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7 期
内容监制:唐蜀春 页面监制:和肖静 栏目主持:冯珊 编辑:韩曜聪
第 527 期
初遇 女记者跑起了消防宣传
一个月以前,在第四届全国119消防奖评选表彰活动中,来自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广播交通频率新闻节目部记者张黎,获得了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张黎是目前重庆媒体界从事消防宣传时间最长的一名女记者,从2002年开始,她独立报道和参与报道了重庆消防抢险救援和队伍建设工作的几乎所有大事件,重庆的听众每周都会在重庆交通广播《955资讯早班车》《交广关注》《第一现场》节目中听到张黎采写的消防救援、防火建设、城市安保等领域的讯息。
跟消防相关的新闻不少都是现场突发,作为一名女记者,为何要去做消防新闻呢?“2001年,我们电台正好改制,要求记者、编辑、主持人都要往专业化方向发展,本来我是专栏节目主持人,也出去跑新闻了。”张黎告诉记者,当时电台比较重视城市突发新闻和动态新闻的报道,她主动提出要承担重庆交通广播消防口线的报道任务。
在最初进入电台工作的7年时间里,张黎发现城市消防出警事件,是一个很好观察社会的角度,这当中不但有人性的映射,还有职业精神的写照,更有社会多面性的呈现。
起初,电台的领导也犹豫过,消防新闻报道需要常年跑一线,现场情况复杂,对记者体力挑战不小,而且还有不可预知的危险,同时,工作时间也不分白天晚上,一个女记者是否能够胜任?张黎开玩笑地说道:“十七年前的我身强力壮,而且也挺喜欢挑战,所以想去试试。”
挑战 突发现场传递第一手报道
2004年,重庆江北区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造成重庆主城江北区和南岸区10万人疏散,张黎作为事发后6个小时内,唯一一名进入事故核心区的记者,独家发回了重庆市消防总队处置这一城市重大安全事件的最早信息,再现了消防员经历了气罐爆炸、应急避险,近距离处置灾害的全过程。一时间,重庆主城街头车辆纷纷将车载收音机锁定在重庆交通广播,收听这一突发事件报道。这些及时全面的现场报道,帮助公众清楚了解到事件信息和救援进展。
由于事发点在重庆主城,负责紧急处置的重庆消防调派了数百名消防员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并在现场设置了多条警戒线,他们兵分三路,一部分消防员走访周围民宅,疏散群众,一部分在事发工厂车间外构建消防水墙,阻止泄漏的有毒氯气往外扩散,另外的消防员和化工城技术团队研究处置方案。张黎一直跟随救援队伍,全程记录了这一切,她和消防员一起并肩作战不眠不休24个小时。
当时张黎正在现场指挥部采写报道,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现场所有的指挥人员、技术人员、消防员和救援人员、立即跑向出事车间,作为记者,张黎也没有迟疑地与他们一起跑向爆炸现场,并第一时间报道了事态变化的情况,为当天下午主城10万市民快速疏散转移提供了很好的新闻引导。
张黎说:“这是我的消防记者生涯中,第一次和危险零距离接触,15年了,我还能记得很清楚,爆炸前几分钟,刚刚有一批消防员在现场勘测后离开,现在想想真的很后怕,如果泄漏气罐爆炸时,他们在旁边,那么牺牲肯定在所难免。消防这样的工作和职业真的应该被记录传播,消防员经常冒着风险在工作,那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也要在安全预防上更加注重,少一些隐患,少一些事故!”
坚持 从“张小妹”到“张妈”
“跑消防不仅丰满了我的职业生涯,也让我的生活方式有了改变。”说到16年来从事消防一线报道的体会时,张黎这样说。“因为你看多了经历多了这种防事故救援后,就知道安全预防有多重要,其实消防安全不仅是一种公共保障,也是一个人的修养。”
自从从事消防宣传后,张黎也将消防安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每次出差或旅行,她第一时间都会查看所住宾馆的逃生图,以前,这样的习惯会被人误会为“太谨慎”,但张黎坚持这样做,并向自己身边的人传递这样的安全生活习惯。对于她来说,消防安全宣传已经不仅是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16年前,刚接触消防宣传的张黎,被同行叫称为“张小妹”,如今,已经44岁的张黎则被大家称为“张妈”,昵称的改变,不仅是年龄,更有一份尊重和信任。
当年和张黎一起跑消防宣传的女记者现在都转行或转岗了,就连很多男记者也离开了消防宣传一线,可是她却在一直坚守。她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角度,让消防队员们无私奉献、舍身忘死的职业精神能影响更多人。如今的消防宣传报道,更多的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创新,我希望能够为重庆消防的公共宣传继续出力,也希望更多人关注消防安全,关注生命这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
最近,2018重庆消防网络晚会节目组也采访了张黎,11月8日晚8点,张黎将通过晚会以视频的方式,讲述一个女记者16年坚守消防宣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