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要大保护、微开发、巧利用 四区县一把手:坚决站好生态环保岗
导航

长江经济带要大保护、微开发、巧利用 四区县一把手:坚决站好生态环保岗

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2019-03-11

昨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举行第五场记者会。记者会上,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南岸区委书记郑向东、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就“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介绍了各自区县的经验和做法。

全国人大代表、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

保护母亲河,渝中区坚定站好岗哨

记者会上,黄玉林表示,不搞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搞大拆大建,要坚定站好保护母亲河、生命河的“渝中岗哨”。

“渝中区虽然面积小,但是在长江经济带的保护与开发中是很重要的一环。”黄玉林介绍,渝中拥有长江岸线和嘉陵江岸线19.1公里,其中长江岸线8.8公里,经过近年来的“退二进三”“进三强三”,形成了以现代金融、高端商贸、专业服务、文化旅游、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为主的产业体系。2018年第三产业占比达96.8%,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不是就不会对长江沿岸造成污染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渝中区旅游很火,也带动了餐饮行业的发展,有人说发展餐饮业会带来污染。”黄玉林说,关键在治理。今年渝中区将大力开展餐饮污染的治理工作,“长江经济带的保护与开发是为了老百姓更好地生活,决不能让这些污染破坏了城市的品质。”

地处长江之滨的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是重庆历史文脉传承最完整、文化遗产最富集的地方,它该如何实现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呢?

黄玉林说,“母城”是一种文化,一条老街就有一个老重庆故事,渝中区要大力抓好“母城”文化建设,把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进一步提升“母城”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过去一年,渝中区大力推进“母城”文化保护、展示、传播“三大工程”,“九开八闭”老城墙、东华观藏经阁、白象街、抗建堂等一批文物以及蜀绣、烙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妥善保护。深度推进“文商旅城”融合发展,高品质打造了十八梯、民国印钞厂、山城巷等一批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和特色老社区,“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入到城市风貌中,让居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黄玉林说。

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

涪陵沿江化工企业今年全部关停搬迁

“涪陵区2018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3天,同比增加22天,长江、乌江涪陵段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记者会一开始,周少政就列出了一组数据。

“涪陵是化工产业比较多的一个区。保护好长江母亲河,最重要的就是长江沿岸的化工企业的关停搬迁。”周少政介绍,截至目前,涪陵区还剩下一家央企化工企业没有搬迁,今年内这家央企将全面停产并搬迁。

周少政介绍,涪陵区目前的做法是将全区的化工企业全部搬迁到白涛工业园区,还长江沿岸干净整洁和生态平衡。同时,化工企业集中到园区后,还将提高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把化工园区打造成为绿色园区。

周少政介绍,涪陵正在构筑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目前,涪陵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2%,境内长江两岸第一道山脊线内实现了应绿尽绿。

2018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涪陵综保区方案,涪陵正加速推进硬件建设、招商引资等相关工作,预计今年9月正式封关运行。

涪陵将按照把综保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的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把涪陵综保区打造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开放平台、重庆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西部地区独具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基地。

此外,涪陵将按照“发展新科技、培育新产业、打造新业态、构筑新动能”的思路,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高新区重点发展以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健康食品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以新能源智能汽车、页岩气装备、高精密关键零部件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集成电路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形成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格局。

力争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家,研发机构达到80家,科技服务机构达到50家,双创孵化载体数量达到25家。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创新创业高地和绿色发展示范区。

周少政介绍,在人才方面,涪陵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筑巢引凤、招贤纳士,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涪陵区完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和培养办法,近两年区内新引进博士200余名。

与此同时,培养技能人才。依托区内3所高校及6所中职院校,积极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与重点产业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有力满足了区内重点企业用工需求。

在乡村人才方面,用好用活“三支一扶”等政策,进一步充实大学生村官、农村本土人才队伍,吸纳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进村支两委班子,大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工匠、农村经纪人、农业产业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一大批优秀人才走进农村施展才华、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南岸区委书记郑向东:

广阳岛打造立体“富春山居图”

记者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岸区委书记郑向东表示,南岸区要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全力建设“生产、生活、生态”最优空间,“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市,努力实现“南岸起风景”。

