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思践悟十九大】不等不靠 筑起“下庄精神”之基

来源:华龙网2017-11-04

相关报道请点击》》》一个不能少:绝壁上的“天路”(上篇) (中篇) (下篇)

作者:杨光志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昨天,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四周年的日子,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下庄村坐落在山谷之中,在这四面环山的山谷里,不得不面临闭塞和贫穷。

在脱贫攻坚的队伍里,行进着一队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重庆市巫山县下庄人。

他们,做出了一番艰苦卓绝的伟业,这伟业足以撼天动地——前后耗时20年,牺牲6人,在绝壁上凿出了8公里“天路”,并不断完善,在今年完成硬化。

他们,与当地政府乃至更广泛的社会各界一道,共同谱写了“下庄精神”。

“下庄精神”就是:不等不靠、内生动力;咬定精准、战天斗地;同舟共济、众志成城;锲而不舍、无惧无畏。

修路过程中,下庄人更多的是用双手,硬生生问天要路。

这群骨气与血性共存的现代“愚公”,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怀,发誓不成为脱贫路上的短板,显示了草根的坚韧,吻合着时代的节拍,踩上了新时代“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的精准节奏,这也是“下庄精神”脱胎成形、历久弥新的必然进程,给我们带来强烈的价值震撼。

为了这8公里“天路”,下庄人付出了太多太多,那初获消息时的纠结与忐忑,在牺牲村民灵位前的询问与选择,那愚公移山般“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的心路历程,读来令人为之扼腕而又激奋,令人情不自禁地要为他们点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1997年前的下庄村,如同这打油诗里唱的一样,在四面环山的山谷里,面临闭塞和贫穷。

深坑锁住了富庶梦,天不待见下庄。不突破这交通瓶颈,下庄人就只能在周而复始的困苦中,无期无望,日日如斯,年年如斯,循环往复。

怎么破,只能用修路来破,一个“修”字,震彻天宇,一场征服自然挖掉穷根的伟大战役,就在这些庄稼汉青筋暴突的手中,打响了。

不等不靠,弱鸟先飞,没有犹豫,下庄人便成了这“愚公”,除了奋发图强,他们别无选择。

回顾当年修路的决心,下庄村民至今仍是语句铿锵,掷地有声:“我生在下庄,长在下庄,我就一定要下定决心把这条路修通,为下一代子孙造福”“不能说死了人就不修了,哪怕心里想起来有点凄惨,路还是必须要修”“这辈子修不通,下辈子接着修,我还有后人接着修,哪有修不通的呢”……正是这样质朴而坚定的铮铮誓言,让愚公精神在下庄落地生根。

下庄人靠着自己的双手和身体,扑向大山,攀上万丈悬崖,问天要路。

道路开修至今20年,从最初无路,到凿通一条土石路,再到慢慢升级为水泥路,“脱贫路”已经慢慢成为“致富路”。

村民腰系长绳,在绝壁上悬空打洞放炮,炸出立足之地。

扶贫先扶志,但如果是被扶者自行觉悟,主动立志,那就是一个主观动力撬动的支点,就是一种来自基层的内省担当。有这样的支点与担当,才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愿景才会变成责任,信念才能转化为战斗力,一个远大目标的实现,因此有了一个倔强的坚持来支撑。那脱贫的本能、凿路的悍勇、对牺牲的无惧、对他助的感召,才具备唤起的前提。阅读下庄的故事,使人再次认识到,人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修路过程中,村民们吃住在山崖上,常常在洞子里一住就是五六天。

这样的支点与担当,下庄人将它体现为四个字:“不等不靠”。这四个字,筑起“下庄精神”之基。检索20年来诸多媒体对“下庄精神”的描述概括,有说“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有说“自强不息、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敢于牺牲、战天斗地”的,有说“不怕困难、敢想敢干、不等不靠、勇往直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而这种种说法中,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不等不靠”四字。

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内生动力”。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习近平结合浙江实际,多次强调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十八大之后,他在河北阜平提出,摆脱贫困,一定要找到“内生动力”。

硬化中的下庄路。这一天,下庄人等了很多年。

这样的“下庄精神”,让下庄人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意志弥坚,负重前行,他们更加自觉地追赶着时代的进程,勇猛、果敢、勤奋、刚强。这样的“下庄精神”,更因政府和社会各界之间相辅相助,密切配合,愈发绽放出更为璀璨的时代光辉。

