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7 期
内容监制:唐蜀春 页面监制:侯了 栏目主持:冯珊 编辑:江谷一
第 437 期
农产品走出去 让大家都富起来
“村民的收入都很低,也没什么固定的收入来源,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是当务之急!”谈及扶贫工作,大足区宝兴镇转龙村村委会主任助理龚雪怡感受颇深。
“靠种植这些农作物,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初到村子的龚雪怡看着面前的小麦、雷竹、柑橘,她心里满是疑问。
这一年,龚雪怡25岁,刚刚研究生毕业,身为城里人的她,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农作物,不免有些惊讶。“万多块钱吧,除去基本的生活起居,所剩无几。闲暇的时候都进城打工了,可不能靠地生活一辈子!”村长如实答道。
在村长易强眼里,龚雪怡就是个城里来的“小孩”,他并没指望这个皮肤白皙、说话声音洪亮的女孩能在村子里坚持多久。
听完村长的话,龚雪怡扭头对村长说:“可以考虑一下微商!”村长没听懂:“啥?微商?”“对,我们种植的柑橘个儿大,吃起来又甜又香,还无公害,我们用微商的方式来试一试,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产品。”“你确定这样能行?”村长眼里满是疑惑。
龚雪怡是个急性子,想到的事情恨不得立马完成。她找来村委会的成员们一起合计。村民们开始反对了:“这么年轻的丫头片子,地都没种过,懂啥?”
面对大家的不理解,龚雪怡并没有灰心。“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呢。”接下来的几天,龚雪怡办公室多了一位帅气的小伙,以为是她男朋友,有的村民开始对她有些反感,“工作期间聊私人感情,不合适吧?”耿直的李庆民大爷一进她办公室就说,龚雪怡立马红了脸,解释道:“这是我请来的专业人员,教我研究微商的一些技巧。这年头,微商正火,可以利用这点,让村民把种植的柑橘卖出去,把本地的品牌推出去!”李大爷听得一脸茫然。
她知道这条路会碰很多次壁,但她依然坚持继续走下去。她每家每户去拜访,寻找会使用微信的村民,“微商太难干了,我也没那闲工夫!”大部分人都用这个理由拒绝了她,第一天,她晚上连饭都没吃,心情低落,把自己关在屋里。
“被人拒绝无数次,感觉快要绝望了。”见到记者,龚雪怡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第二天,她还是继续到村子里。两天、三天……她终于找到了与她想法一致的人。
村里的年轻人刘明终于被龚雪怡说服。“不尝试怎么知道不行?我相信龚姐姐!”在村里,比龚雪怡小的年轻人,都喜欢喊她“姐姐”,她待人和善,又开朗爱笑,村里年轻人都比较爱“黏”着她。
后来,龚雪怡又在村子里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一起研究如何推广微信号,如何发布产品信息,如何获得顾客的信任。龚雪怡讲得头头是道,几个年轻人听得仔细认真。龚雪怡还建立了微信群,专门指导如何销售推广农产品。
在她的指导下,刘明坚持了1个月后,通过微信朋友圈卖出了第一单——1箱自家种的柑橘,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微商收入,他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龚雪怡,龚雪怡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她说:“总算没白费力气,坚持下去,会越做越大的!”
如今,刘明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月收入已经过万。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开始加入这个大家庭,曾经反对她的那些村民,也对龚雪怡竖起了大拇指。
扶危济困帮就业
“到村的头几天,我基本上是处理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琐碎小事,当时真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想法。加之生活习惯差异、语言沟通障碍,我开始打起退堂鼓”。与记者聊起那段时间的状态,龚雪怡坦言,她自己都怀疑起了当初的选择。“既然来到农村,还是要对这个选择负责吧。”龚雪怡说。
在一次去村民家中走访的时候,刘永家给她印象特别深刻,两间土坯房,墙上的白墙皮都掉得差不多了,露出了土的原色。大白天屋里也是黑漆漆的,床上沙发上堆满了又脏又乱的衣物,水泥地也坑坑洼洼,房间里只有一张破旧的小饭桌,桌子上放了几个留有菜渍的土碗,屋里还涌动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村长告诉龚雪怡, 刘永的妻子跟别人跑了,他与70多岁的老父亲相依为命,前些年,刘永又出了车祸,摔断了腿,走路一瘸一拐,他的孩子还要上学,整个家庭没有了固定的收入。
“孩子呢?还上学吗?”龚雪怡问刘永,“还上,有时候孩子姑姑给他们送点钱过来,孩子现在就在镇上读初中。”刘永的眉头紧皱,他的话很少。龚雪怡知道,孩子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希望,无论怎样艰难,都要让孩子上学。一定要尽自己的全力帮助刘永家。
“刘永虽然走路有点别扭,但对于某些工作,他应该还是可以完成的。”龚雪怡把帮刘永找工作的事儿放在了心上。
过了几天,龚雪怡兴冲冲地跑进办公室,对村主任说:“有一个岗位可能正适合老刘呢!”话音刚落,水都没来得及喝,她便急匆匆地直奔老刘家去了。原来一家小超市正好缺一个门口管理手推车的人。龚雪怡把这个消息告诉刘永后,他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他紧紧握着龚雪怡的手,不停地说“谢谢”,这个大男人眼里竟然还含着泪花。
看着老刘的笑容,龚雪怡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感觉自己又办了件好事,心里很痛快!”龚雪怡告诉记者。每当她给村民办完事后,她总会在工作日志上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看着老刘的泪光,我感觉自己的工作确实是有价值的!”她在日志中这样写道。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86岁老人陈大海的家里,经常能看到龚雪怡的身影,要么与老人谈心,要么给老人整理房间。房间不大,但却被她整理得干净有序,给人温馨明朗的感觉。
陈大海是个孤寡老人,儿子因为车祸早早去世,一直都是老两口相依为命,去年,老伴儿也去世了。邻居看她比较可怜,都想帮助她,但是,有老年痴呆症的陈大海不信任任何邻居,经常说他们是骗子。
“我是入户调查的时候,了解到陈大海老人家里的事情,知道她一个人生活后,我就去她家看看她,陪她说话聊天。因为我经常去她家里陪她,所以她非常信任我,什么都和我说。”龚雪怡说,老人有很强的防备心理,再加上有老年痴呆症,就算是对想帮助她的人,她也总把别人拒之门外。
“为了让她接纳我,我就经常去她家里,电视机坏了我就帮她修,家里的边边角角出了故障,我立马找人帮她弄,给她做饭、打扫卫生,久而久之,她就越来越信任我。”因为老人的信任,遇到点点滴滴的小事都会找到她,龚雪怡从来不觉得烦,老人的事儿她都帮忙办好,就这样,两个本来互不相识的陌生人,有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系。
“龚妹子对奶奶是真的很不错,只要奶奶家里有事,她都会立马赶过去,帮她解决好。”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虽然两人只是相处了短短一年的时间,但是早已把彼此当做自己的亲人。
“龚妹子,我有件事儿你得帮我拿拿主意。”“龚妹子,你下午忙不?我来办公室找你。”如今,“龚妹子”龚雪怡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村民的信任,她的辛勤工作大家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在村里工作的这五年,龚雪怡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与最初的茫然无措相比,如今,她的内心更踏实更敞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