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9 期
第 549 期
生命最后一刻 依然整装待发
1月16日早晨6点,天色还未敞亮。
渝北交巡警双龙湖大队队部2楼的一间房亮起灯光,一个身影麻利的起床、叠被……
和往常一样,今天他要前往绿梦立交执行早高峰交通畅通保障任务。
他从高低床的上层拿下他的警服,认真地穿上。他双手用力扣紧警服领口的风纪扣,再伸出胳膊,顺势把执勤反光背心给自己套上。对着镜子,他妥帖地整理好自己的警容警貌。
1月16日,姜瑞华的妻子和女儿听闻噩耗,抱头痛哭。记者 李文科 摄
只不过,他还没来得及扣上执勤“八大件”腰带,还没走到执勤岗位,一场来势汹汹的疾病就夺走了他的生命。
55岁的重庆渝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双龙大队教导员姜瑞华,换好了执勤警服却没能执勤早高峰。
他生命最后一刻依然“整装待发”的场景,成为了全警队最悲伤的画面,也成了妻子姜志娟、女儿姜人源最后的回忆。
姜瑞华来单位值班的前一天,妻子生病了。姜瑞华给她做完早饭端到床前,看着她吃下才放心离开,下午的时候,姜瑞华给妻子打了个电话问她想吃什么,她说:冬苋菜。然后姜瑞华又打给了女儿,叮嘱她:每过一个小时给你妈妈打个电话问问她好点没有,下班早点回去,记得买冬苋菜。
只隔了一晚,女儿就接到了警队打来的电话:姜瑞华突发脑溢血正在抢救。她赶到现场的时候是上午10点过,那间202办公室她再熟悉不过,门开着,她看见医生护士围着他,他穿着常穿的那件藏青色警服,就那样躺在那里。
那一身“绿警服” 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如果时光能回溯33年姜瑞华从警的每一天,你会发现,始终“整装待发”就是这位老交巡警坚守的“初心”。
1986年2月,姜瑞华进入交警系统工作。8年后,也就是1994年,30岁的他以“大龄青年”的角色调入到临江门岗组指挥交通。
在重庆,稍微上年纪的人都对渝中区临江门路口的那个交通岗亭有印象。
临江门交通岗亭是连接渝中区内部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进出重庆市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解放碑CBD的重要门户。在这个繁忙的十字路口,长期车流如织,人烟密集。
“那时候还没有换装,大家穿的还是89式警服,是绿色的。”和姜瑞华一同执勤过的李永忠回忆起当时情景,眼前浮现的就是姜瑞华如青松挺立在岗亭内,标准优美的手势指挥车流如梭般驶过,四周天桥还站满围观的群众……
姜瑞华(右)在临江门岗组时期帮扶老人。重庆市公安局供图 华龙网发
“他是模范、是标杆、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李永忠还记得那个身穿“绿警服”的姜瑞华是如何对自己严格要求的。
李永忠说,姜瑞华每天下班后,不是回家,而是拿出上级下发的交警手势标准手册,照着标准,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
动作练习标准了,姜瑞华才放自己回家。
慢慢的,姜瑞华成了岗组民警里指挥手势最标准的那一个,他还带动岗组其他民警指挥手势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从那时候起,临江门岗组的指挥手势逐渐打出了气势,打出了美感,更是吸引了一群热心群众在岗亭四周的天桥上围观。
姜瑞华是临江门岗组的首任组长。有人曾经评价,他是当时组长人选中,唯一一个业务能力强和为民服务情怀均具备的“双料王”。
临江门岗组第七任组长马野说,最佩服的,还是姜教导员领先二十多年的执法理念。
姜瑞华在岗组提出“文明交通”执法理念,要求岗组成员在纠正违法行为时,坚持“一上前、两个礼、三个请、四句话”。
姜瑞华(左)在临江门岗组时期刻苦训练。重庆市公安局供图 华龙网发
李永忠说,不单单是执法理念,在执法过程中,姜瑞华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姜瑞华要求岗组民警在遇到执法对象不理解时,一定要耐心解释。“哪种行为违法?违了什么法?下次该怎样避免……”岗组民警必须让执法对象心服口服。
