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1 期
内容监制:佘振芳 页面监制:钟兴 栏目主持:林楠 编辑:向含嫣
第 681 期
高光时刻的背后 是千百次的练习
7月1日,北京和重庆,不同的地点,同样的电视屏幕。
荧幕上,在巨幅万里长城LED背景之下,号手们吹响了激昂的号角。
“到我们了,就是这个节目!”握着电话,身在北京的重庆小伙李嘉益一边看着自己参与录制的节目,一边激动地对着电话说道。
此时,画面正中,一个俊朗的年轻小伙昂着头,踩着音乐节拍,奋力将手中的红旗向天际挥舞。
这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中第四篇章的节目——《新的天地》,领舞的小伙,正是李嘉益。
“快点录下来!”重庆北碚李嘉益的家中,母亲只扔下这么一句话,就把电话搁在了一旁。
电话中,李嘉益听到母亲激动的呼喊声、跺脚声,还有凳子磕碰的响声。不一会儿,一张视频截图发在了家族大群里,配文五个字:我家小骄傲。
五个字,掩饰不住的自豪。再回想十多天前的那场排练,李嘉益忽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那天,连日来的高强度训练,加上闷热的天气,李嘉益感觉状态不佳。演出中有特写镜头,作为领舞不能戴单独的耳麦。上台后,李嘉益几度发现音乐声很微弱,甚至有些听不清。
本该在一句歌词之前,李嘉益需要转身挥着红旗,穿过500名群舞组成的“人海”,奔向舞台前方的升降台前,等候最后的定格动作。
可就在这个节点,他没听清楚音乐节拍,转身晚了。
此时,群舞已经开始跑动,他意识到,自己失误了!还未起步,“啪”的一声,他的旗杆与群舞的旗杆碰撞在一起。
握着旗杆的手迅速紧了一下,怎么能犯这样的错误!李嘉益恨不得狠狠骂自己一顿。
虽然在升降台升起前,李嘉益在最后一刻赶到了固定点位,但自己的失误给整个集体带来了影响,他不能原谅自己。排练结束,他一个人跑到录像室,一遍遍地播放排练视频,跟着练习。
不能带耳机又必须和旋律完美契合,怎么办?练!
之后每天训练结束后,他都自己一拍一拍和着音乐数节奏,把每一个节点、每一句歌词烂熟于心。不仅熟记自己的动作,他还把500名群舞、100名号手、100名鼓手、12名大鼓手的动作也都学了个遍。
正是因为这样的努力,他出色完成任务,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时刻待命的替补 不可替代的主角
其实,最初加入《新的天地》时,李嘉益只是一名替补。
“节目临近初审时,最初拟定的专业舞蹈演员跟腱受伤了。”李嘉益说,当时情况紧急,学院的专业课老师向导演组推荐了他。虽然当时他只是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大一的学生,但过硬的基本功、平时的表现都让老师对这个大男孩印象不错。
试镜时,导演要求他用道具即兴表演。“那面旗子4米高6米长,布料很厚,旗杆是不锈钢材质”,旗子被递到右手时,分量很沉,他下意识把左手也凑上来扶紧旗杆。
第一次用大旗做道具,虽然李嘉益稍显生疏,但他过硬的基本功,加之外形气质与节目对领舞的要求相匹配,导演组当下决定,节目初审先定他,初审后再做考量。
在庆祝建党百年如此重要的节目里,这个年轻的大一男孩能否镇住场?有没有足够的张力?全世界多少目光都在看着这场演出,导演组的决定必须慎重。
节目通过初审后,导演组陆续物色了几位领舞演员,但李嘉益一直承担着替补领舞,配合其他群舞、舞美、音效进行排练。
哪怕是做替补,李嘉益也做得有模有样。
早在很多天前,李嘉益手机里的音乐就是单曲循环《新的天地》。要想在舞台上零失误,必须对音乐做到完全熟悉。
除了排练,只要有空他就练习自己的舞步,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即使在走位时,他也要求自己握紧旗杆,不拖、不缠,还要让旗帜始终飘扬着。
为了让舞蹈表演和歌曲完美融合,每到现场休息,他就见缝插针和导演组沟通,了解舞台编排的初衷、歌曲背后的故事,回到宿舍又开始学习党史,“不只是一个舞蹈表演,我们要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自豪与自信,只有了解历史才能让整个表演有灵魂。”
