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9 期
内容监制:唐蜀春 页面监制:李辉 栏目主持:冯珊 编辑:韩曜聪
第 439 期
“搭上女儿的彩礼钱把公路修进村,值!”
石锣村位于大巴山深处,村委会距离巫溪县城72公里,距离乡场镇20公里,海拔从600米到1600米不等,当地人说这是一个“挂”在陡坡上的村子。
2000年以前,村里不通公路,村里人要出一趟门,得手脚并用,沿着陡坡上下爬;肥猪要变成钱,得宰了一点一点往下背;年轻媳妇要生孩子,得捆在担架上,七八个男人一步一步往下抬。
“要致富,先修路!”1999年,匡后明经过深思熟虑,号召全村老百姓集资修路。当年农历9月26日,公路开工,全村680名主要劳动力全部出动。
在悬崖峭壁上挖出一条路并非易事。“走哦,上工啰!”每天天刚蒙蒙亮,匡后明低沉的吆喝声就开始在山坳中回荡。“饿了就烧堆火,埋几个红苕烤熟充饥,渴了就接山上的泉水喝……”历时14个月,他硬是带着村民用锄头、撮箕这些最原始的工具,靠肩挑背磨,在悬崖上凿出了一条盘山公路。2000年冬月,这条17公里长的公路终于通车了。
“现在想起来都寒酸。”匡后明说,当年修路国家只支持了炸药费30万元,800多名村民人均集资100元、义务投劳145个工日。施工临近结束时,施工员姚世还被8000多斤重的石磙挂倒,差点丧命,匡后明二话没说就把他背到了乡卫生院救治。出院时,匡后明写了2000元医药费欠条。直到第二年,他用小女儿婆家给的2000元彩礼钱才还清了这笔债。
“群众争,我让;群众观望,我带头;不愁产业发展不起来。”
路修通了,村里就有了发展产业的条件。但不少村民仍然贫困,主要是发展产业的意识不强。
2013年,当地政府鼓励发展山羊产业,群众犹豫观望,迟迟没有行动。匡后明和几个村干部商议:“必须要人带头,让村民看到养羊的效益。”7月,他自己投入12万多元,在全村办起了第一个山羊养殖场,喂养60头能繁母羊。2014年,母羊一下崽,加之又购进100头,养殖场一下子有了248头羊。当年年底他出售公羊21头,收入了2万多元。
这下,村民们来劲了。李仁树、张明申等20多户都效仿他开办了较大规模的山羊养殖场,每年都能挣两三万元。目前,石锣村山羊养殖户发展到了58户,总存栏量达到3000余只。
看到贫困户发展不起来,匡后明就把自己的能繁母羊借给他们,3年后只还回这只羊,死了算匡后明的。3年来,匡后明借给陈清吉、李昌银等11户贫困户母羊132只,如今这些贫困户都已发展到30头左右,一年能挣两三千元。
2014年,村里发展核桃种植,匡后明带头种植60亩。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种植4500亩,12万多株。今年,首批大苗已开始挂果。匡后明保守预计,2018年到达丰产期后,核桃亩产值将达3000元以上,村里180多户种植户户均可收入3万元左右。
今年,县里拨款20万元支持石锣村在核桃林种植300亩魔芋,老百姓积极性很高,争着要魔芋种,匡后明一个也没要,他自己花钱去买了几百斤。
除种植魔芋外,匡后明已经规划今年冬天在核桃林里种植500亩红三叶。红三叶成本低,花期长,叶片可作饲料发展养殖,长达8个月的鲜花期可饲养蜜蜂,一举多得,投入少,利润高。
2009年,石锣村也在当地政府引导下组建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匡后明担任理事长。扶贫互助金总额111.3万元,由当地财政扶贫资金40万元、村集体组织公积金10万元和农户入股资金61.3万元组成,入社农户167户,其中贫困户58户。
为保证每笔钱都能用到实处,匡后明对村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谁是真的急需用钱,借款后能不能及时还上,他都一清二楚。
在石锣村,资金互助社真正起到了助农脱贫的“及时雨”作用:从2009年组建至今,石锣村资金互助社已滚动发放贷款500余笔、50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获得贷款230人(次),共计金额250万元。
靠着从资金互助社两次借来启动资金,五社贫困户乔光荣成功发展烤烟和山羊产业,并于2015年底成功摘掉贫困户“帽子”。贫困户乔玉联靠着从资金互助社借来的2万元建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可达1.5万元……
2015年底,石锣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602元,实现整村脱贫。
“只要有人资助穷娃儿多读点书,说多少好话都值得。”
其实,匡后明家境不差。两儿两女都在外做生意,特别是大女儿何晓琳在广州开了个五金厂,经常打电话让他赶紧退休去广州养老。
但他根本走不开。石锣村面积42平方公里,2015年,全村224户1024人中,就有建卡贫困户69户247人。其中,因学致贫的家庭达27户。像这样的家庭,如果能解决孩子读书的费用,就有了脱贫的希望。如何解决呢?匡后明把脑筋动到了自己的大女儿身上。
“大女子,你天天说要孝敬我,那就先帮我做件事。”2014年初,他打电话告诉何晓琳,三社贫困户王耀福家有一儿一女,分别读小学和高中,患有严重风湿和胃病的王耀福除要负担儿女学费外,还要供养老丈人,维持不下去了。他要大女儿每年资助王家学费2500元,一直到王家读小学的儿子高中毕业为止。懂事的大女儿啥也没多说就答应了,但老伴想不通,天天在家念叨:“我屋女子挣的钱,自己用不到,咋就给了别人呢?”
“只要找得到人资助这些贫困娃娃读书,说多少好话都要得。”这些年,无论是到县上开会,还是去乡里办事,匡后明逢人就“化缘”,在他的奔波下,王耀福、谢宗国、朱德金、李仁树、王文芝等10余户极度困难家庭的孩子有了热心人资助。
2017年,匡后明获得“富民兴渝”贡献奖。“这是对我的鼓励,更是赋予我更大的责任。”接过奖章的第二日一早,他就登上了从重庆回巫溪的大巴车:“村里有事,我要尽快赶回去和大家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