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人来开展 让人能够潜心从事科技和创新活动
导航

王志刚: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人来开展 让人能够潜心从事科技和创新活动

来源:新华网/中国政府网2019-03-11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1日(星期一)8时45分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副部长李萌、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贺德方、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网闪电新闻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绝不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请问,科技部接下来将会有哪些硬招实招,简除烦苛,让科研人员不再为编制以及身份,还有日常中的填表报销所累,可以让他们一心一意地攻主业,搞创新?谢谢。

科技部部长 王志刚:

谢谢你的问题。过去的一年,或者再往前追溯,科技体制改革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盘子里面是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通过这些年不断地去研究国际科技发展大势,认真研究中国科技的一些特色,我们自己怎么发展,我们走什么道路。第三个要研究,现在所处的阶段,包括全球,包括中国进入新时代,这个阶段有什么特点,来确定我们科技发展的目标、科技发展的任务及重点。当然,我们知道,科技是面对生产力,改革对着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服从并且能动于生产力。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也就是把生产力、生产关系在科技领域的关系处理好。

我们在科技体制改革这一块,主要是围绕人来开展。我们知道,整个科研活动、创新活动,人是主体,是一群有知识、有技能、有科学精神、有科学方法、养成科学习惯、愿意终生追求科学和创新的这样一批人的活动,这是重点。所以我们围绕人来展开改革,让这批人能够潜心从事科技和创新活动。去年我们推动了“三评”改革。科技人才怎么评?科研机构、企业、研究院所怎么评?科研项目怎么评?科技部持续做了很多年,跟相关部门一起,使得评价更科学。

怎么让科研人员有更好的科研环境,比如说帽子、牌子、报销、填表等等方面有很多困扰。所以科技部和相关部门一起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七项行动,使得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能够落地。感谢你们媒体,最近在各项简政放权改革成果措施落地方面,我们推进这七项活动的落地获得了94以上的高分,按照85以上算优秀的话,你们给我们打了优秀,感谢你们,这是媒体的评价。也就是说,我们这项工作做到点子上了,大家关注,所以才会有评价。如果大家都不关注,就不可能去评价,可能作为科技部来讲,就没有把问题抓准。学问学问,学着问问题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说明我们把问题还是找到了。第二,回答这个问题方面,你们给了我们94分,说明我们做得还是基本对路了。当然,整个科研人员的获得感还不仅仅在此,烦恼也不仅仅在此,所以我们会更好地做这方面工作。

另外还有个问题,文件下了,政策发了,一些措施也都明确了,但是知晓度不够高,特别是像现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都非常发达的时代,传播好像还显得慢一点,这个慢可能是我们宣传的力度还不够,有些人还不知道。实际上一项政策的落地,从科技部到各个大学、到研究院所、到企业应该怎么落实,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链条。同时,如果我是科研人员,我也会找我的所长、校长,你看现在国家都有这个政策了,我们学校准备怎么办?这就是自下而上的。总的来讲,我们想用多种方式,使大家知晓政策,知晓是能够落实的前提。

另外,还有政策的协同。有的政策和政策之间可能有点打架,或者有的改了有的还没改。这件事我们正在和相关部门一起梳理,有些可能要改动一些既定的政策,使它们能够一致起来,这样就不会让我们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的领导,不会让科研一线的人员无所适从,按照这个是对的,按照那个又不对了。现在有些部门已经开始做了,把政策一致起来。近期,通过跟这些校长、教授们的交谈中间发现是有效果的。同时,我们也会把加强指导和检查督促结合起来,哪些方面可能对政策的理解需要进一步阐述,哪些在执行方面需要加以指导,需要部门担责任的,我们要担起来。但同时,也要推动政策的落实,这样才使得我们科技人员能够真正享受到政策,不唯身份、不唯编制,这些又涉及事业单位改革的事情,因为很多研究院所、高校都是事业单位。但是我们在科技项目、资金的支持和服务方面,已经打破了事业企业之分、身份之分,我们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既有在大学、科研院所的,也有在企业的,项目大家都可以申请。所以这一点上,参与国家科技项目方面,如果还有在身份、编制方面受影响的,大家提出来,我们会认真研究,把问题解决。总的来讲,全社会每个成员只要愿意去参与科研,参与创新,我们都是尽量把渠道疏通好,谢谢。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王志刚: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围绕人来开展 让人能够潜心从事科技和创新活动

