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8 期
内容监制:康延芳 页面监制:周梦莹 栏目主持:林楠 编辑:向含嫣
第 648 期
就像许多年前他初学走路,母亲弯着腰、揽着他的胳膊,伴他一步步前行一样,许多年以后,当母亲老去无法再独立行走,从搀扶到干脆抱着走,温后胜寸步不离地陪了母亲11年,一共4208天,直到母亲安详离去。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温后胜心里这样想,也这样做。给母亲自制“土牵引器”做理疗,抱母亲散步给她唱革命歌曲,为母亲房间装上温度计生怕她冷了热了……
“我只是个普通的儿子”,75岁的温后胜在登榜“重庆好人”后说。
一个承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与温后胜老人约了几次才定下采访时间,母亲上月过世,他正忙着为母亲寻找一处合适陵园,安葬自己的母亲。
“计划12月底之前,将母亲的骨灰盒送上山,我也最后一次抱着自己的母亲送她走完最后一程。” 一步不离地陪了母亲十多年,她这一走,温后胜除了悲伤,还有几分不习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是上午9时许去他家拜访的,往常这个时候,温后胜正在小区庭院,沐浴着冬日暖阳抱着母亲散步。
然而斯人已去,只留下挂在墙上的思念。温后胜手拿自己亲手为母亲制作的木胎滚轮按摩器,擦拭着自己抱着老母亲在院坝散步的照片,娓娓道出自己与母亲的故事。
温后胜的母亲罗自镛出生于1919年。她17岁参加革命,1938年在重庆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其后通过组织安排与同为中共地下党员的丈夫一起抵达延安,然后随部队参加解放战争,进军大西南。
温后胜兄妹五人都出生战火纷飞的年代。“父亲是战地记者,要东奔西跑;母亲是‘马背’托儿所的所长,工作繁忙,还要一个人照顾我们兄妹几个,确实不容易,吃了太多的苦!”温后胜谈及母亲,声音有些哽咽。
解放后,父母一直就留在重庆工作,而温后胜兄妹五人也长大成人各奔东西。四十年前,父母年老退休,身体也每况愈下,需要有人照顾。到底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呢?
“姐姐在新疆,二哥在成都,其他的哥姐都有难处,并不方便。”温后胜说,他曾在四川凉山州一单位任机械技术员,其后他就调回重庆照顾父母。母亲从此就一直跟随他们小家庭一起居住,特别是1994年父亲去世以后,母亲更没和他们分开。
“父母在,不远游。除了母亲身体硬朗,状况比较好的时候,夏天带她到贵州避暑,冬天去北海过冬以外,亲戚朋友邀约出游,我都拒绝了。特别是2009年母亲生了一场大病之后,她行动更不方便了,更需要我照顾!”温后胜用11年的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从来不会让妈受热受冷受委屈。20多年前就在母亲房间里单独装了温度计。温度高于25摄氏度开空调,低于16摄氏度开暖风机。为了防止母亲患老年痴呆,他每天抽时间陪母亲画画、折纸、听音乐、看电视……”温后胜的妻子王清荟介绍说。
温后胜觉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自己对于母亲并没做太多的事情,只是尽了自己作为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
两个背影:他的肩膀是她的依靠
“母亲特别爱唱革命歌曲,她唱不出来了,那我就唱给她听。”温后胜看了看一旁空着的轮椅——在母亲最后的一段时光里,他每天都用轮椅推着母亲出去转一转。
那些日子,小区的院坝上空每每回荡着温后胜浑厚的男中音,街坊们总会看到,老母亲偎依在儿子怀里,一如小时候母亲抱着儿子的模样,表情安逸幸福。偶尔,母亲的手指头还在儿子肩头轻轻打着节拍……
这是温后胜陪伴母亲的日常。
自从90岁那年大病之后,乐观开朗的母亲身体逐渐垮了下来,行动愈来愈不便,语言功能也逐渐丧失了。
于是,温后胜带着母亲开启了每天散步两次的健身计划。当年64岁的“幺儿”温后胜就成了母亲的“拐杖”,早上9点多钟、晚饭以后,他们在社区花园院坝和走廊散步1公里左右,活动筋骨。
“母亲参加过抗日救亡剧社和幼儿教育工作,喜欢唱革命歌曲,特别是对于抗日救亡歌曲更是牢记在心。”温后胜说,他知道母亲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每当听到革命歌曲的时候,就特别高兴,即便是在后来意识不很清楚的时候也是如此,有时她会跟着音乐哼唱或者打着节拍。于是,温后胜就试着边散步,边给母亲唱革命歌曲。
“母亲一开始还能扶着她走,但是后来体力越来越差,最后完全没有力气了,我胳膊承受不住她的重量,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温后胜做了根背带挎在肩上,将母亲托在右肩上,“右肩上的是母亲,左边肩膀则放着一根塑料椅。要带根椅子,不然她走累没地方坐怎么办?哎,独凳也不行的,虽然方便,但椅子有靠背,这样她坐着才舒服。”
再后来,母亲更虚弱了。温后胜就只有用轮椅将母亲推到院坝,在比较平坦的地方将母亲抱起,一步步挪动脚步,帮助母亲活动筋骨。
从扶着到挂背带,走了7年;抱着走,又走了4年。母子俩每天都出门,下雨也不例外,就在楼下避雨的长廊里坚持走。
一路歌唱,一路欢愉,母子俩的背影在人兴路社区的大道上拉得很长。与温后胜同一小区的邻居李隆钧说:“我是2012年搬到这个小区的,这么多年来看着温老师抱着老母亲散步,还给她唱歌,非常感人。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真不容易!”
