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0 期
内容监制:唐蜀春 页面监制:白永茂 栏目主持:冯珊 编辑:苏桢淇
第 490 期
每一件旗袍都有生命
记者来到蒋玲均的旗袍馆,它“藏”在沙坪坝区天星桥附近小巷子里一栋很普通的建筑内。上了楼,记者就在蒋玲均助手小张的带领下,轻敲挂在门口的锣鼓,算是行了“敲锣打鼓”之礼,小张介绍说,这是他们的老规矩,意在“欢迎贵客”。
进了门,还没等细看,蒋玲均就迎上来,给了记者一个大大的拥抱:“欢迎你来,我就是蒋姐姐。”亲切热情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我是这旗袍馆的第三代传人。”抚琴点香之后,蒋玲均向记者娓娓道来:“我妈妈跟着我外婆做旗袍,我从小也跟我妈妈做旗袍。”蒋玲均坦言,儿时以为外婆妈妈只是在做针线活,到了少女时才慢慢明白她们是在做旗袍,她也在那时萌生了要亲自做旗袍的愿望。
“我现在都还记得我16岁做的第一件旗袍,现在看来,针迹不好看,裁剪也不合理,但是那时我穿在身上是很得意的。”长大之后,蒋玲均在大学选择了服装设计工程专业,并在毕业后开了自己的服装厂。
“那个时候好像不大流行穿旗袍,年轻的我也心比天高,想在新的服装领域有所成就。”蒋玲均自己的服装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内心却始终觉得缺少了什么。一次偶然间,她看到一篇报道说,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的旗袍没有档次,这让她内心很不平静。
“他们对我们的旗袍太不了解了,我应该让他们知道旗袍真正的美,我要把老一辈的手艺传承下去。”于是,蒋玲均重新开始把精力投入到旗袍的制作和旗袍文化的推广当中去。
采访的过程中,蒋玲均带记者参观了旗袍制作的过程,师傅们都专注于自己手中的一针一线,气定神闲又细致谨慎。蒋玲均告诉记者,旗袍要做好真的很难,从选料、量身到裁剪和手工都非常考究,每一步都要做好。仅材料就有棉、麻、丝、绫罗等诸多种类,蒋玲均都在选料上特别用心,甚至说是挑剔。她特别为记者展示了她为第三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制作的“四君子”系列旗袍,洁白的麻料上,用特殊的颜料精心勾勒出了梅兰竹菊的色线,愈发显得旗袍雅致大方。蒋玲均介绍说,这个系列的旗袍用的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麻,从原本较硬的质地变得柔软透气。
“我要保证用料到制作工艺都是独特的,用心的。”每一件旗袍从用料到进场制作的全过程,她都会参与其中,每一件旗袍她都视若珍宝。她认为,旗袍是一件很神奇的衣服,它既不张扬,也不卑微,能让人一看到它就能读懂它故事。“其实,每一件旗袍都是有生命的。”
藏在旗袍馆里的民宿
“我不说,可能你们都不会发现,我们这里其实还是一间民宿。”蒋玲均有些神秘地笑着说。原来,蒋玲均在外企工作的女儿因为自己没能延续母亲的手艺,而深感愧疚,也希望能为母亲在推广旗袍文化上尽一份力,于是,想到了开民宿的点子。这样既让游客在旅途中有不一样的体验,又能让旗袍文化得到弘扬。短短一年时间,这间隐藏在旗袍馆里的民宿,一下子吸引了两百多个来自138个不同国家的游客前来下榻,他们大都是向往中国传统文化,热爱旗袍的年轻人。
蒋玲均向记者讲起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曾经有3个大学刚毕业的小姑娘来到旗袍民宿。在带她们试穿旗袍时,其中,中性打扮的那位短发女孩只是默默拍照,并不试穿。蒋玲均劝她:“快来试试吧。”短发女孩语气有些冰冷,“我从小到大,裙子都没穿过,怎么可能来穿旗袍?”
“来,穿上这件,一定会让你不一样。” 蒋玲均特意挑了一件气质与女孩非常契合的旗袍,执意让女孩穿上。姑娘拗不过,半推半就穿上了衣服。在她换好衣服出来的那一刻,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太美了!待女孩来到镜子前,自己打量时,她怔住了,久久站在镜子面前,一动不动,不一会儿,姑娘竟泪流满面。她对蒋玲均说:“姐姐,我真的没想到我还能穿旗袍,这就是我妈妈一直想看到的我的样子啊。”听她这话,蒋玲均也哭了。“旗袍能够感染到我身边的人,我真的很幸福。”
年轻人将成传承旗袍文化的主力
记者在了解中发现,蒋玲均拥有“西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和“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学生职业导师”的称号。蒋玲均介绍说,现在依然有很多年轻人对旗袍存在误解,认为旗袍是老年人的服装,离他们有距离。
“我觉得自己有义务走进校园,去向他们介绍真正的旗袍文化。”蒋玲均在高校的讲课很受欢迎,许多学生在听了她的课程之后,纷纷到旗袍馆参观,切身感受旗袍文化,这让蒋玲均很欣慰。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中,蒋玲均的旗袍成为亮点之一,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其中,展示旗袍的模特有三分之一是听过蒋玲均讲课的高校学生,甚至还有一些是聋哑人,他们都是出于对旗袍的热爱,志愿参加到活动当中的,这让蒋玲均非常感动。“这个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如果他们能够带着旗袍走向社会,这比我开一个座谈会、办一次沙龙的影响力更大。”
现在,蒋玲均每天都很充实,也很快乐。她对旗袍文化充满信心,就像她说的,复古的才是时尚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本土的才是国际的。“我想以我的所作所为,去感染我身边的人,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去,我相信我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