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半|模拟的妈妈,真实的母爱
彩色居民楼前的大榕树下,一个看上去10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唱着歌。比同龄孩子更加纤细的双腿带着金属矫形器,沉重的医用器械与他小小的身躯显得格格不入。男孩身边,一位40多岁的女人正为他打扇。每当男孩忘词时,女人都会耐心地提醒。

四分半|模拟的妈妈,真实的母爱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姜念月 李袅/文 受访人/图 黄宇/主持

“妈妈,月亮之下,有了你,我才有家,离别半步即是天涯……”彩色居民楼前的大榕树下,一个看上去10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唱着歌。比同龄孩子更加纤细的双腿带着金属矫形器,沉重的医用器械与他小小的身躯显得格格不入。男孩身边,一位40多岁的女人正为他打扇。每当男孩忘词时,女人都会耐心地提醒。

男孩小名军军,女人名为谢纯萍,乍看之下他们像极了母子,却又并非真正的母子。军军是重庆市儿童福利院内众多孤儿中的一个,3岁那年,他见到了谢纯萍,他的模拟妈妈。

这栋彩色居民楼里,还住着23位像谢纯萍一样的模拟妈妈,她们把自己的丈夫甚至整个家庭搬到了楼里,为福利院的孤儿组建出一个个“模拟家庭”,一群模拟妈妈正拼尽全力,为孩子们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孩子们和模拟父母一起游玩时的照片。重庆市儿童福利院 供图

初心 造一个有父母和亲人的家

重庆市儿童福利院坐落在巴南区的景竹二村,院内爱心家庭居民楼位于青松翠竹,鸟语花香之处。2012年以前,谢纯萍从未想过会来这里。

“长线工作,要爱孩子”“亲生儿女已独立成人”“在重庆本地要有固定的居所,夫妻感情要好”……这是对申请爱心家庭的模拟妈妈提出的众多要求。谢纯萍在提出申请前,面对这一堆要求也曾陷入过思考,直到她在院内参观时看到有的孩子甚至连自主喝水都成问题,谢纯萍意识到,无论是从生活技能上还是心理抚慰上,代养这些孩子,远比代养普通孩子来得更困难。当天谢纯萍依然递交了申请书,但她回家的脚步却有些沉重。

儿子在上大学,丈夫有稳定工作,原本就有一个家,会有多少耐心去为别人重新创造一个家呢?那夜,谢纯萍失眠了,她觉得责任太重,重到不是仅靠同情心就能支撑下去的。

3个月后,谢纯萍接到了申请成功的电话,这意味着只要她愿意,次日就可以和丈夫搬到重庆市儿童福利院爱心家庭居民楼代养4名孤儿。

那是一个大晴天,天气炎热,谢纯萍和丈夫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进了那栋彩色的居民楼,穿过长长的走廊,找到位于二楼那套四室一厅的“家”。两口子满头大汗又无比忐忑。从这一刻开始,谢纯萍和丈夫将成为模拟妈妈和模拟爸爸,补足孩子们的家庭感。

后来有人问谢纯萍为什么还是下定决心去做了模拟妈妈,她想了很久才回答:“虽然他们都不是我生的,但命中注定我要当他们的妈妈。”

谢纯萍说的“他们”包括4个孩子:17岁的峰峰,14岁的杰儿,10岁的军军和4岁的云儿。

虽然经过了严格的培训,但谢纯萍依然没想到,让孩子认可的母爱从来都不简单。

这4个孩子中,军军是最敏感的,第一天看到这个“从天而降”的妈妈,孩子就表现出抗拒,吃饭的时候摔碗,晚上的时候尖叫,拒绝谢纯萍的任何触碰。疑惑的谢纯萍求助于社工后才知道,一直处于集体生活中的军军认为自己“失去”了那个被叫做“集体”的“家”。

怎么办?那就为他造一个家,家里有爱他的父母和亲人。

从那时起,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谢纯萍都会带军军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出去玩,并让他们跟自己回老家,把“外公、外婆、哥哥、表姐”等一众亲戚全都介绍给孩子们,告诉他们这里就是 “故乡”。

