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1 期
第 611 期
一线冲锋的“张妈”:40天里她做了33场防控讲座和11份院感方案
3月6日晚上8点,刚写完“疫情期间非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服务管理工作方案”的张为华,还没来得及吃晚饭。
作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感科副主任护师、重庆赴孝感支援队巡回专家组成员,看上去瘦瘦弱弱的张为华,做起事来却是风风火火事无巨细,总是冲锋在前。来孝感的40多天里,她为2886名医务人员作了33场新冠病毒感染防控讲座,编写了11份院感制度及方案,督查了8家医院,她像一个“钢铁战士”般连轴转 ,每天忙得脚不着地。
从1月26日首批医疗队员抵达孝感工作开始,张为华对队员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们保护患者,我们保护你们”。从事院内感染防控工作14年的她,为每批来到孝感的医疗队员开展上岗前的防控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对每位队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分组进行穿脱防护服考核时,哪怕小到一根发丝露在外面、脱口罩时系带颤动一下,都会被张为华“一票否决”,而考核不合格是无法进入隔离区工作的。
“只有全方位做到科学防护、才能保障自己安全,救治更多的患者。”正是这样的“严苛”,张为华和她的14名队友们一起,交出了重庆医疗队至今都是零感染的成绩单。
除此之外,张为华和团队成员还要对重庆医疗队进驻支援的7家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进行逐一走访检查,了解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放射检查和隔离病区的管理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协助当地医院解决,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能力。
虽然每天几乎超负荷的工作,但在张为华的脸上,却很少看到她疲乏的神情。面对队员和同事,她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那份温柔亲切,让熟悉她的年轻同事都爱叫她“张妈”。如今,随着疫情的向好发展,张为华又多了一项新工作,帮助当地医院逐步、有序恢复正常医疗秩序。 “分诊台的设置下来我们再讨论、优化一下。”从3月5日起,张为华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开启了新一轮的忙碌。
门诊要恢复,首先就要科学设置好预检分诊口和病人通道,尽早识别新冠肺炎感染者,避免交叉感染扩大病毒传播。为此,张为华把自己模拟成患者,现场反复体验就诊流程,一边走一边记下各风险点,调整之后再走、再调整,循环往复直到风险降到最低。
在工作中,张为华总是独当一面;在家庭中,她则备受丈夫宠爱。提起丈夫,张为华眉眼含笑。来孝感这些日子,是夫妻俩结婚25年来分别最长的时光。每天晚上10点多,两人雷打不动都要视频连线一会儿。遇到张为华忙不过来要加班,老公总会多嘱咐两句注意身体,再为她加油打气。
“昨天,我把上个月报给单位的工作量也发给了老公。他看着满满的表格,一直夸我能干。”话语之间,张为华一下子就柔软了起来,成了那个备受宠爱的妻子。
后方出力的“孙姐”:几副担子一肩挑 她说疫情面前不能退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到中年的孙琳总算是彻底体会到上有老下有小、既主内又主外的紧张和压力。她把时间分割成以每小时计算,每个时间点都有新的任务。
随着企业陆续复工,作为重庆市女企业家协会秘书长,负责协会日常事务的孙琳要及时传达政府复工政策,引导会员企业有序复工;同时作为重庆精通一心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她还要负责酒店方方面面的运营管理;丈夫作为医生随陆军军医大学第二批医疗队出征武汉,家里照顾老人和9岁儿子的担子落在孙琳一个人的肩头。
这场被她称为后方的战疫,从大年初一便开始了。
1月25日晚,还在云南休假的孙琳便开始搜集疫情防控资料。她觉得,这场疫情来得突然,许多事不能等必须提前筹划。屋内家人们在团聚欢笑过春节,孙琳却一个人来到室外反复思索着,自己到底能做些什么?
