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0 期
第 610 期
我们都是“90后”——爱玩军事游戏的小伙和抗美援朝老兵
“咚”“咚咚”……
敲门声持续了半分钟左右,一个高瘦的老人才披着大衣,颤巍巍地开了门。从门缝里看到来人,他浑浊的双眼亮了起来:“小张,你又来啦!”
“李爷爷,您家里菜还有吗?” 张子轩赶紧搀扶着老人到屋子中间的沙发上坐下。“有,有!”“您上次说找到了年轻时的照片,给我看下嘛?”“来,来……”取出照片,一老一小乐呵呵地摆起了龙门阵。
91岁的李金山虽然记忆衰退,但对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事儿却记得很清楚。拿着照片,他无数次地对面前的年轻人讲述着记忆里的那些碎片:“1949年的时候,我去参军……后来在璧山集合,准备出发……”
张子轩为91岁的李金山戴口罩。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佘振芳 摄
其实,这些片段张子轩早已烂熟于心,但他仍耐心地听着,还不时见缝插针问几句:“您那会儿可真精神!有一米八几吧?”“那可不……”老人脸上浮现出了孩子般得意的笑。
“我们俩都是‘90后’。”张子轩开玩笑地告诉记者。今年22岁的他身材高大,头戴一顶黑色冷帽,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笑起来有些腼腆。私下里,他像其他男生一样喜欢打游戏,军事类游戏没少玩。然而这样一个大男孩怎么会选择来做志愿者呢?其实也算机缘巧合,高考时他没能入读第一志愿,被调剂到社会工作专业,四年下来,张子轩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专业。
从小不错的家境和独立的性格,让张子轩在选择就业时坚定了一个想法: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人。去年夏天,大学毕业后,当得知金山街道民心佳园社区“幸福来敲门”志愿者队伍在招人时,他立即前来申请。
“看到这么年轻的小伙子来做志愿者,我们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有年轻人来,担心的是怕他适应不了。”幸福来敲门志愿者队的队长刘易恬说道。但她发现,很快张子轩就和他“认领”的几位老人情如祖孙。
问起其中诀窍,张子轩有点不好意思:“主要是注意一些细节吧,有人说老人脾气古怪,但其实很多时候,陪伴他们,只需要坐在旁边静静地聆听就够了。”
在张子轩眼中,这大半年的志愿服务经验,对自己非常重要。他打算是一边从事志愿者工作,一边准备出国留学,至于专业,他都想好了,“继续读这个专业吧,毕竟这个领域太缺年轻人了,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啊!”
我给别人当女儿,别人也给我妈当“女儿”——风风火火的“广场舞大妈”
“咚”……
8栋1楼,汤显明家的门才敲了一下就开了——或许因为他是盲人,对声音格外敏感。
吴秀珍一进门,就熟悉地摸到了墙上的开关,打开了房间里的灯:“汤大哥,我给你把灯开起哈!”
“快坐快坐!”汤显明一边招呼吴秀珍去沙发坐着,又连忙摸索着要去倒茶。
吴秀珍照顾失明的汤显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佘振芳 摄
“大哥你别动,我自己来!”吴秀珍按下他的肩膀,熟门熟路地检查着他家里的各种日用品,看看米面粮油还够不够。“这个袋子是我们上次拿来的,你为啥子没开啊?”吴秀珍拿起一袋豆奶,问道。
“我不晓得啷个吃。”汤显明回答说。
“哎呀!你看我粗心的!”吴秀珍快手快脚地撕开袋子,取出一小袋,递给汤显明,“你摸一下,从旁边撕开,倒进杯子里,用水泡开就可以了!”说完又补充一句,“这个是甜的,你不用加糖!”
“晓得了!”汤显明露出笑容,频频点头。
69岁的汤显明失明多年,曾经非常沉默寡言,自从吴秀珍结对照顾他之后,他人也变得开朗了,愿意说话了。
汤显明虽然看不见,却极爱干净,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的,但洗窗帘、洗被子这些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吴秀珍便时常上门给他拆洗。买菜不方便,吴秀珍每周二固定给他买好送上门,家里包了饺子煮了绿豆汤,她都不忘记给他端上一份。
“其实就是邻居之间搭把手的事儿!”吴秀珍个头不高,身材微胖,脸上常带笑容,干起活来风风火火。她喜欢跳广场舞,从跳舞的姐妹那里听说,社区有很多独居老人,社区人手不够,照顾不过来,她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
吴秀珍不仅和另外两名志愿者一起承担9栋楼里17户独居老人的照顾服务,还带动了自己的家人。遇到需要体力的活儿,她就喊上丈夫一起;逢年过节,她还带上一对双胞胎孙女给老人们唱歌跳舞,逗得老人们哈哈大笑。
“我只是做了点简简单单的事,这些老人们却非常重视,把我当亲女儿、亲姐妹一样。”吴秀珍乐呵呵地说,“我妈也有九十多岁了,在大足和我兄弟住一起,身体还不错,就是离我远了点。我就想着,有力气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万一我妈需要人帮的时候,也会有人愿意像女儿一样去帮她,这就够了!”
