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首页新闻首页
有奖挑错客户端
万花迷人眼,慧瞳观天下。这是一道视觉盛宴,也是一个精彩窗口,让记者的镜头为你平添慧眼美瞳,尽观天下意像。

揭秘山城“粮仓博物馆” 第 495 期

1/14
  • 老式的粮仓、斑驳的白墙、长着苔藓的青瓦……在南岸区长生桥镇,藏着一个“产业景观”——老粮仓群,这里的粮仓大大小小加起来有10余座。这里,曾是“仓库重地,闲人免进”的储粮基地,搬运工每天在这里进进出出;随着储粮技术的进步,老粮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部分地方外租成了仓库。如今,这些旧粮仓群在网络上走红,吸引慕名而来的网友“打卡”。
  • 三月,暖阳给粮仓披上了一层淡黄的“外衣”。走进南岸区长生桥老街的粮仓群,如同走进一座“粮仓博物馆”。一座座砖混木结构的建筑,静待人们再次光临。
  • 这里有砖圆仓和房式仓,房式粮仓有连续拱形薄壳顶,砖圆仓为八角攒尖顶,建筑设计与建造科学合理,外形朴素,具有上个世纪70年代典型粮仓造型,展现了独特的“产业景观”,是当时国民生产生活的一个缩影。
  • 粮仓顶部,青瓦上长满了绿植,诉说着守粮人坚守的情怀。
  • 91岁的燕祥曾在粮仓工作了几十年,他回忆,这里曾是巴县五区粮库,最多的时候有17座粮仓,工作每天都很忙碌。这里装着燕祥半辈子的回忆,即使老了,他也舍不得离开。每天午后,他都会去粮仓逛逛,重温青葱岁月。
  • 92岁的邓绍安是粮仓的老搬运工,他组建了搬运组,每天负责粮站的搬运工作,妻子王守珍负责帮他打包。邓绍安的记忆里,粮仓每天都很忙,经常半夜都要起床去搬运。如今,粮仓退出了历史舞台,曾在这里工作的人,也在安享晚年生活了。
  • 粮仓附近,78岁的剃头匠老倪还在支摊,给人剃头。一把剪子、一把推子、两把梳子和一面镜子,这是他吃饭的家伙。在粮仓工作的人,都喜欢来他这里剃头,便宜实惠。
  • 见证了粮仓繁华的人已老去,粮仓也逐渐被遗留在时光里。门上的涂鸦,仿佛在诉说着当时的故事。
  • 生着铜锈的锁、长满蜘蛛网的门,把所有的记忆都“关进了”粮仓,等待人们再次开启。
  • 这里大部分粮仓已空置并锁着,少部分外租成了其他公司的仓库,每天,仍有工人前来搬运堆放在里面的货物。
  • 附近上了年纪的老人特别偏爱这里,在春日的暖阳下,经常能看到他们三两成群地坐着聊天喝茶,身后的粮仓仿佛也变成一位敦厚的老人,听他们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 粮仓群空旷而神秘,也是孩子们热爱的探险“天堂”。
  • 斑驳阳光映射下的旧粮仓尽显岁月痕迹,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雅心就是其中一个,她专程从渝北赶过来拍照。
  • 目前,长生桥老街粮仓群被列为重庆市第二批历史建筑。这里虽然失去了储粮的功能,但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1.微博报料:登录新浪微博,晒出趣事猛料,并@华龙网
2.邮件报料:发送邮件至275924783@qq.com
3.QQ报料:联系QQ275924783
4.微信报料:联系微信号 18996008277
5.联系电话:18996008277
旧粮仓焕发“新生”,迎来打卡的游客,也给这里带来了新的生机。
来源:华龙网 内容监制:王梅 页面监制:周梦莹 编辑:邓旻璐 栏目主持:李文科 模板:宋煦 技术:朱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