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辉
导航

徐家辉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1-31

一、人物简介

徐家辉,男,1966年10月出生,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芋禾村村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二、事迹概述

徐家辉,梁平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用四十余年的时光坚守着梁平木版年画这项非遗技艺。他十二岁开始和家中老辈人学习梁平木版年画技艺,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复活了这项几近失传的传统技艺。为了生活,他外出做过漆工和修车工,但他并没有放弃手艺的传承,几年后,他放弃了收入颇丰的工作,拿出积蓄回乡开办“德合泰”手工作坊,生活虽然清贫,但却始终保持着初心,为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做出巨大的贡献。2005年,徐家辉用“二元纸”做出了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盗令出关》,复活了老一辈的记忆。2006年,梁平木板年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家辉也成为了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曾获得诸多国内奖项和荣誉,还曾到澳大利亚、英国、土耳其、澳门等地参展,让梁平木版年画走向国际。

三、详细内容

手艺,守艺

一间老屋,一杯清茶,一幅年画,既是徐家辉的一天。他将心安放于梁平木版年画上,用四十余年的时光坚守着这项非遗技艺。

徐家辉是梁平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在屏锦镇屏锦中学旁的一条小巷子里开了一间名叫“德合泰”的手工作坊,这间不足50平方米,昏暗又稍显简陋的小屋却是他的心安处。记者找到徐家辉时,他正点着一个小台灯,专心致志地雕版,雕刀在他的手中变得灵活有力,灯光下,一幅妙趣横生的画在老梨木上显现。

手艺人的作品由心而生,徐家辉的年画让人感到亲切,他本人亦是如此。见到我们到来,他连忙放下手中的工具,招呼着,向我们介绍着他的年画。

“现在很少有人贴年画了,但是几十年前,到了新年,年画、春联、爆竹这些都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徐家辉说,每幅年画里画的都是一个故事,寄托着人们保佑家宅平安、庆贺新年佳节的美好寓意。

“比如这幅《帅将门神》画的是秦叔宝、尉迟恭的故事,那幅《盗令出关》讲的是杨四郎出关探母的故事。”徐家辉看着画讲述着。

“那您与梁平木版年画又有怎样的故事?”

“你想听听吗?”

愿乐欲闻。

执着求学为手艺  

徐家辉出生于梁平年画的出产大户。徐氏家族早在1776年就创立了“信力足”年画名号。在19与20世纪交替之际,徐氏先辈又先后创立了“德合泰”、“和盛友”、“信立号”等在梁平颇有影响力的年画名号。

徐家辉告诉记者,在“德合泰”的鼎盛时期,作坊里需要雇佣一百多号人。不但一天要做几千幅,还要外包加工年画。每到销售旺季,要请一二十个挑夫,将年画挑到重庆及下川东一带销售。

然而,故事并不是按照代代传承这样顺利的情节发展的。在徐家辉出生的20世纪60年代,由于“四清运动”,梁平木版年画早已停产,这门手艺也一度处于失传状态,徐家辉第一次听说梁平木版年画,是从姑婆口中听到的。

“当时我才十二岁,姑婆对我说,你要是能把老祖宗的手艺学到起,一辈子都不愁了。”徐家辉回忆说,从此他开始对这门老祖宗的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家中早已不做年画,只有徐家辉的“四姥”(梁平方言,即徐家辉爷爷的四弟,梁平年画第五代传人徐典隆)还了解一些,于是徐家辉开始每天缠着“四姥”教他做年画,徐典隆开始不想教,孰料徐家辉学艺心切,徐典隆才终于答应。徐典隆说,“别指望它养家,只把手艺一代代传下去就行!” 

