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5 期
内容监制:唐蜀春 页面监制:康延芳 栏目主持:冯珊 编辑:江谷一
第 415 期
1988年,上小学四年级的冯东东是老师眼中的调皮学生,他经常在上课时,用泥巴捏一些戏曲人物和佛像之类的小玩意儿。“那时候没人管,放假就到处玩,还去河里游泳。”冯东东说,父母担心他游泳溺水,就给他报了暑假美术班。11岁的冯东东原本没打算在美术班里好好学习。
美术班都是高年级学生,年龄最小的冯东东不敢再调皮,只有认真地画起了台布、罐子、碟子和放在碟子上的道具。或许是平时爱捏小玩具,冯东东手很巧,一幅静物素描完成后,同学们都围过来看,老师也表扬他:“构图、排线都很好,有大师气魄!”听到这样的表扬,冯东东高兴极了。
“我要当画家。”冯东东的理想从11岁的那个夏天便开始萌芽,开学后,周末冯东东约五六个同学一起,在屋子里围成一圈画画,还时常出去写生。
“我随身带个小本子,抄上不会的知识点,上学的路上背。”冯东东的学习成绩逐渐变好,画画也一刻不耽误,寒暑假去美术班画,平时自己画。初中毕业时,冯东东以优秀的文化课和天水市美术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天水第一师范学校。
念念不忘“画家梦”
1993年,冯东东顺利升入了人人向往的中专学校美术班。可老师的一席话,却给怀揣“画家梦”的冯东东泼了冷水。
“我不是要将你们培养成画家,而是培养成中小学老师。”冯东东说,当时听到老师的话,开学一个礼拜,他就想回家。但冷静后又思考着自己的前程,他决心继续坚持梦想,努力学、努力画。
中专一年级的时候,冯东东买各种书,哲学类、美术类,他都读。寝室熄灯就点上蜡烛继续看,他还将画册中喜欢的画贴在墙上,天天观赏,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除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冯东东还“蹭”其他班的课,见画室有人,他就去练习画画。不上课时画室不开门,他就约同学翻墙进去画石膏像。放假时,他用毛笔蘸水在自家地上练习书法,从这端写到那端,这端痕迹干了,他过来再重写,干了写,写了干,这样可以练习一整天。
1997年中专毕业,冯东东分配到一乡村小学当语文老师,离家20多里远,他是唯一住校的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冯东东还是坚持画画。有时让调皮的学生静坐当模特画素描,有时练习书法。到了寒暑假,他就带着半年工资去北京、西安游学,哪便宜住哪,去当地博物馆、美术馆看画,找老师学习……
那些年,冯东东从未间断学习,2002年他获得大专文凭,2003年获自考本科文凭,2006年,他又考取了重庆大学的研究生。
“画家梦”的传承
在重庆大学冯东东认识了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的张春新教授。张老师看了他的画,便知晓他的能力,加上还有书法功底,就让他跟着自己读研。2009年作为优秀毕业生的冯东东留校任教。
冯东东的经历让他在教学方式上也不一样,他尤其注重对学生鉴赏力的培养。他说:“艺术的教育就是审美的教育。”他经常带着学生买书、让学生去图书馆借书,上课时在搜集来的画册里选择几本进行赏析,他一幅幅地带着学生观看,哪幅画得好,好在哪,都一一分析。有时约定一节课,他对学生的作品挨个点评,指出欠缺的和较好的地方。
他善于鼓励学生、夸赞学生,让学生自信,甚至现身说教,谈起自己以前的经历,来鼓励大家珍惜学习的机会。他还带学生去美术馆看展、外出写生。在实践方面,他根据不同学生作品的特点,给他们提出建议并演示。
在一次工笔人物课上,冯东东帮一位同学弄纹理效果,他亲自将一幅四尺画揉成一个球,待其浸入颜色后,小心翼翼地展开,薄薄的宣纸浸满颜料后湿漉漉的,稍有不慎就会弄破弄烂,他在展开宣纸时非常沉静,每个动作都放缓,当画整张展开时,他才松了口气,抬起头转动身子对围在旁边的学生讲要点。
冯东东所在的国画系专业实践类课程是不安排在晚上的,但冯东东会在晚上去画室去转转,看哪个学生在练习画画,他都要赞扬鼓励,还要提提意见。
2008年,冯东东的作品《蝶之恋》获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国画线描艺术大展最高奖。此后,他便常参加各种画展,并屡获奖励。现在的冯东东,每年会集中时间写书法两个月、外出写生两个月、临摹作品一个月、外出拜访高人一个月、静心思考两个月,剩下的时间用来创作一两幅大画。
冯东东坦言,在自己众多身份中,他还是最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其他的只是一个头衔,对他能力的肯定,而教学是他不变的追求,他希望能够将自己的 “画家梦”继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