“南岸地处大都市区,生态环境更敏感、更脆弱、更宝贵,也更容易被感知、更让市民向往。为此,我们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突出规划与自然相生共融。”郑向东介绍,南岸区围绕“望山、理水、留空、融合、宜人”思路,充分利用两山绵延、江河环布的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让建筑布局、风貌、色彩和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和谐共生,展现依山傍水、城林交融的城市个性,让群众开门见山、推窗见绿、四季见花,可谓是“半城山水半城绿”。

“很多人都关注的广阳岛的开发建设,我们坚持谋定后动,宁愿不开发、也不乱开发,宁愿晚开发、也不急开发,给未来发展战略留白。”郑向东表示,在规划定位尚未明确之前,南岸区在岛上严管控、零开发,在周边做铺垫、打基础,全面摸清山体、水系、物种、人文等本底资源。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发展定位和“长江生态文明创新实验区”规划定位,大保护、微开发、巧利用,突出岛内生态优先、岛外绿色发展,以岛带湾、以湾护岛、岛湾一体。

“还将通过立法来保护广阳岛。”郑向东表示,未来的广阳岛将是一幅现实立体的“富春山居图”、一颗璀璨夺目的“生态明珠”。

“守护好大自然赋予南岸的这片好山水,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郑向东介绍,南岸区聚焦长江、南山、迎龙湖等重点区域,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南岸区高水平编制《水秀南岸起风景》规划,全面梳理水系资源,推动水、城、景高度融合。深入推进“河长制”,依法取缔长江沿线餐饮船舶12艘,启动沿江排水口整治,开展“两江四岸”消落区整治。建成南滨路25公里滨江亲水带,成为城市最靓风景线。

“我们精心守护好南山生态屏障。”郑向东举例,全面启动南山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完成闭矿区生态修复11.9公顷,拆除违法建筑34.6万平方米,关停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9户。高品质策划南山城市山地公园,致力打造“看见重庆、自在南山”的城市最美观景台。“我们以乡村生态振兴联动农旅融合发展,建成364公顷、主城最大的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着力打造集湿地保护、环境调节、休憩观光为一体的大都市区生态旅游新坐标。”

生态治理的红利逐步释放,全区主要生态指标持续向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创历史新高,群众普遍感觉环境变得山清水秀、城市变得文明有序。

面对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南岸区将构建“大生态、大数据、大健康”现代产业体系,走深走实“两化路”。

“南岸区的大生态产业,以环保、文旅为基础,统筹推进国家全域旅游先行区建设,旅游收入增长38.2%,环保产业蓄势待发,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郑向东介绍,南岸区的大数据产业则以智能产业为基础,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全市战略,产业规模超过800亿元。

同时,南岸区还以生物医药为基础,大力推进重庆市大健康集聚示范区建设,积极构建集高层次研发机构人员、高水平代工厂、高效率流通营销渠道于一体的产业生态,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

决不能将三峡的明珠毁在这一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

记者会上,李春奎为记者们读起一首首描述巫山的诗歌。

他说,从古至今,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巫山,让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传世经典,不能将长江三峡中的这一颗明珠浪费在这一代人手中。

“近年来,巫山做好‘水文章’、念好‘山字经’,让很多村民吃上‘旅游饭’、种上‘摇钱树’,推动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李春奎说,一江碧水是库区流淌的“血液”,“两岸青山”是三峡健美的体格。

为此,一年来,巫山着重处理好河流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占补平衡,有效管控长江自然岸线开发利用强度,长江巫山段自然岸线保有率达90.1%;同时,巫山2018年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营造林29.2万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56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58%。

长江经济带的保护让巫峡大地“颜值”更高,“气质”更佳,而百姓也靠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走上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道路。

李春奎说,巫山因地制宜,在石漠化土地上大力发展脆李产业,将脆李产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1+3+2”的产业发展体系,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完成脆李栽植22.05万亩,实现脆李年产量8.5万吨、实现年产值8.1亿元。

“除了巫山脆李,三峡红叶是巫山的另一张靓丽名片。”李春奎介绍,2018年,巫山新增规模红叶4万亩,到2020年可达20万亩。巫山红叶节已连续举办了12年,累计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成为全国红叶品种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地区。

李春奎表示,巫山因江而生、因江而起,也必须因江而美、因江而兴。如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成为巫山人的普遍共识,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已成为行动自觉。下一步,巫山将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让八方宾朋来巫山“行千里·致广大”。