邹昌杰是现任临江门岗组组长,从姜瑞华的首任到他,已经是第八任了。对于姜瑞华,邹昌杰直言是既熟悉又陌生。
陌生是邹昌杰和姜瑞华只有一面之缘,他们只在岗组纪念大会上见过一面。熟悉是因为姜瑞华创下的“爱岗敬业、爱民如亲”临江门岗组传统,25年来一直传承不息。
“姜教导员和岗组成员数年如一日,共同照顾放孤寡老人戴婆婆的事迹,已传为佳话。” 邹昌杰说,“爱民如亲”的传统一直没有丢,岗组至今都在帮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儿童。
姜瑞华的办公桌上放着医生作最后抢救他时的心电图。记者 李文科 摄
这一身“白衬衣” 是共产党员最忠诚的担当
姜瑞华是大队唯一一名三级警监,也是群众口中的“白衬衣”。
在去世前,姜瑞华正准备前往绿梦立交执行早高峰保畅任务。
“白衬衣”站马路?在不少人眼中看来会有点“委屈”。但是姜瑞华不这样想,他主动要求去一线执勤,并数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了。
姜瑞华执勤的点位属于绿梦立交,这是一个拥有12个出入口,连接多条交通要道的枢纽。“进出渝北畅通不畅通,就看绿梦广场转盘通不通。”这里一旦发生拥堵,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造成全区的交通梗阻。
姜瑞华的的女儿和妻子悲伤不已。记者 李裕锟 摄
曾经有执勤民警心生畏难情绪,认为绿梦广场转盘交通管理难度大,又苦又累,不管工作怎么做都“费力不讨好”。
姜瑞华得知后,和大队管理干部们一商量,提出苦活累活领导带头来做,将绿梦广场转盘的勤务“承包”下来,轮流值守。
站过绿梦广场执勤岗的民警都知道,要指挥好这里的交通,必须在滚滚车流里来回穿梭指挥,根据车流量变化,依次放行路口内车辆。这个岗位,是既考体力又考智力的工作。
曾经有人问姜瑞华,为何要去揽这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活,“在指挥室内指挥不挺好吗?”
姜瑞华回答得很朴实。他说,保障群众出行顺畅是交巡警的任务也是使命,党员干部带头做则是忠诚也是担当的具体体现。
最后一身“藏青色” 承载人们永恒的怀念
沉痛悼念姜瑞华。记者 李裕锟 摄
在渝北区殡仪馆,姜瑞华身穿藏青色警服静静躺在那里。他生前的同事、亲友、服务对象纷纷赶来悼念送别。
听到姜瑞华殉职的消息,张永强从南坪赶到渝北殡仪馆,“我得送他最后一程。”
2013年,张永强突发脑溢血住院。他没有想到,在他住院昏迷时,这个萍水相逢的警察会来医院看他,更没想到,在此后的五年里,姜瑞华成为了他生活里最重要的角色。
姜瑞华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停留在2019年1月3日。记者 李文科 摄
“他比妻子照顾我还要细心,比亲兄弟还要亲”。张永强住院那半年里,姜瑞华每周会来看他两三次。看到张妻无力翻动170斤的他,姜瑞华主动帮他擦身翻身,甚至端屎端尿。
“出院回家以后我每天瘫在那里,只想看看外面的灿烂阳光。”张永强回忆,姜瑞华总是把他背到院坝里晒太阳,他歪斜的嘴角不可控制地口水直流,滴在姜瑞华的肩上、背上,姜瑞华不嫌弃他,还直接用手帮他擦掉。
姜瑞华生前工作照。重庆市公安局供图 华龙网发
姜瑞华对他说最多的就是:“有什么困难直接给我讲,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生活中的”。病退后,张永强每月1000多工资,经常入不敷出,姜瑞华常常自己掏钱给他买药送去。这五年,姜瑞华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过年送香肠腊肉,还每年都要送三四次红包,经常是1000元,最少都有500元。
姜瑞华在临江门岗组时期助人为乐。重庆市公安局供图 华龙网 发
“前两天他还给我打电话的,问我有没有困难,还说等休息的时候给我把今年新鲜的腊肉香肠送点来。”讲到这里,张永强悲痛不已,“今年收不到香肠了,以后也在不能见到他了……”
张永强望向姜瑞华的遗像,藏青色的警服把他衬得特别挺拔,好似随时整装待发。不言离别,莫问归期。
姜瑞华在自己的办公室倒下的。记者 李文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