事不宜迟,为了第一时间向协会会员发出倡议,孙琳开始制作和修改倡议海报,一不留神忙完已是凌晨一点多。回想当时的情形,孙琳坦言:“疫情初期大家还不是很清楚情况,因此我们就想用这样的形式,号召大家投身到战疫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几天后,当她发起捐款捐物的号召时,很快便募集到善款十万余元。
在与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取得联系后,孙琳得知前线最缺的是医用物资,便与协会会长又开启新一轮八方找资源。每天30多个电话打得手机发烫:“亲戚、朋友,能想到的资源全都找了,看到有协会捐物,第一反应就是找到负责人问问对方有什么渠道。”
几番周折,协会购买到酒精500公斤、口罩20000个。如今,第一批10000个口罩已送达永川疾控中心,另外10000个口罩也在几天前送达湖北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
另一幅沉重的担子,则来自孙琳管理的永川精通一心酒店。经营企业多年,孙琳把诚信二字看得很重。2月8日元宵节,等到酒店最后一位客人离开,孙琳才决定关店休整。但这时,她接到永川中医院希望酒店能为医院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住宿安排的请求,打乱了孙琳的计划。
她爽快答应,但没想到,担心感染的员工纷纷请假说不想干。孙琳私下给酒店骨干做工作,她坦承:“这事思想转变不过来,硬要员工继续工作,也做不长久。”
第二天,员工来了十多人,第三天又少了几人……
她给这支留下来不足10人的团队,取名“酒店抗疫冲锋队”。孙琳一脸认真,这是来自后方的“冲锋”:“医生在一线抗疫,没有他们哪来的疫情结束。虽然我们不能在一线,但为一线医护人员搞好服务也是给抗疫做了贡献。”
田间抗疫的“谭主席”: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报恩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要注意呼吸道礼仪……”拨打谭启桂的电话,你会听到这样一则关于新冠病毒防治的广播彩铃。谭启桂说这是2月初特意下载的,方便村民们在给她打电话时收听。
谭启桂是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妇联主席,在抗疫防控期间,她把细节融入生活,哪怕只是电话接听前的短暂等时,也被她利用了起来。
1月28日,“宅”在家里的谭启桂看到抗疫一线的先进事迹报道,顿时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当天就在村委微信群里发了志愿者号召,并取名为‘贫困户义务服务队’。”谭启桂说,中益乡在2017年8月被确定为重庆市市级贫困乡,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2019年底终于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她说:“我们曾经是贫困户,我们脱贫了,该报恩了。”
“我家以前是种黄芪的,因为亲人患病,儿女上学,经济压力很大。”谭启桂说,眼看着黄芪要烂在地里了,她整夜整夜的睡不着。重庆市扶贫小微贷款的出台让她顺利借到5万元,运输、肥料和劳力一下子都解决了。同年,大女儿考上一所三本高校,重庆市贫困助学贷款拨了8000元,把学费也解决了。“拿到钱的一瞬间,我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从无计可施,到全部解决,这种突如其来的“幸福”让谭启桂由衷感恩。
疫情期间,谭启桂将志愿者队伍组织起来后,每天早上8点出门,挨家挨户登记信息、消毒,去40公里外的县城采购,生活物资到了还负责分配,扛70斤一袋的土豆也不在话下……每一天,她都在“快递员”“代购”“搬运工人”“消毒员”多个角色中随时切换,像一只不停歇的“陀螺”。
最近,谭启桂发现,村里的老人们开始在晚上9点后出门活动。从防疫知识、疫情现况和身体健康,每“逮”到一个,谭启桂都会好言相劝,常常在社区广场蹲守到晚上11点。为了表达对湖北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敬意,谭启桂还倡导村民自发捐赠了360斤中益土蜂蜜。她笑说,希望这些蜂蜜能给他们带去甜蜜。
“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报恩。”每当谭启桂累得快坚持不下去时,她都会这么告诫自己。在中益乡党委书记谭雪峰看来:“以谭启桂为代表的志愿者团队成员此前都是贫困户,曾经有难时他们感受到了国家的温暖,现在他们也是真心实意地想要回报这份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