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坤

王正坤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1-31

他是一名退伍空降兵,十二年军旅生涯让他对高空萌发出深深的眷念;他是沙坪坝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一名高空摄影师,攀遍高楼山峰,追逐重庆最美天际线,“多维角度”记录家乡时代风貌;他是一名扶贫人,用镜头传递正能量,带动三峡库区的老乡脱贫致富。 他就是王正坤——一名心系家乡、反哺故土、造福乡亲的摄影家。

“足迹遍布重庆制高点 用镜头描绘家乡壮丽景色”

今年44岁的王正坤,曾是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一名空降兵。14年前,源于无数次在空中拍摄战友训练和演习的军事摄影经历,以及对高空摄影的热爱,退役后,王正坤回到家乡重庆,成为了一名高空摄影师。

攀高楼、登塔吊、绑脚架……退役至今,王正坤几乎用脚步丈量了重庆所有适宜拍摄的制高点,镜头囊括了重庆的夏夜、冬雪、春晨和秋暮,每一次快门记录的瞬间都是炽热的全情投入。

2006年的夏天,王正坤第一次登上重庆世界贸易中心楼尖俯拍重庆。他回忆,“那时登楼拍摄的人寥寥,大家都在南山拍重庆。”从下午2点到深夜12点,十个小时的不眠不休,王正坤终于拍摄到自己满意的照片。回家后,王正坤将照片发表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照片被各大权威媒体相继转载,因为这是大家第一次从这种角度,鸟瞰重庆最繁华的城市之美。”

登高望远,风雨无阻,全情投入。为了多角度拍摄重庆之美,王正坤像个苦行僧,常常夜宿高楼工地,几小时不吃不喝站在数百米的高楼上俯身拍摄,直至拍上自己满意的作品。他笑着说,“酒店常常只是用来放包。”不仅如此,最坏的天气,大雨、风雪,王正坤也会在现场坚守拍摄。

一组“重庆10年之变”,记录了王正坤从2006年到2015年在几个不同地点拍摄的城市。晨光中从南山看两江四岸桥梁飞架,车水马龙;晴空下从世贸大厦看城市拔节,高楼林立;暴雨后看晨光熹微中烟雾飘渺的江北城;夜色中看满天星斗璀璨与粼粼波光辉映,万家灯火起伏错落的渝中半岛……

为何执着于拍摄重庆之美?“因为爱重庆,所以拍重庆。”在王正坤眼里,大山、大江、大城,重庆立体壮阔的画面是全国甚至世界少有的,而自己就是这座城市的传播者、记录者。

王正坤清楚地记得,“2006年时,还只有重庆世界贸易中心和纽约纽约这两栋高楼比较突出。”改革开放的车轮滚滚向前,重庆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摄影人,就是要用镜头见证家乡的发展轨迹,发现不同寻常的重庆之美。

“希望我的作品能勾勒出重庆的时代风貌。”王正坤也一直按着自己的期许前行,十余年来,他透过镜头的记录,让更多人看到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灼灼风采,也因为反映重庆的摄影作品的不断发表和获奖,从一个摄影爱好者,成为国家一级摄影师、重庆十大摄影家、沙坪坝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十二年进入三峡近百次 用镜头帮老乡脱贫”

王正坤对三峡也情有独钟。

从2006年至今,他平均每年要去三峡7、8次。他享受自上而下俯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视觉震撼感。古人用笔,而他则拿着手中的镜头,走遍三峡所有的高峰,记录下三峡的春花、夏雾、秋叶、冬雪。秉着对三峡的热爱,王正坤拍出了大量珍贵的作品,将三峡不同季节、不同角度的美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让更多的人通过镜头感知了三峡风景的巍峨和秀丽,王正坤也被业界和当地居民尊称为“三峡之子”。

王正坤说,从拍三峡开始,就深深感触到库区人民的淳朴与好客。也是从12年前,拍摄三峡之路开始,让王正坤谋生了帮助三峡库区的老乡脱贫致富的想法。

奉节夔门的右边山峰有个乌云顶,海拔1300多米,是拍摄瞿塘峡的最好角度。距离乌云顶脚程15-20分钟,有一户翟姓人家。五年前,这个5口之家还只有一间土胚房,为了生计,纯朴的夫妻俩只得外出打工。  