渐渐地,强烈的家庭代入感在军军心中“发芽”,军军看着这个自己仅咳嗽一声就会整宿陪伴他的阿姨,他开始接纳这个家。1年后,这个敏感的小男孩终于对谢纯萍磕磕巴巴地说:“妈妈,我是你生的。”那一刻,谢纯萍知道自己成功了,在那个小小的心里,她搭起了一座房子,一个始于模拟却真实存在的家。

模拟家庭的父母正带着孩子们做游戏。重庆市儿童福利院 供图

耐心 仅穿衣服这件事就要教13年

与寻常母亲不同,模拟妈妈们将日复一日地面对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的智力受损,有的身患疾病,十年如一日地耐心陪伴是对每个模拟妈妈的考验。

每天清晨5点半,爱心家园居民楼3号家庭的灯光就会准时亮起。紧接着细碎的流水声、锅碗的碰撞声和轻柔的走路声像一串音符奏响。从2007年起,苟焕碧就成了这户家庭的模拟妈妈,陆续代养了4个“儿女”。

“宝贝们吃饭了哦!”声音从厨房传到卧室。苟焕碧将鸡蛋、牛奶、煎饼等早餐摆上桌,接着脱下围裙走进卧室挨个催促孩子们起床。但只有17岁的亮亮和14岁的力儿才学会独立穿衣,13岁的俊俊和10岁的虹虹连衣服的正反面都还分不清。

仅穿衣服这件事就要教13年,这便是模拟妈妈们的与众不同。

发脾气、哭闹、挑食……孩子什么时候最难缠? “粘人的2岁、叛逆的3岁”这样的说法大多数母亲都知道,但她们会告诉自己“过去了”就好了。若这个阶段永远“过不去”呢?

苟焕碧就已经经历了13年。只是她没想到,比起重复数万次教孩子们学习生活技能,2020年伊始给了她一次最深刻的考验。

此前的春节,苟焕碧都会和丈夫把孩子们带回老家小住一段时间,去见见那些疼爱他们的长辈。今年在收拾行李时却接到重庆市儿童福利院的电话:为了抗疫防控的需要孩子不能外出了。

不能回老家、不能外出、不上课,孩子们怎么办?苟焕碧一咬牙,放弃回老家探望亲生女儿的想法,留下来陪这4个“儿女”一起“宅”。

但苟焕碧也清楚,4个孩子都已到了青春叛逆期,好动而敏感,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宅”家是一个大难题。一晚上没睡着的苟焕碧想出一个法子,为孩子们开设家庭小课堂。

知道大儿子亮亮喜欢做手工,苟焕碧会花30天教他粘好一朵花,二儿子小远爱阅读,苟焕碧会不断地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直到他听懂后开心地笑起来。三儿子俊俊爱模仿,苟焕碧用好几天时间教他如何包好一个饺子。小女儿虹虹爱乐器和舞蹈,苟焕碧就找来适合她的谱子,陪她练琴。一段时间下来,苟焕碧的陪伴让4个孩子渐渐喜欢上了宅家生活,竟没有一人为不能出门发过脾气。

同情是一时,陪伴是一生。苟焕碧说,这样的陪伴其实也是孩子们赋予自己的。

模拟家庭就是孩子们的“家”。重庆市儿童福利院 供图

同心 妹妹接过了姐姐的“家”

为了孩子有一个家,2007年,重庆市儿童福利院开始招募爱心家庭的模拟父母,时至今日已经有24组家庭。有相聚就有别离,一些爱心家庭父母因迫不得已的原因将离开他们的“孩子”。李咏梅的姐姐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有家人需要照顾,做了7年模拟妈妈的她不得不离开。

那天,李咏梅看见姐姐坐在沙发上哭了。从小到大,姐姐在李咏梅心里永远都是那个累不垮、打不倒的重庆女人。

李咏梅知道,姐姐是放心不下“家”里的4个孩子。思来想去,李咏梅大腿一拍:“多大点事,那些孩子都叫我一声小姨了,以后他们我去照顾!”

2013年,爱心家庭居民楼一处住所成了李咏梅的“家”。“家”中4个孩子最大的17岁最小的13岁。李咏梅知道,延续这个“家”,不仅仅意味着孩子们唤她“小姨”得改为“妈妈”:“换个新妈妈孩子们还得重新了解不是?”

