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三义乡:幸福生活搬出来
夏季莲莲,微风习习。走进三义乡易地扶贫搬迁市级示范安置点,荫荫绿树间,掩映着一栋栋风格别致的两层小楼,宽敞的公路连接到家家户户。鸟儿在枝头上蹦下跳,烟囱冒出缕缕炊烟,勾勒出一幅令人心生向往的美丽山村画卷。

彭水三义乡:幸福生活搬出来

来源:重庆市文明办2020-11-06

夏季莲莲,微风习习。

走进三义乡易地扶贫搬迁市级示范安置点,荫荫绿树间,掩映着一栋栋风格别致的两层小楼,宽敞的公路连接到家家户户。鸟儿在枝头上蹦下跳,烟囱冒出缕缕炊烟,勾勒出一幅令人心生向往的美丽山村画卷。

彭水三义乡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易地扶贫搬迁,让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文化广场、议事堂、食用菌加工厂......通过县、乡、村三级共同努力,三义乡合理配置资源,加强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让56户191名贫困人口安居乐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生活有了保障”

“我们的土地都在山上,搬下去后靠什么维持生活?”在驻村工作队最初动员高山农户搬迁时,这个问题一直是村民们的顾虑。

对此,三义乡早有谋划——结合安置点特点,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养则养、农旅一体、精准施策的原则,让搬迁群众有事可做、有业可就、有钱可赚。

三义乡莲花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金辉介绍:“我们引入重庆沃邦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贫困户+基地+扶贫车间’发展模式,研究开发食用菌新产品、无土栽培有机蔬菜等现代农业,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村集体和贫困户都可以参与利润分红,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

离安置点不远处,一排排规整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这是占地30亩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基地下方还有一个集冻库、加工车间、货物中转等配套厂区。

公司负责人候春均正和技术员在实验室培育菌种。他介绍:“这些培育设备都是新配置的,现在基地已经形成集培育、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从目前羊肚菌销售情况来看,效果不错,产品质量很好,供不应求。”

“之前担心搬下来找不到饭吃,现在政府把房子、大棚都建好了,我们生活有了保障。”说起新生活,村民王胜权眉飞色舞。

扶贫搬迁要“输血”更要“造血”。三义乡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结合起来,发展烤烟、中药材、特色养殖和高山蔬果四大脱贫产业。金辉介绍:“安置点发展了20亩瓜蒌和10亩黄精,养殖了120群中蜂。接下来打算引导村民围绕庭院发展小果园、小瓜菜园,尤其是高山经果等特色产业,并逐步将其打造成乡村旅游点,让搬迁的农户真正能够搬进来,稳起来,富起来。”

“致富有了渠道”

“扶贫车间是我家,脱贫致富你我他”,这是三义乡莲花村食用菌扶贫车间的标语。

扶贫车间生产链条完整。

王胜权是莲花村1组村民,也是扶贫车间员工之一。今年已经60多岁的他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还能在工厂上班,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和收入。

“我去年6月份从山上搬到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7月份就与扶贫车间签订了劳务合同,每个月保底收入1700,主要负责食用菌的加工。”谈到现在的工作,王胜权非常满意,“做了将近一年,工作比较简单,我这么大年纪了也得行。”除了王胜权,安置点还有10个像他一样的村民。

“村民担心搬到山下,没工作,我们就给他们提供工作,”县委办派驻莲花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庹小容介绍,除了在基地上班,还有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有意愿的村民野可以到中药材基地、中蜂养殖场、烤烟基地务工,每天80-100元,年收入基本可稳定在2-3万元。

莲花村3组村民何中建在村里的中蜂养殖场当管理员,一年11月-4月保底每月1300元,5月至10月每月2000元。

莲花村3组徐顺权,一家五口全是劳动力,丈夫和三个孩子在外地赚钱,她就在村里的烤烟基地务工,一天近百元,每月务工收入可达2000-3000元。

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三义乡邀请县就业局在示范安置点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提供机械加工、电子装备、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2300余个就业岗位供村民选择。

庹小容介绍:“我们驻村工作队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规划就业方向,年龄大一点的就在当地务工,年轻点的进公司、进企业、进工厂,让搬下山的贫困群众致富有产业、就业有渠道。”

“大家有了幸福”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

散步在安置点的公路上,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面文化墙。蓝天白云下,一幅幅文化墙和标语将房屋点缀得更加美丽多彩,广场上篮球场运动的身影、门前扎堆聊天的居民,更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安置点也逐渐“活”了起来。

徐兴林今年71多岁,正坐在屋门口与邻居拉家常,一片欢声笑语。她告诉记者,“刚搬下来的时候不习惯,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与安置点的其他户也不熟,只能呆在屋里。”

“对搬迁群众来说,住进的是‘新房’,失去的是‘老家’,有‘房’不一定有‘家’,要让搬迁群众对新房有家的归宿感,大家才有幸福感。”庹小容认为,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单纯空间位移,更是综合小型社会的重组,不能只重“搬”而轻“扶”,应加大后扶力度,真正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莲花村一方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完善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文化活动,通过村民议事堂、妇女儿童之家、数字电影放映厅等,拉近群众之间的距离。

两三个月的时间,徐兴林老人也从不习惯到适应,生活逐渐走上正轨。“现在与周围的人户都熟悉了,只要没事的时候就在安置点里面散散步、聊聊天,晚上大家还一起看电影,闹热得很。”