2014年6月,王正坤在乌云顶寻找机位时,发现这一户老乡离拍摄点非常近,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改变穷苦现状,走上致富路。于是,他积极帮助老乡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农家乐。在王正坤的出谋划策下,翟家主人翟德森和妻子回乡创业,一家人通过政府贷款,于2015年修起一楼一底的小洋房,办起了“摄影之家”农家乐,其中楼上7间、楼下大厅,面积都在100多平米。

农家乐修好了,王正坤还自费将翟家一楼大厅设计为“长江经济带画廊”,悬挂上自己数十幅长江三峡摄影作品,让这里成了三峡之巅不一样的“摄影展”。

“因了王老师的摄影,我家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房,还有这么多的摄影爱好者来取景观光。现在客人们既有来自重庆本地的,也有四川、湖北、广东深圳等地。每年食宿产生的收益达数万元。”谈到王正坤,翟德森一脸感激,“脱贫致富,王老师功不可没。”

除了翟德森家,还有居住在奉节县赤甲山顶峰的彭守云家。为了帮老乡走上致富路,王正坤和彭守云分工,老彭负责用石块和木头砌成简易床铺,缓解住宿问题,王正坤则义务用社交媒体帮老乡宣传。通过王正坤的作品在中央级媒体发表后,很多摄影人慕名而去,带动了老彭家收入增长。

当走进三峡库区老乡家创作时,你会发现,巫山巫峡飞凤峰王宗能家、神女峰后山刘玄德、罗文志家、翠屏峰下易元秀家等,在老乡家里的堂屋,都悬挂着王正坤和他同伴们精美的作品,这些都是他们用镜头助力老乡脱贫致富的最好见证。

王正坤还带领他的团队通过摄影扶贫,数次深入大山,为老乡拍全家福;数次组织爱心捐款,救助重病的老乡;把照片赠送给库区学校,让孩子们看到身处其间却从未感知到的三峡美丽。王正坤也因此被评为了重庆市扶贫先进个人。

“摄影在路上,扶贫在路上,这也是对三峡的一种回馈。”王正坤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王正坤

2019-01-31 14:54:15 来源:

他是一名退伍空降兵,十二年军旅生涯让他对高空萌发出深深的眷念;他是沙坪坝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一名高空摄影师,攀遍高楼山峰,追逐重庆最美天际线,“多维角度”记录家乡时代风貌;他是一名扶贫人,用镜头传递正能量,带动三峡库区的老乡脱贫致富。 他就是王正坤——一名心系家乡、反哺故土、造福乡亲的摄影家。

“足迹遍布重庆制高点 用镜头描绘家乡壮丽景色”

今年44岁的王正坤,曾是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一名空降兵。14年前,源于无数次在空中拍摄战友训练和演习的军事摄影经历,以及对高空摄影的热爱,退役后,王正坤回到家乡重庆,成为了一名高空摄影师。

攀高楼、登塔吊、绑脚架……退役至今,王正坤几乎用脚步丈量了重庆所有适宜拍摄的制高点,镜头囊括了重庆的夏夜、冬雪、春晨和秋暮,每一次快门记录的瞬间都是炽热的全情投入。

2006年的夏天,王正坤第一次登上重庆世界贸易中心楼尖俯拍重庆。他回忆,“那时登楼拍摄的人寥寥,大家都在南山拍重庆。”从下午2点到深夜12点,十个小时的不眠不休,王正坤终于拍摄到自己满意的照片。回家后,王正坤将照片发表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照片被各大权威媒体相继转载,因为这是大家第一次从这种角度,鸟瞰重庆最繁华的城市之美。”

登高望远,风雨无阻,全情投入。为了多角度拍摄重庆之美,王正坤像个苦行僧,常常夜宿高楼工地,几小时不吃不喝站在数百米的高楼上俯身拍摄,直至拍上自己满意的作品。他笑着说,“酒店常常只是用来放包。”不仅如此,最坏的天气,大雨、风雪,王正坤也会在现场坚守拍摄。

一组“重庆10年之变”,记录了王正坤从2006年到2015年在几个不同地点拍摄的城市。晨光中从南山看两江四岸桥梁飞架,车水马龙;晴空下从世贸大厦看城市拔节,高楼林立;暴雨后看晨光熹微中烟雾飘渺的江北城;夜色中看满天星斗璀璨与粼粼波光辉映,万家灯火起伏错落的渝中半岛……