“先断筋,后断线,坡边平铲。”徐家辉一边念着口诀一边演示雕版。依靠着这些老一辈的记忆,经过不断摸索和反复练习,他才断断续续地学到了雕版、蒸纸、拖胶、刷泥、套印等年画制作的全部工序。

返乡归来为守艺

学艺不易,守艺更难。学成以后,17岁的徐家辉发现,现实确实如“四姥”所言,做年画是养不了家的。“当时我还是用白纸做的年画,一幅画只能卖几角钱。”徐家辉说,为补贴家用,他遂去重庆打工。

做过漆工,修过车,1996年,存下一笔钱的徐家辉,回到了家乡,想要继续做木版年画。“那时候觉得自己挣了一些钱,买得起彩电、冰箱,还把屋里装修了一番,也算是个有钱人了,就想继续做自己喜欢的年画。”徐家辉回忆说,为支撑年画的花费,他在屏锦镇街上开了一家建材商铺,一边做生意,一边摸索制作年画。

工具就像手艺人的灵魂,是手艺人与器物交流的交心之物。然而,老一辈给徐家辉留下的却只有一把雕刀、一套雕版、一卷画稿和一枚“德合泰”的印鉴。于是,他亲自做起雕刀,制作颜料,寻找木材,而最让他伤神的,是做年画的纸。

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须用特定工艺做成的手工“二元纸”,但因做这种纸工艺要求高,亏本,工厂都不愿做。后来他打听到土法造纸的传承人蒋吉文会做这种纸,才几经波折订购到了传统年画所需要的“二元纸”。

2005年,徐家辉终于用“二元纸”做出了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盗令出关》,在得到老一辈的认可后,徐家辉满心欢喜,更加坚信自己守得住这门手艺。

守得云开见月明

2006年,让徐家辉永生难忘,梁平木板年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家辉也成为了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人,从此,他真正地踏上了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之路。

当年,作为传承人的他,带着按传统工艺制作的梁平木版年画,参加西安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全国木版年画联展。在会上,带有原朴之美的梁平木版年画受到了著名年画专家王树村先生的高度赞扬。

“通过那次画展我才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种年画,王树村老师给我提了很多意见,他对我的鼓励,更让我看到了希望。” 徐家辉说。

从那以后,徐家辉经常参加全国及国际性的交流与展览活动,曾到澳大利亚、英国、土耳其、澳门等地参展。在记者采访时,他还接到了通知,春节过后他还将带着梁平木版年画去俄罗斯参展。 

半生的坚守让徐家辉获得了诸多荣誉。2008年,他参加奥组委举办的中国故事“重庆祥云小屋”文化艺术展,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和文化部颁发荣誉证书;2010年,作品《盗令出关》在中国(潍坊)第三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暨全国木版年画联展中获金奖;2011年,获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颁发特殊贡献奖,同年,被授予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4年,获第四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组委会评选金奖;2016年,在云南省“文化遗产日”活动中获金奖;2017年,被聘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小师傅中国非遗传承公益课堂”特聘授业导师;2018年5月,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随着名气的扩大,很多高校组织学生前来交流学习,国内媒体也争相采访报道他的事迹,然而在数不清的奖项和荣誉面前,他却如那年画般,永远展现着最古朴纯真的色彩,保持着对手艺的热爱,坚持着他那份传承的初心。

将“年味”传承下去

今年已经53岁的徐家辉有一件心事,就是如何将梁平木版年画更好地传承下去。

由于徐家辉坚持用最原始的方法制作木版年画,每幅年画至少要耗时一个月才能完成,一年下来,只能做几十幅,卖画的收入也只能维持正常生活。

“现在来买年画的基本都是收藏,所以销量不高,并且我自己的生产能力也十分有限。一幅大点的年画虽然能卖几千元,但是雕刻木版都要两三个月。”徐家辉说,目前,跟着他一起做年画的只有他的妻子,儿子放假时也会来做一些,虽然也想请一个工人,但还是担心资金问题。

制作年画带不来大富大贵,想要传承就必须找到一些真正热爱它的人。“也有很多学习美术的年轻人来拜访学习,但他们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了解民间艺术,真正要从事这门手艺的人还是非常少的,大多只是学几天就走了,我去学校教的也终究不够全套。”徐家辉流露出忧虑的神色。

他心里盘算着,今年筹一些资金开一间传习所,让喜欢梁平木版年画的人前来体验学习,将最原汁原味的梁平木版年画传承下去。

徐家辉正在查看刚印刷好的年画自然风干情况

徐家辉正在刻版

徐家辉正在为游客讲解木版年画发展历史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徐家辉

2019-01-31 15:33:04 来源: 0 条评论

一、人物简介

徐家辉,男,1966年10月出生,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芋禾村村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二、事迹概述