三个办法:折射孝子寸草心
为了照顾好母亲,温后胜不仅尽力,而且花了不少心思。十多年来想了很多办法,还搞出了不少“黑科技”。
在温后胜家里,有一间专门为老人理疗的房间。这里有一台被取名为“土牵引器”的装置,那是温后胜亲手做的。绿色背带系在橙色的橡筋绳上,尾端有滑轮,滑轮底部吊着15斤的哑铃片。
十年前,老母亲罗自镛患上椎间盘突出,从腰到脚尖的剧烈疼痛令她躺在床上痛苦不已。“我自己多年前也有椎间盘突出。当时,我是自己做了一个牵引器治好的。”温后胜想,母亲能不能用牵引治疗呢?
温后胜询问医生,被对方坚决反对。“骨头扯断了怎么办?”“算我的。”温后胜说,为了减轻母亲的痛苦,他豁出去了。
曾经是重庆大学学机械出身的温后胜,便亲手制作了一部牵引器。“关键要根据老人的情况适当加配重。”温后胜将牵引器按常规配重减轻了一半。母亲尝试使用之后,当时病痛就大大缓解,三天之后病情好转。从此之后,老人就每天就坚持理疗40分钟,椎间盘再没复发过。
他的这个“黑科技”在小区引起了轰动,同一栋楼的邻居王大云说:“温老师对他妈好,对周围邻居也热心。他帮我们好几个家庭装了牵引器,帮助小区的老人理疗!”
《礼记》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温后胜谈到照顾老人,表示除了保证基本的吃穿以外,要想办法让老人们活得安心舒心,活得有尊严。
母亲在世时,温后胜每天给母亲洗脚泡脚半小时,再使用自己亲手做的木胎滚轮按摩二十分钟。这个按摩器也是他的一项“发明”。
另外,10多年前,为了方便带母亲出去游玩,当年65岁左右的温厚胜执意花了1年时间考驾照,考了两三次才拿到。
“孝顺自己的母亲,我相信一定有人比我做得更好,我只是很普通的一个儿子。”温后胜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一再表示。
“羊跪乳,鸦反哺,况且人呢?”
四代之家:孝道传承
老母亲罗自镛已于2020年10月21日离世。温后胜坦言,其实自己有点庆幸能够陪伴母亲走完这最后时光。“我这几天比较忙,在为母亲寻找最后的安息之处。预计12月底之前,我将最后一次抱着母亲,送她去安息之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温后胜以自身的体会告诫为人子女们,珍惜与父母的缘分,身体力行,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传承孝敬父母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现在我们家里的晚辈都很孝顺听话。以前,老母亲在的时候,我儿子有空就会和我争着推婆婆出门散步;我大孙孙也会经常给祖祖拉手风琴听;小孙孙才两岁,跟祖祖也很亲热。”温厚胜说,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看到一家人都尽孝,他感到非常欣慰。
温后胜介绍,这么多年自己能够专心把母亲照顾好,尤其还离不开贤内助的支持。“买菜做饭洗衣都是她,40多年了,没让妈妈买过一次菜,提过一次米。”温厚胜说,由于妻子王清荟的体贴和孝心,母亲已大小便失禁多年,但房间里从不曾有过一丝异味儿。
“现在母亲走了,等把后事安顿好,我要带她走遍天涯,去浪漫一回。”
两江新区人和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彭俊表示,虽然温后胜的老母亲罗自镛已经去世了,但是罗自镛爱老敬老的行为已经深刻触动了周围不少人,并必将在社区居民中产生长远的影响,爱老敬老在辖区逐渐蔚然成风,街道又持续涌现出了不少的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