原以为这样的接续不那么容易被接受,事实上孩子们能感觉到来自“母爱”的温暖。

李咏梅习惯把孩子们称为“宝贝”,当她知道大儿子小宇最在意的是鞋柜上放的那本厚相册后,她每天都会去擦拭。每当有客人来,小宇会拉着客人一起翻看相册,用手指点一点相册里那个笑得开怀的大男孩,又指一指自己。会一些手语的李咏梅总会及时对客人们“翻译”:“他是在自豪,这是他的家。”

在观察到自家的孩子智力状况还比较好后,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李咏梅给自己定的教养目标。

“小女儿”菲菲在学习架子鼓。菲菲练鼓时,若忽然听着外头没了动静,李咏梅就会冲出厨房。如果看到女儿在偷懒,平日里和善的李咏梅就会拉下脸来,故意说:“偷懒以后就不去学了嘛。”这招激将法对于可以走到院外的菲菲来说很灵:“我要去!”若是练得不错在外头得了表扬,李咏梅也会给菲菲准备一袋她爱的零食,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儿”。

另外两个孩子也是李咏梅的心头肉。“女儿”欣昕,有智力障碍,还有基础疾病。欣昕只要咳嗽一声,李咏梅都必须格外留意,如果是夜晚,那就是守一整宿。“儿子”力儿虽健康,但偶尔有点情绪化。李咏梅不仅要做知心妈妈,还要鼓励他好好学习。

读书不多的李咏梅对几个孩子都各有期许:“学个一技之长。外头世界的精彩,要等他们自己去看一看。”或许正是这般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连李咏梅自己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不再叫她“小姨”而是直接唤她“妈妈”。

一日三餐,日子偶尔还是过得手忙脚乱,但每当听到有鼓声和笑声传来,李咏梅总说:“做事都带着节奏,有劲!”

模拟妈妈是什么?谢纯萍说是用尽全力创造家的人;苟焕碧说是13年如一日去陪伴的人;李咏梅说是费尽心血延续母爱的人。

模拟妈妈时常带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重庆市儿童福利院 供图

在重庆市儿童福利院的爱心家庭居民楼内,就住着24位这样的母亲,她们都是在做了多年母亲后,再次扮演起“母亲”的角色。她们用自己的心血“哺乳”着那些遗落人间的孩子,哪怕有的“母亲”中途不得不离开,但马上会有另外一位“母亲”接续上这份真实的母爱。有了她们,孩子们也有了家。

(上文除三位模拟妈妈,其余人物均为化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四分半|模拟的妈妈,真实的母爱

2020-05-10 06:0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姜念月 李袅/文 受访人/图 黄宇/主持

“妈妈,月亮之下,有了你,我才有家,离别半步即是天涯……”彩色居民楼前的大榕树下,一个看上去10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唱着歌。比同龄孩子更加纤细的双腿带着金属矫形器,沉重的医用器械与他小小的身躯显得格格不入。男孩身边,一位40多岁的女人正为他打扇。每当男孩忘词时,女人都会耐心地提醒。

男孩小名军军,女人名为谢纯萍,乍看之下他们像极了母子,却又并非真正的母子。军军是重庆市儿童福利院内众多孤儿中的一个,3岁那年,他见到了谢纯萍,他的模拟妈妈。

这栋彩色居民楼里,还住着23位像谢纯萍一样的模拟妈妈,她们把自己的丈夫甚至整个家庭搬到了楼里,为福利院的孤儿组建出一个个“模拟家庭”,一群模拟妈妈正拼尽全力,为孩子们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孩子们和模拟父母一起游玩时的照片。重庆市儿童福利院 供图

初心 造一个有父母和亲人的家

重庆市儿童福利院坐落在巴南区的景竹二村,院内爱心家庭居民楼位于青松翠竹,鸟语花香之处。2012年以前,谢纯萍从未想过会来这里。

“长线工作,要爱孩子”“亲生儿女已独立成人”“在重庆本地要有固定的居所,夫妻感情要好”……这是对申请爱心家庭的模拟妈妈提出的众多要求。谢纯萍在提出申请前,面对这一堆要求也曾陷入过思考,直到她在院内参观时看到有的孩子甚至连自主喝水都成问题,谢纯萍意识到,无论是从生活技能上还是心理抚慰上,代养这些孩子,远比代养普通孩子来得更困难。当天谢纯萍依然递交了申请书,但她回家的脚步却有些沉重。

