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3 期
内容监制:唐蜀春 页面监制:侯了 栏目主持:冯珊 编辑:苏桢淇
第 473 期
自由乐队的诞生:生而为人,我很自由
王波生长在一个音乐世家,父亲热爱唱歌,在解放碑经营一家乐器店。从小耳濡目染的他,早早就埋下了音乐的种子。15岁的王波在父亲介绍下,拜师学琴,闭关3年,每天七八小时的艰苦练习让王波成为了一名弹琴好手。
学成归来后,由于年龄尚小,王波就在父亲的店里帮忙打理生意。可也许是当时青春年少、内心渴望自由的王波一直想逃离父亲的管控,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终于在7年后,25岁的王波如愿以偿在一个酒吧开始了职业键盘手的生涯。“我以为到了酒吧,能自己挣钱就可以很自由,可原来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王波告诉记者,他喜欢音乐,想做自己热爱的音乐。可是酒吧是营业场所,更多的选择在于老板和听众,作为键盘手的王波很是被动。“音乐应该是能够表达自我的。可是在酒吧工作的这两年,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一台机器,每天都在不停重复。”
两年后,一个机缘巧合,王波得知当时重庆的“凝固”乐队空缺一个键盘手,正在四处寻找合适的人选。为了摆脱酒吧工作的困境,王波找到了“凝固”乐队,用自己的实力成为了乐队的键盘手,并且建议给乐队换一个新名字。由此,“自由乐队”在王波的提议下正式诞生。
一个人的街头狂欢
成立初期,自由乐队在洪崖洞做起了街头艺人,一半是为了生存,另一半是为了加快乐队融合,尽早排练出作品。经济拮据的他们在寸土寸金的解放碑租了一间不足15平米的单间,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训练。
“那个房子是重庆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子,因为太潮湿,墙壁周围都发霉了。”王波告诉记者,当时条件很艰难,乐队基本赚不了多少钱,但是因为大家心里都有憧憬,所以每天在这样的环境里训练,也算是乐在其中,盼望着辛苦训练能够换来乐队的成长。
可随着大家的熟悉,让所有队员都意想不到的问题接踵而至。“1000个读者眼里就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戏剧如此,音乐也是如此。我没想到,当初因为对音乐的喜爱,志同道合一起玩乐队,而这也居然成为后来乐队离散的原因。”王波回想起那段时光,脸上还能看出当时的苦闷。4个人对音乐的不同理解,成为了矛盾的导火索,他们每天的排练都处于争论之中。也因为当时的年轻气盛,找对方的问题成为了他们各自的武器。一次乐队鼓手缺席排练,更是让矛盾升级,争吵爆发。自认为受到排挤的鼓手一气之下退出了乐队。或许是连锁反应,更或许是乐队的问题已经病入膏肓,没过多久,吉他和贝斯手也先后离开乐队。最后街头只剩下乐队主唱兼键盘手王波一个人的身影。4人的自由乐队,支离破碎,变为一人的独自狂欢。
如果没有音乐,我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
“后来,我一个人去街上唱,还是带着自由乐队的牌子。有人说都一个人了,为什么还叫自由乐队。我当时告诉他,不管几个人,乐队都在我心中。”在王波看来,队友的陆续离开,这一切不是他们成立乐队的初衷。可能是源于对音乐的热爱,王波并没有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一个人继续在大街小巷唱着当时自由乐队排练的歌。王波说:“当时心里就有一个执念,只要我继续唱,总有一天自由乐队会重新出发。”
可是,现实并不会因为你热爱音乐,坚守梦想就偏袒你。孤独、失落是王波形容这段时间用得最多的词,家庭的经济压力、街头观众的捣乱、队友的离弃……任何一个原因都有可能成为王波放弃乐队,重新找工作的理由,可是王波并没有做出大部分人觉得对的选择。“我不想乐队能大红大紫,只是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想坚持下去,今后老了就不会后悔。”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王波一个人在街头唱了一年。用王波的话说,这一年也算是自己的修行。
他开始反思当初争吵中自己的过错,同时也为自由乐队的重新出发做准备。他放下曾经的年轻气盛,多次主动联系了当初被自己气走的乐队鼓手,提出重新组建自由乐队的想法。或许正是王波的初心不改,对音乐的坚守打动了曾经的队友,鼓手决定重新回归。而乐队吉他手和贝斯手的位置却没有等来旧人归。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两位新队友的加入不仅填补了乐队的空缺,也让自由乐队有了新的活力。
“虽然从洪崖洞唱到了磁器口,乐队成员也发生了变化,但自由乐队的初衷一直没变,我会一直唱下去,弹下去。”王波感慨着5年的变化,从焦躁的毛头小子到平和的波波老师,他感谢没有放弃音乐梦想的自己。虽然乐队的街头演唱经常不被别人理解,也给不了他们丰厚的物质回报,但他们说,音乐带给他们的自由、快乐和这一份引以为傲对音乐的坚守,更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