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2 期
内容监制:康延芳 页面监制:白永茂 栏目主持:林楠 编辑:罗昊
第 502 期
省出午饭时间 多走访一户是一户
在床上翻来覆去,有些睡不住了。她脸色苍白,慢慢用手扶着床沿缓缓站起身,推开了阳台的门。腹部一晚上如针扎般的刺痛让她无法安睡,而这样的情形每日每夜都伴随着她。
余红梅,重庆市奉节县王坪村的挂职干部。26岁,爱笑、青春、朝气,这样的词语本才是合适她的形容词。然而今年年初的那张检查报告,让本以为只是休息不够的她知道,自己患上的竟是尿毒症,即慢性肾衰竭。此后的日子里,她每日靠腹部透析维持着生命,死亡可能随时会降临。然而,眼下正值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她不能退缩,每天腹中“兜着”2升“水”带病上岗。趁着还有力气,她想漂亮地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余红梅穿过阳台的门,打开紫外线灯消毒。自从生病后,这里成了她腹部透析的病房,平时大门和窗户紧闭,防止外边的细菌进入。
医用消毒液已经见底,她挤了几滴抹在手上,随后拿起电子血压仪绑在手腕,把测好的血压记录在本子上。做完这些工作,她解下扣子,用针管将腹中的有毒素的透析液排到空袋子里,随后,又将2升新鲜透析液输进腹中。没钱买透析机,只能靠她自己手动透析。每天,这样的动作要重复4次。
换好透析液,已经快7点半。余红梅简单吃完早饭,便开始往村里赶。因为没有公交车,她每天早上都要从家步行2公里到办公室,加上每天要来返透析,有时一天路程能抵得上普通人一周的运动量。
由于身上有透析的管子,余红梅不能走太快。重庆的夏天,太阳早早钻了出来,气温不断攀升。余红梅每走一小段路,便得在树荫下歇息片刻。到奉节五马镇王坪村村委办公室,已经8点半有余。
办公室门口,站着一位年近70的老人。她叫石德英。看到余红梅来了,石德英赶紧上前拉住了她的手,递上两个番茄,说道:“妹儿,你好久都没来了,听说你病了?这是我专门从土头摘的,新鲜得很,吃了对身体好。”
石德英的举动,余红梅并不诧异,每次她到石德英家走访时,老人都会往她手里塞几个水果,但每次都被她婉拒了。
余红梅是王坪村的挂职干部,她基本每个月都要到村里的贫困户进行走访,或了解家里的近况,或宣讲扶贫政策。村民们隔得远,常常一弄就是一天。余红梅每次出门前,都会带着干粮——一瓶水、一桶泡面,作为中午的午餐,为的是省出午饭时间,走访一户人家。
余红梅还记得,第一次走访去的就是石德英家。到了门口,刚才还笑脸相迎的石德英立马脸就拉了下来,她一把拽过余红梅手里的泡面,说道:“哪儿有来了吃泡面的道理,一会儿婆婆给你做好吃的。”
桌子上没有大鱼大肉,但都是石德英精心准备的饭菜。这顿饭,让余红梅感慨颇深,也让她对村民的情谊更重了。
王坪村还有84户贫困户,余红梅希望自己能为他们多做点事,帮他们早日脱贫致富。这个身着背带裤,留着“妹妹头”的年轻背影,每天都从山腰上盘绕的山路走向田间地坎,走进农户家中,一起忙碌、谈心,记录下村民反映的问题。
省出休息时间 哪怕只多做一份表也好
7月,地里的玉米发蔫了垂下了头。空旷的山谷,除了知了的鸣叫,没有其他声响。
五马镇王坪村村委会大门,办公室最里的位置上,余红梅正拿着宣传册给一个花白头发的老人宣讲扶贫政策。老人似乎听力不好,一直把耳朵往余红梅方向蹭去,但终究没能听清她说了什么,一直“啊?啊?”询问。余红梅也不着急,面露微笑一直重复解释,直到老人听懂。
送走老人,余红梅打开电脑,将采集到的贫困户信息核实入库。填表格、写材料都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虽然没有技术难点,但要求对各项涉农政策都要掌握。用她的话来说,不让村民跑冤枉路是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余红梅做的工作很普通,但她认真踏实,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村民宋代国还给她取了个外号“老黄牛”。48岁的宋代国是晚期肝硬化患者,平时爱到办公室坐坐。在宋代国眼里,余红梅特别“牛”,“录资料、扶贫软件这些都是她弄的,别人都不会,就她会。”
不过,除了工作能力,宋代国更喜欢余红梅的笑。宋代国隔三差五就到办公室问余红梅问题,她都面带微笑地解答。宋代国是个倔脾气,很多村干部都拿他没办法,只有余红梅能“治”得了。
“她一笑,我就凶不起来了。”宋代国说。