为何执着于拍摄重庆之美?“因为爱重庆,所以拍重庆。”在王正坤眼里,大山、大江、大城,重庆立体壮阔的画面是全国甚至世界少有的,而自己就是这座城市的传播者、记录者。

王正坤清楚地记得,“2006年时,还只有重庆世界贸易中心和纽约纽约这两栋高楼比较突出。”改革开放的车轮滚滚向前,重庆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摄影人,就是要用镜头见证家乡的发展轨迹,发现不同寻常的重庆之美。

“希望我的作品能勾勒出重庆的时代风貌。”王正坤也一直按着自己的期许前行,十余年来,他透过镜头的记录,让更多人看到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灼灼风采,也因为反映重庆的摄影作品的不断发表和获奖,从一个摄影爱好者,成为国家一级摄影师、重庆十大摄影家、沙坪坝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十二年进入三峡近百次 用镜头帮老乡脱贫”

王正坤对三峡也情有独钟。

从2006年至今,他平均每年要去三峡7、8次。他享受自上而下俯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视觉震撼感。古人用笔,而他则拿着手中的镜头,走遍三峡所有的高峰,记录下三峡的春花、夏雾、秋叶、冬雪。秉着对三峡的热爱,王正坤拍出了大量珍贵的作品,将三峡不同季节、不同角度的美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让更多的人通过镜头感知了三峡风景的巍峨和秀丽,王正坤也被业界和当地居民尊称为“三峡之子”。

王正坤说,从拍三峡开始,就深深感触到库区人民的淳朴与好客。也是从12年前,拍摄三峡之路开始,让王正坤谋生了帮助三峡库区的老乡脱贫致富的想法。

奉节夔门的右边山峰有个乌云顶,海拔1300多米,是拍摄瞿塘峡的最好角度。距离乌云顶脚程15-20分钟,有一户翟姓人家。五年前,这个5口之家还只有一间土胚房,为了生计,纯朴的夫妻俩只得外出打工。  

2014年6月,王正坤在乌云顶寻找机位时,发现这一户老乡离拍摄点非常近,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改变穷苦现状,走上致富路。于是,他积极帮助老乡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农家乐。在王正坤的出谋划策下,翟家主人翟德森和妻子回乡创业,一家人通过政府贷款,于2015年修起一楼一底的小洋房,办起了“摄影之家”农家乐,其中楼上7间、楼下大厅,面积都在100多平米。

农家乐修好了,王正坤还自费将翟家一楼大厅设计为“长江经济带画廊”,悬挂上自己数十幅长江三峡摄影作品,让这里成了三峡之巅不一样的“摄影展”。

“因了王老师的摄影,我家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房,还有这么多的摄影爱好者来取景观光。现在客人们既有来自重庆本地的,也有四川、湖北、广东深圳等地。每年食宿产生的收益达数万元。”谈到王正坤,翟德森一脸感激,“脱贫致富,王老师功不可没。”

除了翟德森家,还有居住在奉节县赤甲山顶峰的彭守云家。为了帮老乡走上致富路,王正坤和彭守云分工,老彭负责用石块和木头砌成简易床铺,缓解住宿问题,王正坤则义务用社交媒体帮老乡宣传。通过王正坤的作品在中央级媒体发表后,很多摄影人慕名而去,带动了老彭家收入增长。

当走进三峡库区老乡家创作时,你会发现,巫山巫峡飞凤峰王宗能家、神女峰后山刘玄德、罗文志家、翠屏峰下易元秀家等,在老乡家里的堂屋,都悬挂着王正坤和他同伴们精美的作品,这些都是他们用镜头助力老乡脱贫致富的最好见证。

王正坤还带领他的团队通过摄影扶贫,数次深入大山,为老乡拍全家福;数次组织爱心捐款,救助重病的老乡;把照片赠送给库区学校,让孩子们看到身处其间却从未感知到的三峡美丽。王正坤也因此被评为了重庆市扶贫先进个人。

“摄影在路上,扶贫在路上,这也是对三峡的一种回馈。”王正坤说。

[责任编辑: 罗昊]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