5月上旬,领舞人选终于确定下来,和队伍合排近一个月后进入舞台合光阶段。
那天天空飘着小雨,让本就沉重的旗子挥动起来更难了。领舞演员在排练时伤到腰,无法配合第二次合光彩排。
导演组立刻决定让李嘉益上。“没问题,马上到。”接到电话后,他一路小跑从宿舍赶到排练场,气还没喘匀就接过了沾满雨水的大旗。
为了让打湿的红旗也可以飞扬起来,让舞台灯光的布控与天晴时达到一致的效果,他俯身、起身、右手带动挥舞、身体旋转……每一个动作都尽可能用力放大。
做急速旋转带动红旗舞动的动作时,李嘉益意识到,如果强行转身,红旗很可能因为自重增加而粘连在身体上,出现旗帜缠身的情况。于是,他果断用几个干净利落的舞旗动作代替。
看完排练,导演连夸这套动作干净利落,对这个小伙子更为刮目相看。
之所以能随机应变得当,是因为早有准备。“第一次试镜结束,我就在为舞台上有可能发生的各种可能做了预案,然后自己练习了很多次,所以遇上状况才能应对。”李嘉益说。
机会从来都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大家被这个勤奋的男孩打动,就连原定的领舞都极力推荐李嘉益。他后来从导演那里得知,原本的领舞对导演说了一句话:所有成熟的演员都是从年轻时成长起来的,该给这些新生力量一些鼓励,更何况还是这么优秀的小伙子。
“看着他挥舞着比大家重几倍的旗帜,每次都认真对待,排练结束还在思考与旗帜的配合,这也给我们一种动力。”与他一起参加了《百年征程》演出的同班同学姜嘉白说。
这些都激励着他暗下决心更加努力,不辜负他人信任。
从那天起,他从替补成为了领舞,从角落,站到了C位。
如果足够热爱 10岁起步也不晚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幼时,在姐姐的影响下,李嘉益喜欢上了舞蹈。但父母总认为“男孩子学什么舞蹈,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他每次只能在姐姐的教室外看着。
直到9岁时,父母拗不过磨人的儿子,想了个办法:“一年之内考到全班前三名就让你学跳舞。”
一直是班上倒数的小嘉益为了学跳舞,每天放学就回家、上课也不再调皮,一年不到,就连续三次考了班级第一。他终于如愿开始学跳舞。
学习跳舞,年龄越小身体软度越好,基本功也能练得更扎实。开始接触专业舞蹈时,李嘉益已经10岁,老师直言,他已经错过练基本功的最佳时间。
压腿时别说头碰到膝盖,弯腰下去还差一大截,更别提横叉、竖叉。别的小朋友已经和着音乐练习舞蹈动作时,李嘉益还在被压腿疼得哇哇乱叫。
“软度,是基本功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更快融入集体学习,在课余,李嘉益还单独找老师训练软度,每次至少1小时。
平躺在地上,屁股贴紧墙根,双腿顺着墙壁180度打开呈横叉姿势……这样的开胯练习每次都会有。为了训练效果,老师每次会踩着李嘉益打开的双腿5分钟,然后再让他继续保持半小时。
“嘀嗒、嘀嗒……”一旁的表一秒一秒地走过,李嘉益咬着牙数着数,数过300下老师就不踩了,再数过1500下,就不用再耗胯了……
这“嘀嗒”声也刻在了李嘉益心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6年级时,他成功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的舞蹈中专专业。毕业后,他又自学参加了高考,考入北京舞蹈学院。
中专读书期间,除了日常的文化课、专业课外,李嘉益每周都要去阅览室读书。用他的话来说: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舞蹈表演更立体、有灵魂。
从大龄学舞到考入专业院校,再到后来自学备战高考……李嘉益说,练好基本功,时刻做好准备,无论是做领舞还是站在角落做群演,甚至是可能不会上场的替补,“只要我用尽全力跳,我就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