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9 期
内容监制:王梅 页面监制:高欣然 栏目主持:林楠 编辑:陈丹丹
第 639 期
深山、竹林、直播间 一个人的摄制组和一群鸡鸭鹅
上午10点,曾庆贵赶走直播间里的“特殊嘉宾”一群大鹅,开始刷洗昨夜直播用过的盘子。瓷盘瓷碗和哗啦啦的山泉水叮当和鸣,初秋的凉爽吹进小山村的竹林。
“昨天直播太晚了,没来得及洗。”他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头发有昨夜睡觉的压痕。
直播间够稀奇,是自己搭的竹棚。竹子围起四周,顶上蒙着塑料布,七八平方米大,四面透风。刚被赶走的一群鹅,和家里的二三十只鸡鸭,都是这里的常客。怪不得看他直播时总听到“叽叽叽、嘎嘎嘎”的叫声。
竹棚十几米开外的青砖瓦房,是他家祖宅。在30多年前的重庆梁平县七星镇金柱村,这可是第一幢青砖瓦房,曾庆贵的父母养育的两儿一女在这里长大。如今,哥哥姐姐都已成家,只剩下他和父母同住。
“今天给大家做一道口水鸡,依旧是功夫美食的做法。”他干活利索,话不多,半天憋出这一句后,就端着盘子钻进竹棚里准备食材。
竹棚外有个灶台,这是他每天的“战场”。端出菜板、菜刀、辣椒、生姜;调好摄像机、脚架、灯光;墨镜一戴,菜刀一握,功夫美食即将登场。
举刀、切菜,像功夫大师那样"发功”让辣椒起飞,每个动作都熟练又职业。短短四五十秒的短视频,拍摄过程枯燥漫长——切菜备料、砍柴烧火、煎炒烹炸、揭开锅盖、出镜试吃……每个流程,都穿要反复调试摄像机,寻找最佳拍摄角度。
“我们先停五分钟,让这片云朵遮住一点太阳再拍。”他望望天空,开始打开话匣子,谈自己热爱的拍摄。
年少时梦想过进电视台工作,但高职学历让他望而却步。2006年从部队退役,开始在县城的婚纱影楼做摄影师。他想学技术,什么活儿都抢着干,别人嫌修图辛苦,他不怕,熬夜把自己练成一个修图小能手。为了弥补非科班出身的缺憾,他自费去成都一家培训机构学习,这是他作为摄影师的第一次“专业化进阶”。
学得一身本事,就不愁活路。一家传媒公司聘请他为摄影师,除了摄影,还要兼做视频剪辑、平面设计等等工作。他不抱怨事情多,更不拒绝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段经历将他打磨成一个多面手,为日后创业埋下伏笔。
兵哥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闲不住、长不胖、停不下 一天奔波十几公里,野外生火意外烧伤
快手平台2017年正风靡。看到大量农村题材的短视频受到欢迎,曾庆贵心想:“我老家也很美,我也会做农家菜,而且我专门学过摄影,一定能把家乡美食拍得更美、更受欢迎。”
军旅情结下,他给快手账号取名“大兵哥哥户外功夫美食”。
采访当天的一道口水鸡视频,他整整拍了6小时,台前幕后、不吃不喝、一刻不停。下午4点终于杀青,父亲给他留了午饭,他只是停在饭桌前咕咚咕咚灌下几口凉白开,就咚咚咚跑上阁楼,去导出拍摄素材。他准备在晚上直播结束后熬夜制作。
“不累,习惯了,这比部队拉练轻松多了!”他憨憨地笑言,拍一条视频,房前屋后转,山下山上跑,每天手机软件记录的步数两三万算少的。有一阵去河里抓鱼,一天要走近20万步,起码十几公里。饥一顿饱一顿更是常事,自从有了快手账号,吃再多都没胖过。他抹一把额头的汗水:“这得感谢军营让我锻炼了一副好身体。”
剪辑电脑旁,摆放着快手平台的一块奖牌,那是他粉丝破300万之后得到的荣誉。
回想刚开始拍短视频,他模仿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家乡菜拍得“高大上”,可粉丝不买账。偶然间,他看到周星驰的电影《食神》,美食和功夫巧妙融合,画面极具冲击力。他决定模仿《食神》的画风——让鸡飞上天,手起刀落,辣椒飞舞,一盘麻辣鲜香的辣子鸡好了!这条视频的播放量突破200万次,账号一夜涨粉4万。
“从那以后,功夫美食不拍不行了,粉丝天天都催更。”尝到甜头后,曾庆贵创新的劲头更足了。他把目光投向屋后的那片竹林,“我自己瞎琢磨着,用竹子制做了茶壶、水杯、桌子,就这么几条视频,涨粉70万,我自己都惊呆了。”他回忆起那段高光时刻,也坦诚道:“拍竹艺比拍美食更辛苦,一条视频拍两三天,每天睡四个小时,干活时人都是飘的。”
比辛苦可怕的,是危险。伸出手臂,一片烧伤疤痕缠绕在手腕处。“一次穿着蓑衣在野外生火,蓑衣也被点燃了,带子缠在手臂上,烧出了这道疤。”翻看过去的视频,有两个月,他一直缠着绷带坚持出镜,再疼也咬牙坚持,演出一副轻松自如的样子。
勤奋、笃定、坚持 每天上万条微信,坚信未来可期
“我每天会收到上万条信息,对不起,真的没办法一一回复。”他在直播时要不断给粉丝解释。三个微信账号,挤满了粉丝、合作商。亲朋好友有事情找他,打电话才行,微信常常被信息淹没。
生活彻底被“网红”二字改变。他开始飞到全国各地参加颁奖活动,结实一帮网红好友;他分期付款购置轿车,以便经常进城洽谈合作;七旬父母,也不再指责儿子“不务正业”。老两口甚至会在儿子拍视频时,主动帮忙劈柴、洗碗。
他受邀在“双晒”活动中亮相,介绍竹笋等家乡梁平的特产;他还收到央视七套某栏目的邀约……
成名后的另一个连锁反应,是慕名而来的“徒弟”们。这些“徒弟”都有一个网红梦,期待像曾庆贵一样收获粉丝和名利。采访当天,租住在邻居家的一位20岁出头“徒弟”,因到中午还没起床,被曾母念叨“来学东西,咋还没起床”。曾父称,他家先后来过两个“徒弟”,第一个学了小半年,就开始独立拍摄视频,据说现在粉丝也有几十万;现在的“徒弟”刚来不久。
“我看到这些小孩儿的学习劲头,有时候就会想到以前的自己,只要他们肯学,我就愿意教。”曾庆贵说,来学习的年轻人并不算“徒弟”,他们之间没有合约,也不收费,“我都会告诉他们,做这个绝对不是不劳而获,十几秒的视频背后,你付出的往往是超越常人的努力。”
“赚多少钱,我不管他,也搞不懂。”曾父说,在家里添置轿车后,经常会有村民打听儿子的收入,他一概回答“搞不懂”。
曾庆贵则说,现在的收入不如一两年前,但还是比以前打工强。
如果有一份收入略高的工作,却远比现在轻松,会不会放弃做视频?他笃定回答:“还是会选现在这样,挺有发展前途的。”
他规划清晰:短期帮乡邻直播带货一些土特产;中期要寻找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为粉丝们多谋“福利”;长期是建设一个专业的运营团队,做更多对市场和粉丝有价值的事。曾庆贵有很多想法,也善于规划。他是在烹调美食,更是在“烹调”梦想和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