2019-03-11 15:03:52 来源: 0 条评论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1日(星期一)8时45分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副部长李萌、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贺德方、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网闪电新闻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绝不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请问,科技部接下来将会有哪些硬招实招,简除烦苛,让科研人员不再为编制以及身份,还有日常中的填表报销所累,可以让他们一心一意地攻主业,搞创新?谢谢。

科技部部长 王志刚:

谢谢你的问题。过去的一年,或者再往前追溯,科技体制改革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盘子里面是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通过这些年不断地去研究国际科技发展大势,认真研究中国科技的一些特色,我们自己怎么发展,我们走什么道路。第三个要研究,现在所处的阶段,包括全球,包括中国进入新时代,这个阶段有什么特点,来确定我们科技发展的目标、科技发展的任务及重点。当然,我们知道,科技是面对生产力,改革对着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服从并且能动于生产力。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也就是把生产力、生产关系在科技领域的关系处理好。

我们在科技体制改革这一块,主要是围绕人来开展。我们知道,整个科研活动、创新活动,人是主体,是一群有知识、有技能、有科学精神、有科学方法、养成科学习惯、愿意终生追求科学和创新的这样一批人的活动,这是重点。所以我们围绕人来展开改革,让这批人能够潜心从事科技和创新活动。去年我们推动了“三评”改革。科技人才怎么评?科研机构、企业、研究院所怎么评?科研项目怎么评?科技部持续做了很多年,跟相关部门一起,使得评价更科学。

怎么让科研人员有更好的科研环境,比如说帽子、牌子、报销、填表等等方面有很多困扰。所以科技部和相关部门一起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七项行动,使得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能够落地。感谢你们媒体,最近在各项简政放权改革成果措施落地方面,我们推进这七项活动的落地获得了94以上的高分,按照85以上算优秀的话,你们给我们打了优秀,感谢你们,这是媒体的评价。也就是说,我们这项工作做到点子上了,大家关注,所以才会有评价。如果大家都不关注,就不可能去评价,可能作为科技部来讲,就没有把问题抓准。学问学问,学着问问题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说明我们把问题还是找到了。第二,回答这个问题方面,你们给了我们94分,说明我们做得还是基本对路了。当然,整个科研人员的获得感还不仅仅在此,烦恼也不仅仅在此,所以我们会更好地做这方面工作。

另外还有个问题,文件下了,政策发了,一些措施也都明确了,但是知晓度不够高,特别是像现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都非常发达的时代,传播好像还显得慢一点,这个慢可能是我们宣传的力度还不够,有些人还不知道。实际上一项政策的落地,从科技部到各个大学、到研究院所、到企业应该怎么落实,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链条。同时,如果我是科研人员,我也会找我的所长、校长,你看现在国家都有这个政策了,我们学校准备怎么办?这就是自下而上的。总的来讲,我们想用多种方式,使大家知晓政策,知晓是能够落实的前提。

另外,还有政策的协同。有的政策和政策之间可能有点打架,或者有的改了有的还没改。这件事我们正在和相关部门一起梳理,有些可能要改动一些既定的政策,使它们能够一致起来,这样就不会让我们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的领导,不会让科研一线的人员无所适从,按照这个是对的,按照那个又不对了。现在有些部门已经开始做了,把政策一致起来。近期,通过跟这些校长、教授们的交谈中间发现是有效果的。同时,我们也会把加强指导和检查督促结合起来,哪些方面可能对政策的理解需要进一步阐述,哪些在执行方面需要加以指导,需要部门担责任的,我们要担起来。但同时,也要推动政策的落实,这样才使得我们科技人员能够真正享受到政策,不唯身份、不唯编制,这些又涉及事业单位改革的事情,因为很多研究院所、高校都是事业单位。但是我们在科技项目、资金的支持和服务方面,已经打破了事业企业之分、身份之分,我们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既有在大学、科研院所的,也有在企业的,项目大家都可以申请。所以这一点上,参与国家科技项目方面,如果还有在身份、编制方面受影响的,大家提出来,我们会认真研究,把问题解决。总的来讲,全社会每个成员只要愿意去参与科研,参与创新,我们都是尽量把渠道疏通好,谢谢。

[责任编辑: 谭周]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