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6 期
内容监制:周盈 页面监制:李天春 栏目主持:林楠 编辑:谭周
第 676 期
大爱的宣言:关注遗体器官捐献吧 这没有什么可忌讳的!
2021年3月28日,位于重庆璧山西郊福寿园的重庆市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内,一场特殊的婚礼仪式正在举行。
新娘是65岁的陈茂秀,新郎是75岁的易泽成。他们面前,是数百名到场祝贺的亲朋好友。他们身后,则是镌刻着4044位遗体器官捐献者名字的纪念碑。
这4044位逝者,0-30岁占比29%;30-60岁占比56%;60岁以上占比15%。他们年纪不同,身世境遇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在逝世后捐献了遗体或器官。
陈茂秀和易泽成也早已做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意味着,当他们百年后,名字也将被刻在这个纪念碑上。
4年前,两位老人在红十字志愿服务的活动中相识、相知、相爱,并最终走到了一起。不仅是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更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和对生命的理解。
“纪念碑上这4044位捐献大爱者,是我们最崇敬的人,也是我们婚礼的见证者。”陈茂秀说,“我要感谢他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不断前行的意义。”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死亡是避之不及的话题,更不用说捐献遗体。但这实则是一种大爱行为!陈茂秀自信坦然地表达:“我们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我们婚礼都可以在这里办,还有什么可忌讳的呢?希望以此,引导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遗体器官捐献。”
“这是我们对4044位捐献大爱者的共同承诺,我们会把公益事业一直坚持下去。”婚礼上,这不仅是夫妻俩的携手表白,也是一种大爱宣言。
特别的纪念:前夫逝世10周年 她登记了遗体器官捐献
“妈,你去红十字会干什么?”
“我去办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今天是你爸爸去世10周年的日子,我想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
“妈,我支持你,以后我也像你一样。”
……
陈茂秀和儿子这一段手机通话发生在9年前,在重庆红十字会,她按照相关程序,需把这一决定告知亲人。放下电话,儿子的理解支持让她原本忐忑的心情放松下来。
2012年7月11日,是陈茂秀的前夫去世10周年的日子,在这一天,陈茂秀登记成为了一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对于她而言,这也是一场特殊的仪式,是对逝去爱人的一种纪念。
陈茂秀从小就是亲朋好友口中热心善良的人,做事风风火火,遇事从不退缩。
1979年,经人介绍,陈茂秀认识了前夫丁瑞华。通过深入了解得知,丁瑞华在主动照顾当地一个无依无靠的残疾老人,每天去给老人做饭,安顿老人吃好后,才顾得上自己。得知这些后,陈茂秀觉得丁瑞华也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爱慕之余,更添敬佩。
1980年,陈茂秀和丁瑞华结婚,居住在万盛。据当初的邻居回忆,夫妻俩都是热心肠,经常帮行动不便的邻居们挑煤,做了好吃的,都会送去与邻居们一起分享。
2001年,二人在重庆渝北买了新房,举家搬迁新居,眼看生活要翻开崭新的一页,没想到,隔年,丁瑞华因胃癌去世,享年49岁。
临终前,丁瑞华对爱人说:“你要自己多保重!以后我不能照顾你了,你要积极面对生活,过得开心,过得幸福。”
中年丧偶,陈茂秀陷入痛苦中。但她始终记得那句“要过得开心,幸福!”她收拾好心情,乐观面对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区活动,一如既往地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012年的一天,陈茂秀上街遇到了一群正在做宣传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她初步了解了器官捐献是怎么回事,并问道:“我可不可以捐献?”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陈茂秀就把这事放在了心上。她想到,2012年7月11日马上临近了,而这一天,恰好是丈夫逝世10周年的日子。她决定选择这一天去进行器官捐献登记。“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也是我对他的承诺,我过得很好,很有意义。”
延续的仪式:公益的脚步不停歇 已感召1500多人进行遗体器官捐献
对当年的场景,重庆市红十字会组宣部部长秦红梅记忆犹新。那天,她接待了陈茂秀。“现在都还记得她说的话——一个人完成了两个人的心愿。”秦红梅回忆道。
做完遗体器官捐献登记后,陈茂秀并没有就此停住公益的脚步,她逐渐由一名遗体器官捐献登记者成长为一名宣传志愿者,“我要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共同奉献大爱,帮助更多的人。”
陈茂秀担任了重庆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队长、渝北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还在渝北回兴街道组建了风采艺术团,专门从事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服务工作。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由于世俗观念,人们普遍对遗体器官捐献比较忌讳。陈茂秀在倡导及宣传过程中,可谓尝尽了白眼和不理解。“我们把资料递给人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拿开,拿开,多不吉利!’”回想起这些经历,陈茂秀有些无奈。
但是,陈茂秀并没有气馁,她也在反复总结:“为什么这么多人排斥?除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外,很多人是对遗体器官捐献不了解,因此,沟通方式很重要。”
陈茂秀说,开始时她会给人家讲“大道理”,但发现大都行不通,后来她改变沟通方式,让对方觉得遗体器官捐献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比方说,我会跟他们讲,万一哪天我走了,我的眼角膜帮助别人重见光明,那也是我又能看到这个大千世界了。我的器官能够用在别人身上,不仅挽救了别人的生命,这也是我生命的一种延续。”
在陈茂秀和队员们的努力下,截至目前,已宣传服务群众5万余人,动员1500余人登记。
秦红梅说,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陈茂秀这样的志愿者,遗体捐献正越来越被大众认知和接受。截至2021年3月,我市已有51410人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们中,30岁以下33166人,占到60%以上。“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以18岁至30岁为主,器官捐献工作正越来越被年轻人所认可。”
2017年,陈茂秀结识了离异多年的易泽成,一开始,她对这个大她10岁的男人没太在意。慢慢地,她发现,易泽成与她有着共同的志向,热心公益,也进行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无论何时,只要陈茂秀出去做宣传,易泽成一定陪伴左右。
“我们之间能产生共鸣。和他在一起,我很快乐!”说起现在的丈夫易泽成,陈茂秀脸上洋溢出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