪伴 “我过一天 他就过一天”
“幺儿,嘴巴张大,啊!”江北区复盛镇庙坝社区一幢老式居民楼里,杜定兰满眼爱怜,端着饭勺,拿着饭碗。
如果不是那一场车祸,此刻的杜定兰也许在安享天伦之乐,手里抱着可爱的小孙子,每天想的都是该给孙子做什么好吃的。可如今,她手里搀扶、喂水喂饭的对象是她已经31岁、但智商只有两三岁的儿子,她每天要照顾着儿子的吃喝拉撒。
10年前的4月29日,一家人的命运就在这一天改变。21岁的陈功像往常一样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这时,一辆面包车违章逆向行驶,从后面将他撞倒在地,陈功当场昏迷不醒。经过抢救,陈功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因脑部受到重创,导致颅内大出血,大脑神经受损严重,一直处于“植物人”状态。
二十多天,陈功一直住在重症监护室中,每天亲属们只有半小时的探望时间。
“陈功,爸爸妈妈来看你了,你啷个都不看我们一眼?”“陈功,爸爸妈妈天天都在这守着你。”“陈功,你是个男子汉,你一定要坚强点。”不论杜定兰和丈夫怎么喊,儿子都没有一丝反应,拍他的手,揉他的脸,也没有一丁点感觉。
没有知觉,不能吞咽,杜定兰只有把粥磨成细末,通过鼻管送进儿子的胃里。眼看着120多斤的儿子瘦到只有80多斤,皮包着骨头,杜定兰还是强忍着泪安慰儿子:“等你病好了,妈妈给你做一大桌你爱吃的菜。”
两个多月后,家里仅有的3万多积蓄搭进去了,四处借来的20多万元也花光了,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却依然没有醒来。就连医生都劝他们回家吧,孩子醒来的几率微乎其微。
杜定兰和丈夫摸了摸口袋,全身上下就剩100多块了,用这仅剩的钱为儿子抓了几副中药,带他回了家。
“能够好到哪种程度就好到哪种程度,他只要能有简单的意识,能听到我在叫他,就够了。”杜定兰不敢奢求太多,只是希望儿子还能记得她,还能应她一声“妈”。
出事前的两个月,儿子还把开货车挣的1000多块钱工资都交给了她,让她买些喜欢的衣服。可现在,帅气听话的儿子怎么就满身伤痕地躺在冰冷的病床上,怎么喊都喊不醒?杜定兰始终不愿相信。
这个家并不宽裕,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日子平淡却安心。“给他取了‘陈功’这个名字,巴心不得他把事情做得很成功,没想到娃儿出了这种事情。”杜定兰没处诉苦,她只有认命,“遇都遇到了,没得办法了,我过一天,他就过一天。”
可贵的是相守 “三个人才是一个家 没有娃就不是家”
杜定兰一家住在老式居民楼里,屋子有些破旧,但十分整洁。杜定兰和丈夫把客厅最大的那张床留给了儿子,想让他睡得舒坦点。
长期卧床,陈功右手、右脚的肌肉开始萎缩,那些年,杜定兰和丈夫每天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儿子按摩。先轻轻地把他每一寸肌肉揉摁、放松,接着将他的胳膊抬起、放下,右腿弯曲、放平,然后活动手指、脚趾的每一个关节,还要为儿子翻身,轻轻敲打他的背部,以防痰液流到肺部感染,每天晚上入睡前也是如此。
担心儿子会长褥疮,每天早上和晚上,夫妻俩都要用淡盐水为儿子抹一遍身体,清洁除汗。生病的十年间,陈功从来没长过一个疮,身上也没有什么异味。
“陈功,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爱跟到你屁股后面的小东,前几天听说他结婚了,找了个外地媳妇。”
“陈功,等你再恢复得好些,我跟你爸就带你出去看看,现在我们镇里面都变了样子,修得可好了。”
每天,杜定兰每天都习惯性地跟儿子“聊天”,但都是“独角戏”……
身边邻居看他们过得辛苦,建议把孩子送到福利院,杜定兰和丈夫从来只是笑笑:“他是我生的,我会一直陪他,一直照顾他,等他醒来。”杜定兰不论说话、做事,都十分温柔,唯独提起儿子,语气里满是坚定和坚强。只是这个“等”字,她自己也不知道会是多久。