上游新闻特派记者 罗永攀 张瀚祥 北京报道

上游新闻记者 邹飞 摄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长江经济带要大保护、微开发、巧利用 四区县一把手:坚决站好生态环保岗

2019-03-11 09:24:43 来源: 0 条评论

昨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举行第五场记者会。记者会上,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南岸区委书记郑向东、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就“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介绍了各自区县的经验和做法。

全国人大代表、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

保护母亲河,渝中区坚定站好岗哨

记者会上,黄玉林表示,不搞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不搞大拆大建,要坚定站好保护母亲河、生命河的“渝中岗哨”。

“渝中区虽然面积小,但是在长江经济带的保护与开发中是很重要的一环。”黄玉林介绍,渝中拥有长江岸线和嘉陵江岸线19.1公里,其中长江岸线8.8公里,经过近年来的“退二进三”“进三强三”,形成了以现代金融、高端商贸、专业服务、文化旅游、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为主的产业体系。2018年第三产业占比达96.8%,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不是就不会对长江沿岸造成污染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渝中区旅游很火,也带动了餐饮行业的发展,有人说发展餐饮业会带来污染。”黄玉林说,关键在治理。今年渝中区将大力开展餐饮污染的治理工作,“长江经济带的保护与开发是为了老百姓更好地生活,决不能让这些污染破坏了城市的品质。”

地处长江之滨的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是重庆历史文脉传承最完整、文化遗产最富集的地方,它该如何实现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呢?

黄玉林说,“母城”是一种文化,一条老街就有一个老重庆故事,渝中区要大力抓好“母城”文化建设,把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进一步提升“母城”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

过去一年,渝中区大力推进“母城”文化保护、展示、传播“三大工程”,“九开八闭”老城墙、东华观藏经阁、白象街、抗建堂等一批文物以及蜀绣、烙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妥善保护。深度推进“文商旅城”融合发展,高品质打造了十八梯、民国印钞厂、山城巷等一批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和特色老社区,“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入到城市风貌中,让居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黄玉林说。

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

涪陵沿江化工企业今年全部关停搬迁

“涪陵区2018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3天,同比增加22天,长江、乌江涪陵段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记者会一开始,周少政就列出了一组数据。

“涪陵是化工产业比较多的一个区。保护好长江母亲河,最重要的就是长江沿岸的化工企业的关停搬迁。”周少政介绍,截至目前,涪陵区还剩下一家央企化工企业没有搬迁,今年内这家央企将全面停产并搬迁。

周少政介绍,涪陵区目前的做法是将全区的化工企业全部搬迁到白涛工业园区,还长江沿岸干净整洁和生态平衡。同时,化工企业集中到园区后,还将提高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把化工园区打造成为绿色园区。

周少政介绍,涪陵正在构筑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目前,涪陵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2%,境内长江两岸第一道山脊线内实现了应绿尽绿。

2018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涪陵综保区方案,涪陵正加速推进硬件建设、招商引资等相关工作,预计今年9月正式封关运行。

涪陵将按照把综保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的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把涪陵综保区打造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开放平台、重庆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西部地区独具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基地。

此外,涪陵将按照“发展新科技、培育新产业、打造新业态、构筑新动能”的思路,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高新区重点发展以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健康食品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以新能源智能汽车、页岩气装备、高精密关键零部件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集成电路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形成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格局。

力争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家,研发机构达到80家,科技服务机构达到50家,双创孵化载体数量达到25家。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创新创业高地和绿色发展示范区。

周少政介绍,在人才方面,涪陵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筑巢引凤、招贤纳士,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涪陵区完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和培养办法,近两年区内新引进博士200余名。

与此同时,培养技能人才。依托区内3所高校及6所中职院校,积极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与重点产业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有力满足了区内重点企业用工需求。

在乡村人才方面,用好用活“三支一扶”等政策,进一步充实大学生村官、农村本土人才队伍,吸纳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进村支两委班子,大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工匠、农村经纪人、农业产业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一大批优秀人才走进农村施展才华、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南岸区委书记郑向东:

广阳岛打造立体“富春山居图”

记者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岸区委书记郑向东表示,南岸区要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全力建设“生产、生活、生态”最优空间,“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市,努力实现“南岸起风景”。

