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瑞华
导航

姜瑞华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1-31

一、人物简介

姜瑞华,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四川省泸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6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1993年4月入党,先后在原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大队第二中队、原重庆市公安局交警总队二大队、渝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任职,2013年5月至今任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交巡警支队双龙大队教导员。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次获评重庆市“最佳交警”称号,获评重庆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渝北区公安分局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8次,6次获评优秀公务员。

二、事迹概述

2019年1月16日,正值重庆市渝北区两会交通安保期间。清晨6时40分许,在单位连续工作24小时后的姜瑞华,身穿执勤服准备出发执行早高峰勤务时,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殉职,享年55岁。

三、详细内容

从警33年,姜瑞华同志始终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力争上游,勇于担当、忘我奉献,赢得领导和同事的普遍称赞。

靓丽风景——始终以标杆形象展示民警风采

被誉为“重庆第一岗”的渝中区临江门岗组曾是重庆的名片,更是老重庆人心里的品牌、“山城活雕塑”,而姜瑞华便是第一任组长。

临江门路口是车辆进出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的咽喉要道,共计11个方向的车流在此汇合分流,高峰时段每小时车流量多达6000余辆,外地、外国游客络绎不绝。上任之初,姜瑞华便提出“一定要站出重庆形象”的要求,对民警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严格规范。在他的带领下,岗组民警的交通指挥手势不仅打出了气势,还打出了美感,成为重庆一道靓丽的风景。因为初建岗组时警力较少,姜瑞华制定了两班倒的工作模式。作为组长,他主动要求承担白天这个最繁忙的班,每天一站就是12个小时。挥臂、转体、偏头,一个班站下来,要重复动作上万次,累得精疲力竭,但姜瑞华没有喊过一声累。

手势岗不仅累,而且艰苦。夏天,重庆的室外温度高达40多度,为了站好岗位,姜瑞华的脸上、胳膊上皮肤脱了一层又一层,并最终因暴晒而得了皮肤病。冬天,阴雨天气连绵不绝,姜瑞华经常是穿着湿透的警服指挥交通。一年下来,姜瑞华磨穿了6双皮鞋、3个木制岗台。恶劣的工作条件不但没有把姜瑞华难倒,反而磨砺出了他坚毅的品格和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

在他的带领下,临江门岗组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95年,岗组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被团市委命名为市“十佳青年文明号”,被重庆市政府授予“优秀交通岗组”称号。1996年,岗组被评为“全国优秀交通岗组”称号,并再次摘得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姜瑞华也因为表现突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次获评重庆市“最佳交警”称号,被评为重庆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渝中区首届“十大杰出青年”,3次荣立个人二等功、多次获得嘉奖。

后来,姜瑞华的工作单位有过多次变动,虽然承担的职务不同、扮演角色不同,但始终不变的就是他时刻把自己当成标杆的严格自律。

担当引领——始终紧盯交通薄弱环节开拓创新

保安全保畅通是交通警察的首要职责,这一点姜瑞华时刻想在心里。

双龙大队辖区绿梦广场转盘是主干道交通枢纽,车流量巨大,但由于周边几条支路交通组织不科学,经常发生拥堵。教导员姜瑞华一到任便发现了这个问题。道路拥堵,群众心里就添堵。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姜瑞华根据周边几个路口和车流量情况,一方面探索出“4+1”排堵保畅工作法,另一方面对周边支路交通组织方式进行优化,使得绿梦广场转盘车辆通行效率大幅提高。

2016年,针对辖区多条支路机动车乱停阻碍交通情况,姜瑞华用了一周时间步行摸底调查,形成了整治方案,推动建成15处违停抓拍系统,存在多年的机动车乱停顽疾得到明显改观,辖区交通警情同比下降25.7%,辖区群众对大队治堵保畅的工作成效更加满意。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姜瑞华

2019-01-31 15:14:22 来源: 0 条评论

一、人物简介

姜瑞华,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四川省泸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86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1993年4月入党,先后在原重庆市公安局交通大队第二中队、原重庆市公安局交警总队二大队、渝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任职,2013年5月至今任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交巡警支队双龙大队教导员。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次获评重庆市“最佳交警”称号,获评重庆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渝北区公安分局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8次,6次获评优秀公务员。

二、事迹概述

2019年1月16日,正值重庆市渝北区两会交通安保期间。清晨6时40分许,在单位连续工作24小时后的姜瑞华,身穿执勤服准备出发执行早高峰勤务时,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殉职,享年55岁。

三、详细内容

从警33年,姜瑞华同志始终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力争上游,勇于担当、忘我奉献,赢得领导和同事的普遍称赞。

靓丽风景——始终以标杆形象展示民警风采

被誉为“重庆第一岗”的渝中区临江门岗组曾是重庆的名片,更是老重庆人心里的品牌、“山城活雕塑”,而姜瑞华便是第一任组长。

临江门路口是车辆进出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的咽喉要道,共计11个方向的车流在此汇合分流,高峰时段每小时车流量多达6000余辆,外地、外国游客络绎不绝。上任之初,姜瑞华便提出“一定要站出重庆形象”的要求,对民警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严格规范。在他的带领下,岗组民警的交通指挥手势不仅打出了气势,还打出了美感,成为重庆一道靓丽的风景。因为初建岗组时警力较少,姜瑞华制定了两班倒的工作模式。作为组长,他主动要求承担白天这个最繁忙的班,每天一站就是12个小时。挥臂、转体、偏头,一个班站下来,要重复动作上万次,累得精疲力竭,但姜瑞华没有喊过一声累。

手势岗不仅累,而且艰苦。夏天,重庆的室外温度高达40多度,为了站好岗位,姜瑞华的脸上、胳膊上皮肤脱了一层又一层,并最终因暴晒而得了皮肤病。冬天,阴雨天气连绵不绝,姜瑞华经常是穿着湿透的警服指挥交通。一年下来,姜瑞华磨穿了6双皮鞋、3个木制岗台。恶劣的工作条件不但没有把姜瑞华难倒,反而磨砺出了他坚毅的品格和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

在他的带领下,临江门岗组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95年,岗组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被团市委命名为市“十佳青年文明号”,被重庆市政府授予“优秀交通岗组”称号。1996年,岗组被评为“全国优秀交通岗组”称号,并再次摘得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姜瑞华也因为表现突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次获评重庆市“最佳交警”称号,被评为重庆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渝中区首届“十大杰出青年”,3次荣立个人二等功、多次获得嘉奖。

后来,姜瑞华的工作单位有过多次变动,虽然承担的职务不同、扮演角色不同,但始终不变的就是他时刻把自己当成标杆的严格自律。

担当引领——始终紧盯交通薄弱环节开拓创新

保安全保畅通是交通警察的首要职责,这一点姜瑞华时刻想在心里。

双龙大队辖区绿梦广场转盘是主干道交通枢纽,车流量巨大,但由于周边几条支路交通组织不科学,经常发生拥堵。教导员姜瑞华一到任便发现了这个问题。道路拥堵,群众心里就添堵。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姜瑞华根据周边几个路口和车流量情况,一方面探索出“4+1”排堵保畅工作法,另一方面对周边支路交通组织方式进行优化,使得绿梦广场转盘车辆通行效率大幅提高。

2016年,针对辖区多条支路机动车乱停阻碍交通情况,姜瑞华用了一周时间步行摸底调查,形成了整治方案,推动建成15处违停抓拍系统,存在多年的机动车乱停顽疾得到明显改观,辖区交通警情同比下降25.7%,辖区群众对大队治堵保畅的工作成效更加满意。

[责任编辑: 罗昊]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