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5 期
第 625 期
温和一笑:“犟拐拐”改了灶台旱厕
“赵书记来了,快进来坐!”傍晚时候,记者跟随赵勇去村民家走访,远远听见我们来了,67岁的农妇赵祥禄热情地出门相迎。“进来,进来!”她抓着赵勇的手臂,把我们领进了“火房”。
赵勇是重庆高速集团派驻到重庆城口县北屏乡苍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苍坪村地处高山地带,平均海拔高度1400米。冬季寒冷,气温常在0℃以下,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这样的一个“火房”,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一边烤火取暖,一边嗑着瓜子闲聊。
“火房”中间烧着柴,上面吊着一口大锅,鲜笋在锅里翻滚,冒着热气。“今天上山刚摘的,新鲜得很呐,等下你带回去尝尝!”赵祥禄一边操着大勺忙着在锅里搅拌,一边对赵勇说。“摘了好多哟?”赵勇笑着坐下,和她拉起家常。
其实一开始,赵祥禄对赵勇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去年3月,赵勇刚到苍坪村,初次上门走访,就遭遇了赵祥禄几番“冷脸”。
赵祥禄的两个儿子在外地打工,多年来,她独自在家,性格孤僻,说话直接。得知村里搞人居环境整治,老人不乐意了。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生活的,为什么非改不可?”习惯了土灶、旱厕的赵祥禄,一见村干部上门,火气就上来,没说几句,不欢而散。大家知道了赵祥禄的脾气,是个“犟拐拐”,都不愿去啃这块“硬骨头”。赵祥禄家改造的事卡住了。
得知情况,赵勇主动提出上门去做工作。
“我不听,也不得改,你说撒子都没用!”初次上门,赵勇还没说上几句,赵祥禄就扯着嗓门喊道。
“老人家,你莫赶我嘛。”见老人态度坚决,赵勇改变策略,和老人拉起家常,从老人生活到两个儿子,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赵祥禄瞅了眼这个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戴着眼镜,笑起来眼睛弯弯,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一副斯斯文文的样子,不管她说什么,他都耐心地听,不时问上几句,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她心想:“这小伙子人还可以呢。”
几天时间,赵勇先后三次上门,赵祥禄脸上也慢慢起变化:嘴角先是耷拉着,后来翘起来,再后来偶尔忍不住咧嘴笑出声。老人终于有些松口,趁铁打热,赵勇跑前跑后,帮着老人把土灶改成砖砌,铺上瓷砖,装上淘菜盆,旱厕改为了水冲。
“改造了还是好,干净、卫生。”如今,赵祥禄的厨房里,灶台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屋内卫生也干干净净,她觉得日子和以往确实有了变化。说起这段经历,赵祥禄笑了:“第一次和他(赵勇)没混熟,只觉得他态度很温和,没好意思赶。也多亏了这,才知道赵书记心里是真有我们老百姓。”
赵祥禄记得,去年自己摔伤了腰,赵勇知道后马上买了牛奶来看她。如今腰伤偶尔发作,赵勇也一直记在心里,叮嘱她及时就医、少干重活。
“和村民打交道是个‘细致活’,得走近才能行,情况要问清楚,有时候多跑几趟,用心做就好做了。”赵勇说。
破愁为笑:安路灯换水管解了村民忧
大山深处的苍坪村,随着夜幕降临,路边没有路灯,伸手不见五指,村民夜晚出行只能用手电筒照明。多年来,村民们一直盼着能在居住相对集中的城岚路边安上路灯。
村民提出这件事情的第一个晚上,这件事就在赵勇心里扎了根:一定要尽快让村民们实现这个愿望!
说干就干,赵勇一边思考如何解决资金难题,一边和村支两委着手进行实地查看,预估数量、测算经费。
为解决资金难题,赵勇找到娘家“化缘”,多次向单位汇报安装路灯方案,得到重庆高速集团大力支持,解决了资金20万元。
施工中,赵勇又组织部分贫困户参与路灯安装,帮助他们增收同时,也让村民参与其中,见证村里的美好变化。
“这么多年,一直盼着安路灯,没想到赵书记来了后装上了。”去年8月,当52盏太阳能路灯投用,村民龙世伟和邻居们,搬着小板凳,围坐家门口,摆起龙门阵。看着灯影灼灼下,一群孩子奔跑,嬉笑着你踩着我的影子,我牵着你的衣角——有时候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而平凡。
在苍坪村,有了路灯的夜晚,变得不一样。而破损水管的更换,也让村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
“赵书记,能不能解决下我们的用水问题呀?”看到赵勇来村办的几件事,在院坝会上村民陈邦宣提了意见。原来,长期以来村里一社多数人用的是水池集中供水,供水主管道破损老化严重,跑冒滴漏,水压变小,拧开水龙头出水像条线,包括陈邦宣在内的10多户村民备受用水难困扰。
经赵勇多方联系,很快一条崭新的主水管安装好了,水压足足的,陈邦宣觉得,用这个水煮的粥也香,泡的茶也甜。
正是帮村民们解决了这些难事,让大家对赵勇刮目相看——这个看起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干起事来风风火火,真不错!
