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江蓉
一、人物简介
向江蓉、女、1981年出生、云阳县渠马镇大梁村村民。
二、事迹概述
她是痴呆婆婆和脑瘫儿子的暖心守护神,她的仁爱是送给婆婆的灵丹妙药,她的坚韧是送给儿子的生命馈赠。
三、详细内容
从弱智婆婆和脑瘫儿子的世界从容路过
—云阳县“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向江蓉事迹材料
向江蓉、女、1981年出生,云阳县渠马镇大梁村村民。
为了陪着年迈弱智的婆婆贾兴碧,还有脑瘫的大儿子滕向鸿,她在村子里老家呆了十多年。
“家里来了个孝子媳妇”。出生江口镇大街上的向江蓉,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妈妈的心肝宝贝,一个爱穿、爱戴和爱美的女孩子。
15年前,生得如花似玉的向江蓉和街上的闺蜜一道南下广东打工。在好友的撮合下,向江蓉毅然决然嫁给同在一处打工的滕守银。
滕守银是渠马大梁村人,憨厚实在。自从嫁到滕家,向江蓉好像变了一个人。春天耕地、夏天除草、秋天收谷、冬天劈柴等农活样样得行。她对略有弱智的婆婆贾兴碧的仁爱孝道,更被传为美谈。“贾兴碧还是有老来运,家里来了个孝子媳妇。”村子里的老婆婆老汉儿聚在一起常常这样说。
“我一身的毛衣、毛裤和毛鞋都是儿媳一针一线打出来的”。贾兴碧常常在老年人面前显摆。在吃饭吃菜方面,每逢煮点鸡鸭鱼肉什么的,向江蓉她不管小女儿嚷着吃麻辣有味的,首先想到婆婆吃得清淡,总是把鸡鸭清炖起。久而久之,一家人也就习惯了。
“老人家认不到钱,怪谁呢”。大梁村民都晓得,近70岁的贾兴碧是个苦命老人,没文化,还有点脑痴呆。那年月的老年人,少有上学的,女孩子更是,贾兴碧也不例外。“婆婆是个‘睁眼瞎’,大字认不到一个,认不到钱也不会用钱。”向江蓉摆起婆婆上街买肉遭骗的事。
1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向江蓉为了忙农活,就让婆婆上街买点肉回来。没想到,婆婆把50元纸币当作10元纸币了,三斤肉用出去近100元钱。原来,大梁村离街道近,贾兴碧和村里其他老人一样,喜欢在赶场天逛街买面买肉买衣服。婆婆被骗,向江蓉感到又可惜又悔恨,但没有在婆婆面前说半句气话。
向江蓉自言自语:“老人家认不到钱,怪谁呢。让婆婆老娘不耍钱,那是要不得的。”为了让婆婆方便用钱,向江蓉决心教婆婆认钱和用钱。
她手把手地教,真钱假钱的区别在哪里,100元和50元的纸币、20元和10元的纸币宽窄大小、颜色图案等有什么不同。教了几次,贾兴碧还是分不开。每逢赶场天,向江蓉只好把100元换成10元的,10元换成1元给婆婆,耐心教她如何用钱。这样整钱换成零钱,老人家买东西用钱就方便得多了。即使有时候出点差错,也不会有大的损失。
“多喝两碗汤,一定有效果的”。“我嫁过来,发现婆婆很怕公公。吃饭夹菜都要看公公几眼,我就给老人夹菜,叫她多吃点。”站在田埂上,向江蓉向我摆起贾兴碧,“婆婆年轻苦,患有脑痴呆,造孽。我不担心她,还有谁呢?”