如今的下庄村小,在政府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全部换成了崭新的砖房。

Copyright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学思践悟十九大】不等不靠 筑起“下庄精神”之基

相关报道请点击》》》一个不能少:绝壁上的“天路”(上篇) (中篇) (下篇)

作者:杨光志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昨天,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四周年的日子,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下庄村坐落在山谷之中,在这四面环山的山谷里,不得不面临闭塞和贫穷。

在脱贫攻坚的队伍里,行进着一队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重庆市巫山县下庄人。

他们,做出了一番艰苦卓绝的伟业,这伟业足以撼天动地——前后耗时20年,牺牲6人,在绝壁上凿出了8公里“天路”,并不断完善,在今年完成硬化。

他们,与当地政府乃至更广泛的社会各界一道,共同谱写了“下庄精神”。

“下庄精神”就是:不等不靠、内生动力;咬定精准、战天斗地;同舟共济、众志成城;锲而不舍、无惧无畏。

修路过程中,下庄人更多的是用双手,硬生生问天要路。

这群骨气与血性共存的现代“愚公”,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怀,发誓不成为脱贫路上的短板,显示了草根的坚韧,吻合着时代的节拍,踩上了新时代“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的精准节奏,这也是“下庄精神”脱胎成形、历久弥新的必然进程,给我们带来强烈的价值震撼。

为了这8公里“天路”,下庄人付出了太多太多,那初获消息时的纠结与忐忑,在牺牲村民灵位前的询问与选择,那愚公移山般“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的心路历程,读来令人为之扼腕而又激奋,令人情不自禁地要为他们点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1997年前的下庄村,如同这打油诗里唱的一样,在四面环山的山谷里,面临闭塞和贫穷。

深坑锁住了富庶梦,天不待见下庄。不突破这交通瓶颈,下庄人就只能在周而复始的困苦中,无期无望,日日如斯,年年如斯,循环往复。

怎么破,只能用修路来破,一个“修”字,震彻天宇,一场征服自然挖掉穷根的伟大战役,就在这些庄稼汉青筋暴突的手中,打响了。

不等不靠,弱鸟先飞,没有犹豫,下庄人便成了这“愚公”,除了奋发图强,他们别无选择。

回顾当年修路的决心,下庄村民至今仍是语句铿锵,掷地有声:“我生在下庄,长在下庄,我就一定要下定决心把这条路修通,为下一代子孙造福”“不能说死了人就不修了,哪怕心里想起来有点凄惨,路还是必须要修”“这辈子修不通,下辈子接着修,我还有后人接着修,哪有修不通的呢”……正是这样质朴而坚定的铮铮誓言,让愚公精神在下庄落地生根。

下庄人靠着自己的双手和身体,扑向大山,攀上万丈悬崖,问天要路。

道路开修至今20年,从最初无路,到凿通一条土石路,再到慢慢升级为水泥路,“脱贫路”已经慢慢成为“致富路”。

村民腰系长绳,在绝壁上悬空打洞放炮,炸出立足之地。

扶贫先扶志,但如果是被扶者自行觉悟,主动立志,那就是一个主观动力撬动的支点,就是一种来自基层的内省担当。有这样的支点与担当,才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愿景才会变成责任,信念才能转化为战斗力,一个远大目标的实现,因此有了一个倔强的坚持来支撑。那脱贫的本能、凿路的悍勇、对牺牲的无惧、对他助的感召,才具备唤起的前提。阅读下庄的故事,使人再次认识到,人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修路过程中,村民们吃住在山崖上,常常在洞子里一住就是五六天。

这样的支点与担当,下庄人将它体现为四个字:“不等不靠”。这四个字,筑起“下庄精神”之基。检索20年来诸多媒体对“下庄精神”的描述概括,有说“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有说“自强不息、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敢于牺牲、战天斗地”的,有说“不怕困难、敢想敢干、不等不靠、勇往直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而这种种说法中,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不等不靠”四字。

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内生动力”。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习近平结合浙江实际,多次强调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十八大之后,他在河北阜平提出,摆脱贫困,一定要找到“内生动力”。

硬化中的下庄路。这一天,下庄人等了很多年。

这样的“下庄精神”,让下庄人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意志弥坚,负重前行,他们更加自觉地追赶着时代的进程,勇猛、果敢、勤奋、刚强。这样的“下庄精神”,更因政府和社会各界之间相辅相助,密切配合,愈发绽放出更为璀璨的时代光辉。

如今的下庄村小,在政府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全部换成了崭新的砖房。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