爱管“闲事”的老党员——身患帕金森22年却没瘫痪,因为我停不下来
“老吕,你们来啦!”
19栋的一户人家,大门敞开着,穿着一身新衣的胡婆婆远远地就迎了出来。
“你还是要把门关起哟!”“怕啥子!邻居们都好得很!”胡婆婆转了个身,招呼大家坐下。
“高血压的药还够用吗?”“够了够了,老吕我跟你们说,我前几天回了趟巴南老家,变化才叫大呢……”胡婆婆打开了话闸子,一发不可收拾。
吕庭高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为胡婆婆送菜。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佘振芳 摄
胡婆婆口中的“老吕”,全名叫吕庭高。今年74岁的他,头发花白,因为患有帕金森综合症,他的手总是抖个不停,走起路来整个人往前冲。
按道理来说,他应该属于被照顾的对象。可老吕偏偏闲不下来,好几年前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社区大小事都冲在前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爱管闲事”。
前几天的一个中午,老吕家里的饭刚摆上桌子,29栋的独居老人刘世通就给他打来电话,说自己没力气了,家里没吃的。吕庭高顾不得吃饭,马上出门去超市买了鸡蛋、冬瓜等送上门,才回家吃饭。
49栋的周婆婆,每天都要下楼去捡废品,疫情期间,吕庭高天天打电话劝她别出门,还给她送了5只口罩。
73岁的曾承凯,疫情期间没法交水电费,担心家里停水停电,吕庭高听说后跑了四五次,才帮他预存了保证金,交好了费用。
52栋的董婆婆厨房漏水了,一个电话过来,吕庭高赶紧帮她查物业管理等电话,联系工作人员上门帮忙维修……
“我的电话他们都晓得。”疫情一开始,吕庭高就主动找到社区,申请加入排查队伍,挨家挨户上门摸排情况。上门时,遇到独居的老人,他就特意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让大家有事就打电话。
“我是党员嘛!就应该冲在一线。”有着40年党龄的吕庭高,直言自己年轻时因家里穷读不起书,是国家给了助学金才能完成中学学业。
由于患病的缘故,吕庭高每次回到家,后背都被汗湿透了,但他却毫不在意:“你能看出来我得了帕金森22年了吗?连医生都不敢相信!他们说像我这个病,到了后期不是瘫痪就是痴呆,我为啥子现在还好好的?我觉得就因为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做!”
一对一,心连心——每个人都不是被遗忘的孤岛
像张子轩、吴秀珍、吕庭高这样的志愿者,“幸福来敲门”队伍里还有很多,大部分人都是社区的热心居民。
“没有他们真的不行!”队长刘易恬感叹道,民心佳园社区是重庆最早的公租房小区,一共55栋,5万多居民,其中独居空巢老人有120户167人。他们年龄都在65岁以上,有的身有残疾,有的患慢性病,虽然平时还可以下楼串串门聊聊天,但疫情期间却只有独自呆在家里,而这样精神上的孤独其实是最可怕的。
2015年,“幸福来敲门”志愿者队伍成立了。借鉴网格化管理模式,几个住得较近的志愿者自发组队,包干了附近的几栋楼。“通过这个方法,160多名志愿者和社区120户空巢独居老人基本实现了’一对一’帮扶全覆盖。”刘易恬介绍,“除了定期上门,我们还有个幸福热线,24小时随时开机。尤其是疫情期间,很多老人有特别的需求,比如口罩没了、怀疑自己感染了、头发长了要理等等,都可以随时打电话,接到电话,我们就安排就近的志愿者和社工一起上门,为他们解决问题。”
独居老人不是一座被遗忘的孤岛,门开了,带来的不仅是牵挂、惦记,还有琐碎却又温暖的幸福,这就是“幸福来敲门”。
(应受访者要求,张子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