徐家辉,梁平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用四十余年的时光坚守着梁平木版年画这项非遗技艺。他十二岁开始和家中老辈人学习梁平木版年画技艺,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复活了这项几近失传的传统技艺。为了生活,他外出做过漆工和修车工,但他并没有放弃手艺的传承,几年后,他放弃了收入颇丰的工作,拿出积蓄回乡开办“德合泰”手工作坊,生活虽然清贫,但却始终保持着初心,为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做出巨大的贡献。2005年,徐家辉用“二元纸”做出了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盗令出关》,复活了老一辈的记忆。2006年,梁平木板年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家辉也成为了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曾获得诸多国内奖项和荣誉,还曾到澳大利亚、英国、土耳其、澳门等地参展,让梁平木版年画走向国际。

三、详细内容

手艺,守艺

一间老屋,一杯清茶,一幅年画,既是徐家辉的一天。他将心安放于梁平木版年画上,用四十余年的时光坚守着这项非遗技艺。

徐家辉是梁平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在屏锦镇屏锦中学旁的一条小巷子里开了一间名叫“德合泰”的手工作坊,这间不足50平方米,昏暗又稍显简陋的小屋却是他的心安处。记者找到徐家辉时,他正点着一个小台灯,专心致志地雕版,雕刀在他的手中变得灵活有力,灯光下,一幅妙趣横生的画在老梨木上显现。

手艺人的作品由心而生,徐家辉的年画让人感到亲切,他本人亦是如此。见到我们到来,他连忙放下手中的工具,招呼着,向我们介绍着他的年画。

“现在很少有人贴年画了,但是几十年前,到了新年,年画、春联、爆竹这些都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徐家辉说,每幅年画里画的都是一个故事,寄托着人们保佑家宅平安、庆贺新年佳节的美好寓意。

“比如这幅《帅将门神》画的是秦叔宝、尉迟恭的故事,那幅《盗令出关》讲的是杨四郎出关探母的故事。”徐家辉看着画讲述着。

“那您与梁平木版年画又有怎样的故事?”

“你想听听吗?”

愿乐欲闻。

执着求学为手艺  

徐家辉出生于梁平年画的出产大户。徐氏家族早在1776年就创立了“信力足”年画名号。在19与20世纪交替之际,徐氏先辈又先后创立了“德合泰”、“和盛友”、“信立号”等在梁平颇有影响力的年画名号。

徐家辉告诉记者,在“德合泰”的鼎盛时期,作坊里需要雇佣一百多号人。不但一天要做几千幅,还要外包加工年画。每到销售旺季,要请一二十个挑夫,将年画挑到重庆及下川东一带销售。

然而,故事并不是按照代代传承这样顺利的情节发展的。在徐家辉出生的20世纪60年代,由于“四清运动”,梁平木版年画早已停产,这门手艺也一度处于失传状态,徐家辉第一次听说梁平木版年画,是从姑婆口中听到的。

“当时我才十二岁,姑婆对我说,你要是能把老祖宗的手艺学到起,一辈子都不愁了。”徐家辉回忆说,从此他开始对这门老祖宗的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家中早已不做年画,只有徐家辉的“四姥”(梁平方言,即徐家辉爷爷的四弟,梁平年画第五代传人徐典隆)还了解一些,于是徐家辉开始每天缠着“四姥”教他做年画,徐典隆开始不想教,孰料徐家辉学艺心切,徐典隆才终于答应。徐典隆说,“别指望它养家,只把手艺一代代传下去就行!” 

