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3 期
内容监制:唐蜀春 页面监制:和肖静 栏目主持:冯珊 编辑:韩曜聪
第 463 期
理发店成就新舞台
孟春,重庆开州人,开了一家理发店。
“我从小就爱唱歌,但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很早就结了婚。如今,理发店成为了我的新舞台,我也收获了众多粉丝!”孟春的脸上洋溢着欣慰之情。
各种剪刀、梳子等理发工具,在孟春手里随意翻转着,似乎即将呈现的是一件艺术品。孟春告诉记者,她从事理发这个行业已经10多年了,结识了很多人,包括很多音乐爱好者。说到这里,她开心地笑了,“能把我的歌声唱给更多的人听,我已经非常知足啦!”
她性格开朗活泼,喜欢与人谈笑。每次理发时,总会跟客人唱两句,很多客人听得津津有味,一曲结束,顾客还会让她继续唱。应客人的要求,尽兴之时,她会高歌一曲,一展嘹亮的歌喉,不时博得阵阵掌声。
“我也是一名音乐爱好者,我很喜欢她的歌声,每次听完她的歌,内心都会感觉无比敞亮,舒服多了!没事的时候,我常来店里听歌,还会经常与她切磋技艺!”她的忠实粉丝泽洋说。
像往常一样,一早,小小的理发店里就已经聚集了十几个人,现在,孟春演唱的是她的拿手曲——《盼郎歌》,剪刀依然在她手里出神入化地翻转。已经有好几个人与她轻声应和着,在协奏曲的配合之下,她的歌声更加嘹亮了。
自编自唱找人对歌
在重庆开州、城口、巫溪一带,当地人对巴山延绵流传几千年的民间歌曲特别热爱。这些歌曲多为劳动人民口头的即兴创作,内容或抒发情感,或讲述故事,或醒世育人,是巴山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人们爱唱民歌,也爱听民歌。孟春就是当地有名的民歌歌手。
孟春说:“作为一名唱歌爱好者,仅仅会唱是远远不够的,我想通过写歌来表达我内心的声音。”
记者看到,孟春的书桌上,摆满了各种山歌知识入门书籍,还有各种介绍不同山歌特点及修辞技巧的书籍。为了让山歌更有文化底蕴,她还搜集了各种俗语、歇后语、双关语和常用口头语,并背诵了很多反应当地风土人情的古诗词。
孟春还被邀请加入了开州当地的民歌协会,与协会中的民歌爱好者一起讨论交流。为了与时代相结合,她还在民歌中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创作一首新的山歌,她要修改上百次,直到自己觉得有山歌味了,才会唱给大家听。她创作山歌的题材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情歌对唱、家乡风情、男女恋情、乡村生活等等,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山歌文化发扬光大。
有时候她还会与歌友对唱。每年开州大进镇里的文化演出,都会邀请她参加,她很珍惜这些表演机会。“这是很好的机会,我要让山歌继续传唱下去!”孟春告诉记者。
实在没有人陪练对唱的时候,她还会一人分饰两角,自己先编唱一首,再扮成另一位歌手接唱一首,就这么一首一首对唱下去。
“其实我对自己的山歌创作和演唱水平还很不满意,题材还很局限,歌词写得也不好,唱起来腔调还不够多样化,但我一直在努力。”孟春告诉记者。
与村民的“约会”
对于山歌的喜爱,还要从家乡的风俗民情说起。开州大进镇百里村的女人基本都能唱上几首。“第一次听山歌,是奶奶唱的,当时听了就感觉我与山歌非常有缘,从此就爱上了山歌,很多山歌都是奶奶教的。”孟春说。
10多年前,大进镇百里村电视少,唱歌、对歌,成为当地女人打发时日、抒发性情的好方式。在百里村里居住的时候,孟春就常常与姐妹们一同唱歌,在歌声的传唱中,她们成为了真挚的歌友。
“也许是忘不了她们,我总想回到家乡,与她们重温曾经的美好时光,另外一方面,我想让山歌发扬光大!”谈到自己的初衷时,她这样回答。
每周五,孟春都会回百里村,在自己曾经居住过的老屋里,与姐妹们一同唱歌。只要不是特殊天气或特殊情况,她都会与村民们如约而至。在这种悠然自得的时光中,享受歌唱带给她们的快乐。
她的童年玩伴小邵说:“很享受每周五的这段时光,每到这天,我们都会叙叙旧,唱唱歌,真的很惬意!”
“这是一场与心灵的‘约会’,在传承民歌的路上,我会继续走下去!”这也是巴山民间歌手孟春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