有村民想感谢赵勇,遇到他到家走访,塞上自家的腊肉、土豆、白菜,推脱不过,赵勇收下后,又买来米、油给村民送去。
不久前,赵祥禄编了一个顺口溜:苍坪来个赵书记、他为群众出了力,灶台厕所都修好、路灯安得整整齐,双河死了两个人、他就贴了二千几,昨年我把跟头摔、他还给我送东西,村上要把三楼起、还要叫他找经济,若是改天调起走、我要给他送锦旗……
“我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他(赵勇)干了事,我心头有数!”赵祥禄说。
眉舒眼笑:“甜蜜”事业带动村民增收
6月的一个傍晚,55岁的吴应豪还在山坡上忙个不停,打开箱盖,查看箱里的蜂窝状况,再过两三个月就要迎来采蜜期。
在苍坪村,养蜂算是少有的产业。吴应豪子承父业,是老资历的养蜂人,他养的城口中蜂,蜂蜜纯甜,还有特殊中药材香气,但在大山深处,因规模小,蜂蜜产量不够,销路也不广,多靠亲朋推广,经济效益一直上不去。“就是怕父亲经营一辈子的事情在我这里断了,心头着急得很咯!”吴应豪对赵勇说。
“莫着急,我来想办法。”赵勇还是一贯笑眯眯的模样,看起来好似漫不经心似的,安慰着吴应豪,他心里其实已经开始有了盘算:扩大规模、打开销路是当务之急。
赵勇一边鼓励吴应豪扩大养殖规模,发挥带头效应,一边将村内农户的纯天然蜂蜜进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通过微信朋友圈等进行广泛宣传,并通过电商平台和帮扶单位爱心购等方式进行销售。去年,在赵勇的牵头衔接下,吴应豪和部分农户的蜂蜜被重庆高速集团以消费扶贫的形式收购1000斤。
尝到了甜头的吴应豪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今年他的蜂蜜产量有望达到3000斤。而在1年多前,他的蜂蜜产量只有600余斤。谈及扩大产业的底气,吴应豪直言:“赵书记来村干的事,我们都看得到,我相信他。”
在赵勇看来,激发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更重要。养蜂在这里有基础, 赵勇大力宣传产业奖补政策、发动在家的农户参与养蜂,动员养蜂致富带头人传授经验,持续做大全村养殖规模,激励农户勤劳致富。去年,全村蜂蜜销售额达百万元,不少贫困户因此脱贫,贫困户从84户317人减少到4户9人。
笑看前路:谋发展乡村有诗也有远方
从城口县城出发,前往苍坪村,一路上,车子转过一道道急弯,满目的峻岭青山、高峡深谷,正应了当地人说的“九山半水半分田”。
重庆高速集团城开高速项目的建设,将结束城口不通高速的历史。按设计,城开高速将经过苍坪村,在这里将设有一个服务区、一个互通,赵勇思考着如何抓住高速公路施工建设的契机,寻找突破口,做好高速路经济文章。
山高路险、水深坡急,从村委会所在地到大山深处里的双河、深垭子、小河等居民点,常常要走三四个小时。近两个月时间里,赵勇走访了全村所有贫困户,也默默留意着村里的资源。
“这里有界梁红叶、神田草原、绿缸洞景点……”如今,走在村道上,四周环绕的青山都成了赵勇眼里的“宝贝”。他和村支两委计划着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文旅产业的发展作为未来村里规划的重要内容,把苍坪村建成城口的“后花园”:将高速路建设红线内的杜鹃花集中移栽至绿缸洞景区内,打造杜鹃花观赏区;将紧挨服务区的二社打造成农家乐集中片区;力争高速露营地落地苍坪;将经过绿缸洞的高速建设施工便道永久利用……这一切将为苍坪村实施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最初看到这个文质彬彬的驻村第一书记,以为待不了多久就要走,没想到一干就是一年多。”苍坪村村支书袁其明坦言,赵勇是个实在人,工作认真、吃得苦,平时吃在村、住在村,围着村里大事小事转,晚上空闲时才有时间在手机上辅导孩子功课,说上一会儿话。
提及孩子,赵勇坦言,初到村里,最难熬的就是想家,想孩子,一到周末孩子就打着电话追问爸爸好久回家。
“这里有山、有水,有勤劳的村民。”没有回家的周末,赵勇和孩子连通视频,带他感受着苍坪村的风土人情。在他看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曾经贫困的小山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望着满山葱绿,山花烂漫,赵勇眼前出现了恬静绚烂的田园风光。他微笑着告诉我们,在这里,有诗也将有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