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十九大】众志成城 聚起“下庄精神”之气
详细报道请点击》》》一个不能少:绝壁上的“天路”(上篇) (中篇) (下篇)
作者:杨光志 王祥
“下庄精神”,围绕脱贫攻坚,以一种表率的力量,构建了一个脱贫致富的强大正能量聚集体。下庄人,用血肉之躯刨出向生之路,用坚强意志,撑起凌云的壮志、冲天的豪情,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自发奋起,其矢志不移的艰辛奋斗历程,让人热血沸腾,值得我们送上崇高的敬意。
崇山峻岭间的下庄路。
如果说,不等不靠是“下庄精神”得以形成的基础,那么,众志成城的过程培育、境界提升,则更让“下庄精神”得以添血肉,增枝蔓,扩大外延,丰富内涵,凝神聚气,强基固本,走向成熟。
因为它孕育着大美,契合了人性之善,顺应了历史之势,所以能用其强大的感召性,唤醒热血,引发人们的认同、赞赏、钦佩,使他们自愿地追随和加入。
下庄路动工之初,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靠钢钎和大锤挑战大山。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下庄人,他们那布满老茧、青筋暴突的手,需要有外部世界的强援联袂携手,他们那打通幸福路的慷慨悲歌,需要有更多更有力的组织和个人接续加入,让独唱变合唱,让序幕得以走向高潮,走向结局完美。
帮,不抛弃,不放弃;扶,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还有什么比历经千辛吃尽万苦,穷尽洪荒之力,颇感难以为继的时刻,听到一声“我们来帮你”更让人激动的事情?
驻村干部,加入了他们,引领了他们。譬如:驻村干部方世才,不仅兢兢业业带领下庄村人问天要路,更把自己的工资也补贴到了修路上。
政府部门,让驰援更加重磅、密集,让帮扶更加有力、有效。譬如:当地农业局,在修路面临困难的节骨眼,及时送来了炸药、雷管、导火线等“三材物资”。
媒体记者,让“下庄精神”得以传播。譬如:媒体记者侯长青,他是最早把下庄故事讲给世人听的人之一,他18年来25次深入下庄,其超燃的热情,闪耀着职业本分之外的人性光辉。
下庄人修路,远比想象中要艰难。
驰援的队伍中,还有更多的路人甲乙丙。譬如:一位生活本不宽裕的下岗女工,看过关于下庄的展览后,转身直奔百货公司,挑了30双解放鞋,并在箱子上写下“献给英雄的下庄人”。譬如:普通市民胡潇潇和谢文,被下庄人的自强精神所感染,开始资助下庄的孩子……
奋战的英雄,不会孤独,众志成城,让“下庄精神”更加丰满,20年来政府与社会各界对下庄持续有力地精准帮扶,密切了党群关系,体现了同频共振,让下庄的脱贫攻坚战,升腾起一股团结奋战的昂扬之气。
下庄路从陡峭的崖壁上凿出来,一侧是绝壁,一侧是悬崖。
因此我们说,“下庄精神”具有强大且可示范的典型性,可以说是脱贫攻坚战值得复制、仿效、光大、传播的经验,它构成了我们砥砺前行过程中闪光的足迹。
往大了说,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强大、能崛起,和国民中有越来越多的热血之士是分不开的,和这个国家能上下同心、群策群力、和衷共济、众志成城是分不开的。
修路过程中,下庄人更多的是用双手,硬生生问天要路。
众志成城,聚起“下庄精神”之气,攒起“下庄精神”之势,有了这样的精神存在,我们定能踏平坎坷,冲破险阻。
有了这样的精神存在,谁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谁也挡不住我们国富民强、巨龙腾飞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