儿子在上大学,丈夫有稳定工作,原本就有一个家,会有多少耐心去为别人重新创造一个家呢?那夜,谢纯萍失眠了,她觉得责任太重,重到不是仅靠同情心就能支撑下去的。

3个月后,谢纯萍接到了申请成功的电话,这意味着只要她愿意,次日就可以和丈夫搬到重庆市儿童福利院爱心家庭居民楼代养4名孤儿。

那是一个大晴天,天气炎热,谢纯萍和丈夫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进了那栋彩色的居民楼,穿过长长的走廊,找到位于二楼那套四室一厅的“家”。两口子满头大汗又无比忐忑。从这一刻开始,谢纯萍和丈夫将成为模拟妈妈和模拟爸爸,补足孩子们的家庭感。

后来有人问谢纯萍为什么还是下定决心去做了模拟妈妈,她想了很久才回答:“虽然他们都不是我生的,但命中注定我要当他们的妈妈。”

谢纯萍说的“他们”包括4个孩子:17岁的峰峰,14岁的杰儿,10岁的军军和4岁的云儿。

虽然经过了严格的培训,但谢纯萍依然没想到,让孩子认可的母爱从来都不简单。

这4个孩子中,军军是最敏感的,第一天看到这个“从天而降”的妈妈,孩子就表现出抗拒,吃饭的时候摔碗,晚上的时候尖叫,拒绝谢纯萍的任何触碰。疑惑的谢纯萍求助于社工后才知道,一直处于集体生活中的军军认为自己“失去”了那个被叫做“集体”的“家”。

怎么办?那就为他造一个家,家里有爱他的父母和亲人。

从那时起,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谢纯萍都会带军军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出去玩,并让他们跟自己回老家,把“外公、外婆、哥哥、表姐”等一众亲戚全都介绍给孩子们,告诉他们这里就是 “故乡”。

渐渐地,强烈的家庭代入感在军军心中“发芽”,军军看着这个自己仅咳嗽一声就会整宿陪伴他的阿姨,他开始接纳这个家。1年后,这个敏感的小男孩终于对谢纯萍磕磕巴巴地说:“妈妈,我是你生的。”那一刻,谢纯萍知道自己成功了,在那个小小的心里,她搭起了一座房子,一个始于模拟却真实存在的家。

模拟家庭的父母正带着孩子们做游戏。重庆市儿童福利院 供图

耐心 仅穿衣服这件事就要教13年

与寻常母亲不同,模拟妈妈们将日复一日地面对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的智力受损,有的身患疾病,十年如一日地耐心陪伴是对每个模拟妈妈的考验。

每天清晨5点半,爱心家园居民楼3号家庭的灯光就会准时亮起。紧接着细碎的流水声、锅碗的碰撞声和轻柔的走路声像一串音符奏响。从2007年起,苟焕碧就成了这户家庭的模拟妈妈,陆续代养了4个“儿女”。

“宝贝们吃饭了哦!”声音从厨房传到卧室。苟焕碧将鸡蛋、牛奶、煎饼等早餐摆上桌,接着脱下围裙走进卧室挨个催促孩子们起床。但只有17岁的亮亮和14岁的力儿才学会独立穿衣,13岁的俊俊和10岁的虹虹连衣服的正反面都还分不清。

仅穿衣服这件事就要教13年,这便是模拟妈妈们的与众不同。

发脾气、哭闹、挑食……孩子什么时候最难缠? “粘人的2岁、叛逆的3岁”这样的说法大多数母亲都知道,但她们会告诉自己“过去了”就好了。若这个阶段永远“过不去”呢?

苟焕碧就已经经历了13年。只是她没想到,比起重复数万次教孩子们学习生活技能,2020年伊始给了她一次最深刻的考验。

此前的春节,苟焕碧都会和丈夫把孩子们带回老家小住一段时间,去见见那些疼爱他们的长辈。今年在收拾行李时却接到重庆市儿童福利院的电话:为了抗疫防控的需要孩子不能外出了。

