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3 期
内容监制:易华 页面监制:邬德春 栏目主持:林楠 编辑:熊世华
第 673 期
“魔力”厨房 让人们卸下面具做自己
在重庆渝北的闹市区,一栋不起眼的高楼里,藏着郝帅的一方小天地。
二楼的露台,一条鹅卵石小路蜿蜒其中,绣球、雏菊花点缀两旁。还没成熟的番茄挂在枝头,红苕尖和四季豆刚从地里冒出芽。
露台一侧,有一个30多平米大的厨房。今年3月5日,这里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郝帅一大早就赶去了菜市场,挑选了鲜虾、鱿鱼、花鲢、香菇等食材。临近下午4点,系上围裙开始忙活。
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经历各不相同。有教育机构创始人,做导演的媒体人,还有辞去公务员做保险的文艺女青年,辞职考研的未来心理咨询师。
郝帅张罗着大伙儿落座,大家先分享自己带来的食物,讲述与食物的故事。吃到尽兴时,有人弹起了吉他,旁人跟着吟唱。
聊着聊着,一位40多岁的女客人有些哽咽:“你们知道吗?我现在全身上下一共只有3000块钱……其实我每天都在煎熬,但我觉得我得坚强……”
在外人看来,她是职场女强人,住着大别墅、开着豪车。但当她卸下盔甲时,人们才发现,原来光鲜亮丽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
这顿饭让郝帅感触很深,“在这个饭桌上,大家能卸下防备,坦诚相待,不觉得这很难得吗?”
刚刚过去的“520”,6对夫妻来到了郝帅的厨房。饭桌上,大家回忆着青葱往事。
一位30多岁的老公,突然讲起一个关于保暖内衣的故事。
“我从小家里很穷,上高中前都没有穿过保暖内衣。我这辈子穿的第一套保暖内衣,是我女朋友送的,也就是我现在的老婆。”
而那一天,正好是他们结婚的十周年纪念日。
当年的那个“穷小子”,如今已是一名建筑师,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日子平淡而温馨。
28岁的花花曾三次到这里吃饭谈天,她觉得,这间厨房似乎有一种魔力,每个人都可以卸下面具做自己。在这里,没有“丈夫”或“妻子”、“老板”或“员工”、“父母”或“子女”的身份,有的只是“自己”。“很庆幸结识了郝帅,他家的菜真是色香味俱全,他做的这件事真的很酷。”
创业失败 他冒出一个“万人吃饭计划”
厨房的主人,名叫郝帅,是一名85后的重庆小伙。
“请10000人吃饭”的想法,源自于一场创业失败。
2019年底,从事教育培训行业的郝帅扩大了门店规模,打算大干一场。一下开了四家连锁店,还花了50万专门装修了旗舰店。
就在郝帅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措手不及,辛辛苦苦攒的100万打了水漂。
没有退路了,郝帅决定关店,仅保留下两家门店。他把家长们预缴的学费一一退还,门店里能卖的东西,全都卖了。
站在空荡荡的店里,往事历历在目。
之后整整半年里,郝帅一直呆在家试图调整自己,却一直找不到出口。
“疫情造就了很多美食家”——郝帅大概也是其中之一。原本就对烹饪很有兴趣的他,每天变着花儿地给一岁多的儿子,做各种各样的营养餐。看着孩子吃饭时满足的样子,郝帅乐在其中。
父母和妻子都说,这样的日子才是日子。
“那个时候,做饭好像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把这件事做得更有趣一些。”
郝帅曾经的梦想,是当一个美食节目的主持人,带观众领略全球美食、分享品尝美食的快乐。“或许,我能用别的方式实现?”
深思熟虑之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用10年时间,邀请10000个人吃饭,和他们分享美食与故事。
郝帅算了算,如果每月组织4次聚会、每次邀请10-15人,再加上每年举办几次大型活动,那么一年可以请将近1000位朋友吃饭。10年的话,差不多能和10000个朋友吃饭了。
到目前为止,加上举办活动,郝帅已经邀请了180多人吃饭。
食客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年龄从“60后”横跨“00后”。餐桌上的主题也聊得随性,从教育、童年、亲密关系,到创业故事、勇闯无人区,等等。每次吃饭,除了郝帅掌厨制作菜肴之外,食客们也会自带一道美食来与朋友们分享。
身边的人不解,这种看起来毫无收益的事情,郝帅为什么干得这么起劲?
郝帅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菜品都是些家常菜,一个月最多花两三千。但是能从中结交新的朋友,收获友情,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将来无论我要做什么,这都将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
梦想“长大” 他出了书还想推广“食育”
说干就干,郝帅打算将屋子的客厅改造成一个开放式厨房与餐厅。从整体构造、设计,到橱柜、岛台、厨灶的选择,甚至到一幅装饰画的设计,都亲力亲为。
岛台的一侧,是一张长约2米的餐桌,以一整面书墙作为背景。
郝帅将这里称为“郝帅的厨房”。厨房修好了,郝帅开始邀请第一批客人。
他在自创的公众号上发起了“10000人吃饭计划报名表”,邀请感兴趣的朋友报名参加,申请的朋友需要填写职业、喜欢的菜、参加原因、关于美食的故事等信息。
为了增加参与感,郝帅会让每位客人带一道菜来,他自己再准备五个菜。
不少人好奇,郝帅请这么多人吃饭,是不是富二代?郝帅有些哭笑不得,随着疫情形势渐渐好转,他的教育培训机构生意也渐渐恢复,“几顿饭我还是请得起的!”
如今,在“吃饭”这条道路上,郝帅越走越远。
前不久,他出了一本自传式美食书,名叫《小森活》。书里有30个故事,记录了一个80后的农家孩子,如何因为吃饭这件事,不断成长与蜕变。
“十二道锋味”主厨陈波为这本书写了序。二人因美食相识,一见如故。在他看来,郝帅并没有把做饭当成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爱好和一种生活,他正是被这份热爱与纯粹打动。
一位媒体老师看完《小森活》后,留下这样一句话:“用心烹饪的美食,是写给生活最美的情书。”
这还远远不够,郝帅还计划着拍一部美食电影,就像他最喜欢的《小森林》《海街日记》《人生果实》一样,能够记录美好,治愈孤独。
郝帅还有一件最想做的事——到学校推广“食育”。
他觉得,一个从小被食物教育滋养过的孩子,会明白生活之美,拥有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与乐观和感恩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对一顿饭都认真对待,他的人生还会特别差吗?绝对不会。”郝帅十分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