和杜定兰一起等待的还有丈夫。“管他的了,毕竟是自己的娃,三个人才是一个家,如果没有娃了,那个就不叫家。”丈夫总是这样对她说。
忐忑的是未来 “我不能照顾他一辈子 能照顾一天是一天”
也许是老天都想帮这个家一把。一天,杜定兰为儿子按摩完,突然发现儿子的眼睛睁得很大,一直盯着她。“陈功……你听得到妈妈说话吗……听得到你就点点头!”只见儿子的头轻轻地点了一下。
杜定兰紧紧地把儿子抱在怀里,眼泪止不住地流。这一次,是儿子出事后,她第一次因为开心而落泪。
儿子有了一丝意识后,杜定兰不想再让他依靠胃管进食,于是开始训练他的咀嚼能力。她先试着用筷子沾着温开水滴到他的嘴里,最开始,陈功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尝试了许多次,他的喉结终于动了下,做出了吞咽的动作。
这个小动作令杜定兰有了信心,她又开始为儿子煮稀饭,煮得软烂,看到儿子能够慢慢吞下,杜定兰又开始做些肉、菜、汤之类的饭,用搅拌器打碎一口一口地喂他。就这样,儿子从80多斤的“皮包骨头”渐渐恢复到了一百多斤。
担心儿子拉肚子,杜定兰几乎不让他吃肥肉、吃凉的,就连夏天的牛奶都要温热一下。“解决他比解决小娃都恼火,小娃你可以抱啊、洗啊,他现在比我还重几十斤,我弄起他来都吃力。”杜定兰半开玩笑地说道。
2013年的一天,杜定兰像往常一样,一边给陈功按摩一边聊天,一个久违的声音传进耳中。“辛……苦!”杜定兰愣了一下,激动地说不出话,等了6年,杜定兰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连医生都说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本来只是希望儿子能醒来,但杜定兰变得更加“贪心”,希望儿子能说话、能走动、能思考……她开始尝试让儿子站立,和丈夫两个人架着他在屋里一圈圈地走,几平方米大的空间里,常常几分钟才能走下来一圈。
杜定兰专门买来了儿童用的画板,教陈功写自己的名字,写妈妈爸爸的名字,还教陈功数数。“平时给他按摩腿的时候他会自己数,比如做50个伸屈,数到50了他自己就知道停了,把腿并在一起。”
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让这个家变得越来越热闹。杜定兰说,她不敢去想以后,以后的事情太残酷了,她知道自己不可能照顾儿子一辈子。“我只想过好现在,能照顾一天就是一天,我在一天就不会让他有哭的时候。”
悲伤的是离别 “说好一起看着儿子站起来 可是他先走了”
儿子出事后,杜定兰的丈夫在家旁边的纸袋厂帮忙搬运货物,一个月能拿400块钱。钱虽不多,但是老板心善,常常让他回家照看孩子。杜定兰则去了一个家具厂帮忙卖家具,每月有千把块钱的收入。
丈夫的力气比较大,总是用他宽厚的臂膀撑起儿子走,杜定兰在一旁小心搀扶着,两人带着儿子在房间里锻炼,偶尔去社区广场转转。“陈功,哪天你不用爸爸妈妈再扶着走,就好了哟!”这是丈夫总挂在嘴边的话。
然而,今年5月12日,支撑着这个家的顶梁柱,突然就倒下了。“他一直都有高血压,这些年他压力太大了,实在太累了……”杜定兰觉得天都塌了,说好一起看着儿子站起来,可是丈夫先走了。
亲戚朋友、社区邻居平日里总是会来看望他们娘俩,送来一些生活必需品,一些相关的扶持政策也都优先考虑他们家。丈夫出殡那天,社区工作人员们还自发捐了1800元,为他火化。
没了爸爸,这个家里突然安静起来,直到有一天,陈功发现爸爸不见了。
“妈妈,爸爸啷个了。”
“爸爸死了。”
“爸爸去耍了,爸爸没死。”
“没有爸爸了,只有妈妈一个人,妈妈也不知道能照顾到你什么时候,你自己也要努力啊。”
“妈妈,我要努力,我要听话。”
从那以后,陈功仿佛一夜长大。以前得靠两个人搀扶才能站起来,如今仅靠妈妈的搀扶就能站立了,可没人知道,他“用尽力气”的背后承担了多少。
对于未来,杜定兰不敢奢望太多。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期盼,那就是活得久点,再久点,好照顾儿子多一天,再多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