不能回老家、不能外出、不上课,孩子们怎么办?苟焕碧一咬牙,放弃回老家探望亲生女儿的想法,留下来陪这4个“儿女”一起“宅”。

但苟焕碧也清楚,4个孩子都已到了青春叛逆期,好动而敏感,如何让他们心甘情愿“宅”家是一个大难题。一晚上没睡着的苟焕碧想出一个法子,为孩子们开设家庭小课堂。

知道大儿子亮亮喜欢做手工,苟焕碧会花30天教他粘好一朵花,二儿子小远爱阅读,苟焕碧会不断地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直到他听懂后开心地笑起来。三儿子俊俊爱模仿,苟焕碧用好几天时间教他如何包好一个饺子。小女儿虹虹爱乐器和舞蹈,苟焕碧就找来适合她的谱子,陪她练琴。一段时间下来,苟焕碧的陪伴让4个孩子渐渐喜欢上了宅家生活,竟没有一人为不能出门发过脾气。

同情是一时,陪伴是一生。苟焕碧说,这样的陪伴其实也是孩子们赋予自己的。

模拟家庭就是孩子们的“家”。重庆市儿童福利院 供图

同心 妹妹接过了姐姐的“家”

为了孩子有一个家,2007年,重庆市儿童福利院开始招募爱心家庭的模拟父母,时至今日已经有24组家庭。有相聚就有别离,一些爱心家庭父母因迫不得已的原因将离开他们的“孩子”。李咏梅的姐姐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有家人需要照顾,做了7年模拟妈妈的她不得不离开。

那天,李咏梅看见姐姐坐在沙发上哭了。从小到大,姐姐在李咏梅心里永远都是那个累不垮、打不倒的重庆女人。

李咏梅知道,姐姐是放心不下“家”里的4个孩子。思来想去,李咏梅大腿一拍:“多大点事,那些孩子都叫我一声小姨了,以后他们我去照顾!”

2013年,爱心家庭居民楼一处住所成了李咏梅的“家”。“家”中4个孩子最大的17岁最小的13岁。李咏梅知道,延续这个“家”,不仅仅意味着孩子们唤她“小姨”得改为“妈妈”:“换个新妈妈孩子们还得重新了解不是?”

原以为这样的接续不那么容易被接受,事实上孩子们能感觉到来自“母爱”的温暖。

李咏梅习惯把孩子们称为“宝贝”,当她知道大儿子小宇最在意的是鞋柜上放的那本厚相册后,她每天都会去擦拭。每当有客人来,小宇会拉着客人一起翻看相册,用手指点一点相册里那个笑得开怀的大男孩,又指一指自己。会一些手语的李咏梅总会及时对客人们“翻译”:“他是在自豪,这是他的家。”

在观察到自家的孩子智力状况还比较好后,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李咏梅给自己定的教养目标。

“小女儿”菲菲在学习架子鼓。菲菲练鼓时,若忽然听着外头没了动静,李咏梅就会冲出厨房。如果看到女儿在偷懒,平日里和善的李咏梅就会拉下脸来,故意说:“偷懒以后就不去学了嘛。”这招激将法对于可以走到院外的菲菲来说很灵:“我要去!”若是练得不错在外头得了表扬,李咏梅也会给菲菲准备一袋她爱的零食,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儿”。

另外两个孩子也是李咏梅的心头肉。“女儿”欣昕,有智力障碍,还有基础疾病。欣昕只要咳嗽一声,李咏梅都必须格外留意,如果是夜晚,那就是守一整宿。“儿子”力儿虽健康,但偶尔有点情绪化。李咏梅不仅要做知心妈妈,还要鼓励他好好学习。

读书不多的李咏梅对几个孩子都各有期许:“学个一技之长。外头世界的精彩,要等他们自己去看一看。”或许正是这般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连李咏梅自己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不再叫她“小姨”而是直接唤她“妈妈”。

一日三餐,日子偶尔还是过得手忙脚乱,但每当听到有鼓声和笑声传来,李咏梅总说:“做事都带着节奏,有劲!”

模拟妈妈是什么?谢纯萍说是用尽全力创造家的人;苟焕碧说是13年如一日去陪伴的人;李咏梅说是费尽心血延续母爱的人。

模拟妈妈时常带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重庆市儿童福利院 供图

在重庆市儿童福利院的爱心家庭居民楼内,就住着24位这样的母亲,她们都是在做了多年母亲后,再次扮演起“母亲”的角色。她们用自己的心血“哺乳”着那些遗落人间的孩子,哪怕有的“母亲”中途不得不离开,但马上会有另外一位“母亲”接续上这份真实的母爱。有了她们,孩子们也有了家。

(上文除三位模拟妈妈,其余人物均为化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