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2 期
内容监制:康延芳 页面监制:樊国生 栏目主持:张译文 编辑:韩曜聪 陈霞
第 422 期
弃商回村 百万富翁选择做每月800元工资的“官”
“老张,你们家的果园果果结得好哦!”9月14日,艳阳天,熊尚兵满脸笑容和老乡打起招呼。他是重庆开州区长沙镇齐圣村党委书记。
笑嘻嘻,胖乎乎,这是熊尚兵给人的第一印象。“看起来富态,像个老板!”有人说。
的确,熊尚兵曾经真的是个大老板,开过饭店搞过煤矿,他的前半生堪称一部励志的个人创富史:18岁开始出去闯荡,19岁开始做水果销售生意,从家乡还有湖南等地方运柑橘到北方卖,20多岁就成了万元户,30岁时开饭店,还去发展了煤矿生意,不到40岁,已身家数百万。
熊尚兵仍然记得,自己的第一桶金挣得很不容易,为了保证水果新鲜,每天给水果装车都要等到半夜两三点钟,到了目的地之后又开始卸货、运送到市场、谈价格……“每天都在路上奔波,基本没什么睡觉的时间,有时候感觉自己累得受不了了。”
就是这样一个在当地被奉为“传奇”的人物,2003年时放弃外面的生意,回到齐圣村,当了一名村干部。
为什么做此选择?熊尚兵说,他是受到老书记张朝俊的影响。
当时全村上下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下雨天,路上全是泥水,村里年轻的劳动力都去外地打工了,贫困人口多,很多人到中年还因为穷讨不到老婆。当时,每每熊尚兵回家看望父母时,时任长沙镇党委书记的张朝俊总会来找他谈心。
“老书记来找我好几次了,开始时候在问我些从外面学到的经验,后来就来劝我能不能回村带着大家一起做事。”熊尚兵说,当时老书记有一句话特别打动他,“这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你现在自己富了,乡亲们还苦着呢。”也是这句话让他坚定决心,回到村里做起了月薪800元的村干部。
“熊尚兵在外面见过世面,他回来的话,我们村子就有希望了。”张朝俊回忆说,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让熊尚兵回村带着大家一起做事。
放下外面一摊生意回到这个“穷山沟”,即使熊尚兵愿意,家人最开始也不同意。年迈的老母亲说,虽然自己想让儿子陪在身边,但儿子做老板时生活过得好,回来生活怎么过,她很担心。当时母亲拉着他的手坐在床头说:“拿这么点钱,都不够生活费,你自己真的要考虑清楚。”
可熊尚兵知道,自己考虑清楚了。
垫钱修路 柏油路通上山但妻子和他离了婚
没有公路是齐圣村多年之痛。村里盛产的柑橘运不出去,成吨烂在地里,外面产业也进不来。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几乎被奉为乡村脱贫致富的名言名句,当然,在齐圣村也不例外,但想干谈何容易,对于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资金成了最大的问题。
2004年,熊尚兵任村支部书记后发起的头号工程就是修12公里村级公路。
2005年,虽然村里终于争取到了修路立项,财政拨款274万元也下来了,但剩下的钱,必须得靠村里自筹。熊尚兵自己先偷偷垫付了几十万。因为给村里垫钱没和家里商量,最终妻子受不了,选择了跟他离婚。
最开始有些村民不情愿,知道熊尚兵婚都离了还是要修路后,也纷纷出钱。
为了省钱,熊尚兵和施工队约法三章,工程包工不包料,所有材料由村里采买,哪里做得不好必须推掉重来。就这样,炎炎夏日里,村民们经常看到熊书记在工地监工,还会带着村干部去其他地方货比三家,亲自购买最便宜的河沙水泥。
熊尚兵浑身像打满了“鸡血”,不觉得累,但跟着他搞建设的村干部们开始受不了这样的节奏。“以前的干部从来不要求我们做这些,他一来,我们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儿,每天都要去工地、买材料、做账、开会……谁受得了!”时任村会计的老刘回忆说。
看大家有抱怨,熊尚兵坚定如初:“这路必须得修,而且得修好!”熊尚兵在会上很强硬,但下来他挨个找干部们做思想工作,讲道理、摆事实,大家开始不忍心拒绝这个笑呵呵的书记。
事情总是一件接着一件,似乎在考验熊尚兵的耐性,村干部们的情绪刚有转变,自筹的资金在修了一段路后用完了。怎么办?熊尚兵犯愁,但他跟自己说:“既然我答应了要做这个村支书,就得做出一番样子,路修到一半不能就这样放弃了。”
还好的是,前面的路修好了,村民看到效果纷纷表示愿意筹款来建后面的,政府后来也进行了拨款。山下3.5—4米宽的马路修好了。但熊尚兵没有停下来,他不仅带着村民把马路通到山顶上,还把主干道继续拓宽到7—10米,让大车也能上山。
带头投资 种地、发展旅游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边修路,熊尚兵也边思考如何带村民真正摆脱贫困。熊尚兵到各处考察,通过对其他地区经济作物的考察,他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带乡亲们一起种植猕猴桃。
说干就干,熊尚兵召集村民流转土地搞专业合作社,主打优质有机红心猕猴桃,基地经营权不外转,采取保底入股分红方式运作,村民以土地和现金入股。
61岁的谭培富之前在深圳打工,2011年时听说村里通了公路,而且熊书记还带着村民自己搞种植,于是谭培富决定回家试试。谭培富将自己的4亩地流转给了村里的合作社,每亩土地一年可以收入700元租金。此外,他还像很多村民一样现金入股。因为资金有限,他入股了1万元,到现在已经分过3次红了。“我的本金都回来啦!”现在他除了固定的土地流转费用和分红外,还在果园里帮忙除草、施肥,每天能拿到80元工钱。
现在齐圣村种植猕猴桃1380亩,同时还种植了柑橘,两个产业合作社同步发展,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3000元,熊尚兵说,预计到202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将达到20000元。
熊尚兵不满足于种植带来的收益,他又看准了乡村旅游的机遇。齐圣村森林覆盖率高,山上的海拔在1000—1200米,非常适合休闲避暑、康养、养老,他又带着村民修民宿、搞旅游,筹集3000多万元,建立南山庄园乡村旅游假日酒店,发展特色农家乐20多家。
现在,村里每年旅游收入达500万元以上,贫困户都成了农家乐、庄园的股东和工人,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腰包也鼓起来了。
“在做村支书的时候,我40岁,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要为村里服务15年,然后再做我自己的事业,现在,我想我的想法变了,我会一直干到退休干不动的那天。”望着那条曲折蜿蜒的路通向远方,熊尚兵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