在宋代国看来,余红梅的病就是因为她太拼,他常常看到余红梅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到半夜11点左右。当王坪村整个村子的灯都灭了,村委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这是余红梅在加班整理资料。
其实,余红梅的病确实是因为她太拼。余红梅怀二娃时,在镇上的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尿液不正常,有尿毒症的倾向,让她赶紧去大医院看看。余红梅也没将这事儿放在心上,生完孩子不久,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她怕因为自己,耽误了脱贫工作。
今年4月,余红梅吃不下饭、总犯头晕,被家人硬拖去医院做了个检查。
“尿毒症”。看到检查结果的余红梅精神一下崩塌了。在一个多月的治疗期里,余红梅情绪异常低落,直到宋代国的一条微信“我们等你回来”,一句简单的话,给了余红梅信心和勇气,通过腹部透析,她慢慢地有了好转。
术后仅仅几日,她便又回到了岗位,一边靠着透析支撑病躯,一边为这个偏远乡村摆脱贫困而四处奔波。她决定趁自己还有力气,和同事、村民一起漂亮地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致富。
不久前,村委召开短会,强调当前的头等大事即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关键时期,要求落实好各个成员职责。眼下正值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而小余作为工作组的一员,也要和所有的男队员一样跋山涉水,上门走访。
因为身体原因,村委会曾多次劝导小余不要这么劳累,在办公室整理文档即可。但村头有几户人家却只认小余,换做其他人来根本无法开展工作。每到一户人家,余红梅一边询问,一边在调查核实表上填写资料。这样的工作,已经连续开展好几周了。
省出陪娃时间 还有村民的情没还
弄完手中的表,已经过了下班的点,余红梅感觉腹部有些不适,起身站了小会儿,收拾东西往家的方向走去。
路上,16岁的刘正昌叫住了余红梅。刘正昌有些羞涩,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又哽住了。余红梅笑着看着眼前的男孩,语气温和地问道:“身体好点了吗?”
刘正昌轻轻点了下头,又低了下去。余红梅笑了笑:“还是这么害羞。”
余红梅和刘正昌第一次见面是在去年6月,因为刘正昌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村干部们在刘正昌家开了个庭院会,商讨帮这户人家申请办理贫困户的问题。刘正昌坐在旁边,头也是低得很低,显得急促不安,手不停在地上画圈。
这时,余红梅轻轻走了过去,拍了拍他的背,安慰道:“没事,生病不要紧,坚持治疗总有康复的一天。”这个举动,让刘正昌倍感温暖。由于两家人隔得比较近,余红梅隔三差五就来刘正昌家,询问他的病情,还专门通过朋友打听了一些偏方,介绍给他们。
在刘正昌看来,余红梅就像个大姐姐,她的笑总让他感觉安心。
听说余红梅生病了,刘正昌简直不敢相信,他想去问余红梅,但又害怕得到肯定的回答。这一次,他又犹豫了。
终于,刘正昌站在原地深深吸了口气,朝余红梅走了过去,他说:“姐,没事,生病不要紧,坚持治疗总有康复的一天。”
这句话是那么熟悉又那么动听,“我们一起加油。”余红梅笑了。
余红梅回到家中,大女儿闻声从楼上的外婆家跑了过来,到了余红梅跟前,立马又停了下来。她怕碰到妈妈的伤口。女儿轻轻揉着余红梅的小肚子,细声问道:“妈妈疼吗?”余红梅俯下身,亲了她一口回道:“不疼。”
因为身体及工作原因,两个孩子只能被暂时寄托在娘家,孩子年纪虽小,但都还听话。
每每想到这儿,余红梅总有些自责,“当我从事这个岗位起,便一心扑在村头工作上,不管在哪个岗位,第一最起码要对得起这个职业,第二要对得起村民,这两点我都问心无愧。但作为女儿和母亲,我真的对不起自己家人。”
但没有办法,她想着挤出时间多关心下村民。也许,自己的时间有限……
王坪村,黄昏下,车辆的鸣笛声、鸡鸣犬吠声,此起彼伏,交织成独特的乡村交响曲,伴随一路。
截至2018年7月25日,王坪村共有61户贫困户脱贫,政府通过政策帮扶、引导务工、产业扶持、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住房保障等政策,让他们走上了致富路。这个数据背后,余红梅只是那个微不足道的贡献者,但她却愿意用生命有限的时间继续做着“微不足道”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