原来,贾兴碧年轻时候,嫁给的丈夫不仅脾气暴躁,常常遭到家暴,还懒惰好赌。然而,贾兴碧是个勤俭持家的忠厚人,自然操持家务活路苦,老来又病多。这些,都是贾兴碧在月子里,重活干多了,又伤了气。
向江蓉发现,婆婆穿的裤子常常是湿的,坐的凳子也是湿的,身边的人自然能闻到臭烘烘的。原来,这是落下尿失禁的病。她常常催贾兴碧换掉裤子,然后拿过去洗干净。
向江蓉请教村里老年人找偏方。她听老人讲,中药白果炖肉效果好。还有,贝壳肉、螺蛳肉大清热,清炖起对治疗尿失禁有疗效。
2008年春天的一个早上,乍暖还寒。向江蓉把娃娃丢给老公,提起竹篮来到村子旁边的溪沟里摸贝壳和螺蛳。
几声清脆的鸟鸣和哗啦啦的流水声,大山里的早晨幽静得可怕。向江蓉顾不得什么,挽起裤脚跳进冷得浸骨头的溪水里。搬石头,捡贝壳,取螺蛳,她忘了寒冷和疲劳。半晌工夫,满满一小篮子螺蛳和贝壳。上岸来,她才发现腿脚出现一道道伤口。
向江蓉回到家,把螺蛳贝壳一个个剥壳壳,再将螺蛳贝壳清洗后下锅,用柴火清炖,不放一点猪油和盐巴。“妈,多喝两碗汤,一定有效果的。”螺蛳贝壳汤炖好后,向江蓉这样劝婆婆。
就这样,贾兴碧一年吃十几次,坚持吃了三年,她的尿失禁毛病基本根治了。
“去嘛,我有办法让您不晕车”。贾兴碧年老身体差,再加上出门坐车的机会少,不习惯坐车,一坐车就晕得要命。
今年夏天,贾兴碧胃病又犯了,痛得厉害呻吟不止、吃不下饭。向江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征求村医意见,说最好上城里医院找医生看看。
向江蓉知道,婆婆上县医院就诊不难,难的是坐不得车,一上车晕得要死要活,吃通常的晕车药没有一点效果。她听说生姜片和白胡椒用膏药贴在肚脐眼有很好的效果,就决定试试看。
“我晕车,不去!”贾兴碧睡在床上大声说。“去嘛,我有办法让您不晕车。”向江蓉一边做婆婆上县医院治疗的工作,一边准备生姜片和白胡椒。村子里找这些材料不难,她把生姜片和白胡椒混在一起用膏药贴在贾兴碧的肚脐上后,找来小车把婆婆往县城送。
一路上,向江蓉想方设法和婆婆聊天转移注意力。到了县城医院,贾兴碧除了胃病疼痛,晕车的感觉基本没有。
后来,每逢贾兴碧坐车出行,向江蓉就用这土办法解决婆婆的晕车问题。每到这时候,贾兴碧会心地笑了,向江蓉笑得更开心。“脑瘫儿子也是条命啊”
向江蓉为婆婆的吃穿病情如此上心,对脑瘫儿子也不轻言放弃。“猫猫狗狗都懂情呢, 脑瘫儿子也是条命啊,丢不下手。”向江蓉摆起大儿子的病,眼角泪花滚滚。
14年前,儿子滕向鸿在打工宿舍呱呱坠地后,夫妻俩高兴得很。没想到,还没满月的滕向鸿因为一场高烧,烧坏了脑神经落下脑瘫。
在广东,夫妻寻找多家医院治疗,都没见效果。随后回到重庆后,到西南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三峡医院等著名医院就诊,为这花费10多万不说,病状仍然没有改善。
14年来,滕向鸿的动作神经一直失灵,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儿子站不起、坐不稳,吃饭靠喂,大小便靠接,洗澡更是困难,双腿僵硬难以掰开。向江蓉早已习惯了这些,也知道儿子虽然说不出来,但心里什么都懂。
“我咨询了北京一家脑瘫医院,只能做手术,效果好的话儿子能走动,能说话。但是要几十万啊,我们哪去找这么多钱?”向江蓉淡淡地说,一副不怨天不尤人的神态。这么多年,老公滕守银在外面奔波打工挣钱养家,她在家伺候婆婆和儿子。她相信善良格天,坚持就有希望,好人有好报,儿子的病情会出现奇迹。
“从弱智婆婆和脑瘫儿子的世界从容路过,这些是我人生的缘分。他们都需要我,我哪都不去!”向江蓉说着,拉了拉儿子滕向鸿的衣角,望了望婆婆贾兴碧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