“先断筋,后断线,坡边平铲。”徐家辉一边念着口诀一边演示雕版。依靠着这些老一辈的记忆,经过不断摸索和反复练习,他才断断续续地学到了雕版、蒸纸、拖胶、刷泥、套印等年画制作的全部工序。

返乡归来为守艺

学艺不易,守艺更难。学成以后,17岁的徐家辉发现,现实确实如“四姥”所言,做年画是养不了家的。“当时我还是用白纸做的年画,一幅画只能卖几角钱。”徐家辉说,为补贴家用,他遂去重庆打工。

做过漆工,修过车,1996年,存下一笔钱的徐家辉,回到了家乡,想要继续做木版年画。“那时候觉得自己挣了一些钱,买得起彩电、冰箱,还把屋里装修了一番,也算是个有钱人了,就想继续做自己喜欢的年画。”徐家辉回忆说,为支撑年画的花费,他在屏锦镇街上开了一家建材商铺,一边做生意,一边摸索制作年画。

工具就像手艺人的灵魂,是手艺人与器物交流的交心之物。然而,老一辈给徐家辉留下的却只有一把雕刀、一套雕版、一卷画稿和一枚“德合泰”的印鉴。于是,他亲自做起雕刀,制作颜料,寻找木材,而最让他伤神的,是做年画的纸。

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须用特定工艺做成的手工“二元纸”,但因做这种纸工艺要求高,亏本,工厂都不愿做。后来他打听到土法造纸的传承人蒋吉文会做这种纸,才几经波折订购到了传统年画所需要的“二元纸”。

2005年,徐家辉终于用“二元纸”做出了传统的梁平木版年画《盗令出关》,在得到老一辈的认可后,徐家辉满心欢喜,更加坚信自己守得住这门手艺。

守得云开见月明

2006年,让徐家辉永生难忘,梁平木板年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徐家辉也成为了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人,从此,他真正地踏上了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之路。

当年,作为传承人的他,带着按传统工艺制作的梁平木版年画,参加西安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全国木版年画联展。在会上,带有原朴之美的梁平木版年画受到了著名年画专家王树村先生的高度赞扬。

“通过那次画展我才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种年画,王树村老师给我提了很多意见,他对我的鼓励,更让我看到了希望。” 徐家辉说。

从那以后,徐家辉经常参加全国及国际性的交流与展览活动,曾到澳大利亚、英国、土耳其、澳门等地参展。在记者采访时,他还接到了通知,春节过后他还将带着梁平木版年画去俄罗斯参展。 

半生的坚守让徐家辉获得了诸多荣誉。2008年,他参加奥组委举办的中国故事“重庆祥云小屋”文化艺术展,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和文化部颁发荣誉证书;2010年,作品《盗令出关》在中国(潍坊)第三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暨全国木版年画联展中获金奖;2011年,获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颁发特殊贡献奖,同年,被授予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4年,获第四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组委会评选金奖;2016年,在云南省“文化遗产日”活动中获金奖;2017年,被聘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小师傅中国非遗传承公益课堂”特聘授业导师;2018年5月,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随着名气的扩大,很多高校组织学生前来交流学习,国内媒体也争相采访报道他的事迹,然而在数不清的奖项和荣誉面前,他却如那年画般,永远展现着最古朴纯真的色彩,保持着对手艺的热爱,坚持着他那份传承的初心。

将“年味”传承下去

今年已经53岁的徐家辉有一件心事,就是如何将梁平木版年画更好地传承下去。

由于徐家辉坚持用最原始的方法制作木版年画,每幅年画至少要耗时一个月才能完成,一年下来,只能做几十幅,卖画的收入也只能维持正常生活。

“现在来买年画的基本都是收藏,所以销量不高,并且我自己的生产能力也十分有限。一幅大点的年画虽然能卖几千元,但是雕刻木版都要两三个月。”徐家辉说,目前,跟着他一起做年画的只有他的妻子,儿子放假时也会来做一些,虽然也想请一个工人,但还是担心资金问题。

制作年画带不来大富大贵,想要传承就必须找到一些真正热爱它的人。“也有很多学习美术的年轻人来拜访学习,但他们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了解民间艺术,真正要从事这门手艺的人还是非常少的,大多只是学几天就走了,我去学校教的也终究不够全套。”徐家辉流露出忧虑的神色。

他心里盘算着,今年筹一些资金开一间传习所,让喜欢梁平木版年画的人前来体验学习,将最原汁原味的梁平木版年画传承下去。

徐家辉正在查看刚印刷好的年画自然风干情况

徐家辉正在刻版

徐家辉正在为游客讲解木版年画发展历史

[责任编辑: 罗昊]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