“南岸地处大都市区,生态环境更敏感、更脆弱、更宝贵,也更容易被感知、更让市民向往。为此,我们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突出规划与自然相生共融。”郑向东介绍,南岸区围绕“望山、理水、留空、融合、宜人”思路,充分利用两山绵延、江河环布的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让建筑布局、风貌、色彩和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和谐共生,展现依山傍水、城林交融的城市个性,让群众开门见山、推窗见绿、四季见花,可谓是“半城山水半城绿”。

“很多人都关注的广阳岛的开发建设,我们坚持谋定后动,宁愿不开发、也不乱开发,宁愿晚开发、也不急开发,给未来发展战略留白。”郑向东表示,在规划定位尚未明确之前,南岸区在岛上严管控、零开发,在周边做铺垫、打基础,全面摸清山体、水系、物种、人文等本底资源。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发展定位和“长江生态文明创新实验区”规划定位,大保护、微开发、巧利用,突出岛内生态优先、岛外绿色发展,以岛带湾、以湾护岛、岛湾一体。

“还将通过立法来保护广阳岛。”郑向东表示,未来的广阳岛将是一幅现实立体的“富春山居图”、一颗璀璨夺目的“生态明珠”。

“守护好大自然赋予南岸的这片好山水,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郑向东介绍,南岸区聚焦长江、南山、迎龙湖等重点区域,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南岸区高水平编制《水秀南岸起风景》规划,全面梳理水系资源,推动水、城、景高度融合。深入推进“河长制”,依法取缔长江沿线餐饮船舶12艘,启动沿江排水口整治,开展“两江四岸”消落区整治。建成南滨路25公里滨江亲水带,成为城市最靓风景线。

“我们精心守护好南山生态屏障。”郑向东举例,全面启动南山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完成闭矿区生态修复11.9公顷,拆除违法建筑34.6万平方米,关停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9户。高品质策划南山城市山地公园,致力打造“看见重庆、自在南山”的城市最美观景台。“我们以乡村生态振兴联动农旅融合发展,建成364公顷、主城最大的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着力打造集湿地保护、环境调节、休憩观光为一体的大都市区生态旅游新坐标。”

生态治理的红利逐步释放,全区主要生态指标持续向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创历史新高,群众普遍感觉环境变得山清水秀、城市变得文明有序。

面对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南岸区将构建“大生态、大数据、大健康”现代产业体系,走深走实“两化路”。

“南岸区的大生态产业,以环保、文旅为基础,统筹推进国家全域旅游先行区建设,旅游收入增长38.2%,环保产业蓄势待发,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郑向东介绍,南岸区的大数据产业则以智能产业为基础,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全市战略,产业规模超过800亿元。

同时,南岸区还以生物医药为基础,大力推进重庆市大健康集聚示范区建设,积极构建集高层次研发机构人员、高水平代工厂、高效率流通营销渠道于一体的产业生态,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

决不能将三峡的明珠毁在这一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

记者会上,李春奎为记者们读起一首首描述巫山的诗歌。

他说,从古至今,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巫山,让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传世经典,不能将长江三峡中的这一颗明珠浪费在这一代人手中。

“近年来,巫山做好‘水文章’、念好‘山字经’,让很多村民吃上‘旅游饭’、种上‘摇钱树’,推动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李春奎说,一江碧水是库区流淌的“血液”,“两岸青山”是三峡健美的体格。

为此,一年来,巫山着重处理好河流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占补平衡,有效管控长江自然岸线开发利用强度,长江巫山段自然岸线保有率达90.1%;同时,巫山2018年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营造林29.2万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56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58%。

长江经济带的保护让巫峡大地“颜值”更高,“气质”更佳,而百姓也靠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走上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道路。

李春奎说,巫山因地制宜,在石漠化土地上大力发展脆李产业,将脆李产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1+3+2”的产业发展体系,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完成脆李栽植22.05万亩,实现脆李年产量8.5万吨、实现年产值8.1亿元。

“除了巫山脆李,三峡红叶是巫山的另一张靓丽名片。”李春奎介绍,2018年,巫山新增规模红叶4万亩,到2020年可达20万亩。巫山红叶节已连续举办了12年,累计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成为全国红叶品种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地区。

李春奎表示,巫山因江而生、因江而起,也必须因江而美、因江而兴。如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成为巫山人的普遍共识,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已成为行动自觉。下一步,巫山将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让八方宾朋来巫山“行千里·致广大”。

上游新闻特派记者 罗永攀 张瀚祥 北京报道

上游新闻记者 邹飞 摄

[责任编辑: 谭周]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