作者:冉江陵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彭水三义乡:幸福生活搬出来

2020-11-06 16:09:16 来源:

夏季莲莲,微风习习。

走进三义乡易地扶贫搬迁市级示范安置点,荫荫绿树间,掩映着一栋栋风格别致的两层小楼,宽敞的公路连接到家家户户。鸟儿在枝头上蹦下跳,烟囱冒出缕缕炊烟,勾勒出一幅令人心生向往的美丽山村画卷。

彭水三义乡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易地扶贫搬迁,让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文化广场、议事堂、食用菌加工厂......通过县、乡、村三级共同努力,三义乡合理配置资源,加强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让56户191名贫困人口安居乐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生活有了保障”

“我们的土地都在山上,搬下去后靠什么维持生活?”在驻村工作队最初动员高山农户搬迁时,这个问题一直是村民们的顾虑。

对此,三义乡早有谋划——结合安置点特点,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养则养、农旅一体、精准施策的原则,让搬迁群众有事可做、有业可就、有钱可赚。

三义乡莲花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金辉介绍:“我们引入重庆沃邦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贫困户+基地+扶贫车间’发展模式,研究开发食用菌新产品、无土栽培有机蔬菜等现代农业,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村集体和贫困户都可以参与利润分红,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

离安置点不远处,一排排规整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这是占地30亩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基地下方还有一个集冻库、加工车间、货物中转等配套厂区。

公司负责人候春均正和技术员在实验室培育菌种。他介绍:“这些培育设备都是新配置的,现在基地已经形成集培育、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从目前羊肚菌销售情况来看,效果不错,产品质量很好,供不应求。”

“之前担心搬下来找不到饭吃,现在政府把房子、大棚都建好了,我们生活有了保障。”说起新生活,村民王胜权眉飞色舞。

扶贫搬迁要“输血”更要“造血”。三义乡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结合起来,发展烤烟、中药材、特色养殖和高山蔬果四大脱贫产业。金辉介绍:“安置点发展了20亩瓜蒌和10亩黄精,养殖了120群中蜂。接下来打算引导村民围绕庭院发展小果园、小瓜菜园,尤其是高山经果等特色产业,并逐步将其打造成乡村旅游点,让搬迁的农户真正能够搬进来,稳起来,富起来。”

“致富有了渠道”

“扶贫车间是我家,脱贫致富你我他”,这是三义乡莲花村食用菌扶贫车间的标语。

扶贫车间生产链条完整。

王胜权是莲花村1组村民,也是扶贫车间员工之一。今年已经60多岁的他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还能在工厂上班,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和收入。

“我去年6月份从山上搬到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7月份就与扶贫车间签订了劳务合同,每个月保底收入1700,主要负责食用菌的加工。”谈到现在的工作,王胜权非常满意,“做了将近一年,工作比较简单,我这么大年纪了也得行。”除了王胜权,安置点还有10个像他一样的村民。

“村民担心搬到山下,没工作,我们就给他们提供工作,”县委办派驻莲花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庹小容介绍,除了在基地上班,还有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有意愿的村民野可以到中药材基地、中蜂养殖场、烤烟基地务工,每天80-100元,年收入基本可稳定在2-3万元。

莲花村3组村民何中建在村里的中蜂养殖场当管理员,一年11月-4月保底每月1300元,5月至10月每月2000元。

莲花村3组徐顺权,一家五口全是劳动力,丈夫和三个孩子在外地赚钱,她就在村里的烤烟基地务工,一天近百元,每月务工收入可达2000-3000元。

为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三义乡邀请县就业局在示范安置点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提供机械加工、电子装备、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2300余个就业岗位供村民选择。

庹小容介绍:“我们驻村工作队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规划就业方向,年龄大一点的就在当地务工,年轻点的进公司、进企业、进工厂,让搬下山的贫困群众致富有产业、就业有渠道。”

“大家有了幸福”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

散步在安置点的公路上,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面文化墙。蓝天白云下,一幅幅文化墙和标语将房屋点缀得更加美丽多彩,广场上篮球场运动的身影、门前扎堆聊天的居民,更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安置点也逐渐“活”了起来。

徐兴林今年71多岁,正坐在屋门口与邻居拉家常,一片欢声笑语。她告诉记者,“刚搬下来的时候不习惯,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与安置点的其他户也不熟,只能呆在屋里。”

“对搬迁群众来说,住进的是‘新房’,失去的是‘老家’,有‘房’不一定有‘家’,要让搬迁群众对新房有家的归宿感,大家才有幸福感。”庹小容认为,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单纯空间位移,更是综合小型社会的重组,不能只重“搬”而轻“扶”,应加大后扶力度,真正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莲花村一方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完善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文化活动,通过村民议事堂、妇女儿童之家、数字电影放映厅等,拉近群众之间的距离。

两三个月的时间,徐兴林老人也从不习惯到适应,生活逐渐走上正轨。“现在与周围的人户都熟悉了,只要没事的时候就在安置点里面散散步、聊聊天,晚上大家还一起看电影,闹热得很。”

作者:冉江陵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蔡家岗街道办事处:已督促该餐馆在夜间高峰期后及时收摊,并提醒食客控制音量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