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1 期
内容监制: 孙柯 页面监制:韩曜聪 栏目主持:林楠 编辑:邵煜晟
第 691 期
获得“功勋飞行员”证书。
01 意外收获——阴差阳错踏上学飞之路,教员说他是天赋型选手
9月27日下午,刘川宁最早来到机组准备室。这一天,他要执飞OQ2035重庆至宁波的航班。
他像往常一样进行着航前准备程序,细致严谨,举手投足间透着功勋机长的威严与魅力。
58岁的他,两鬓已经生了些白发,看材料要戴上眼镜才能瞧仔细。
在中国民航,连续安全飞行26000小时的飞行员,才能被民航局授予“功勋飞行员”奖章,这是民航飞行员的最高荣誉。
连续安全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从开始飞行之日起,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起落,都不容任何差错,发生任何事故都会导致计时清零,重新开始。
进行安全检查。
谁能想到,他的飞行生涯,却是始于一次误会。
1981年9月,刘川宁进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飞行驾驶专业学习。
刘川宁高考那年,航校到他所在的高中招飞,一心想当军医的刘川宁跟着朋友去蹭体检。“前前后后检查了三个月,不仅考体力还要检查记忆力。”
可惜的是,两分之差,他落榜了。
那时,刘川宁整日躲在床底不出去见人。他说:“整个大院别人都有书读,就我没有,太丢人了。”
就在决定去复读的时候,一份录取通知书递到了他面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
一切都来得有些猝不及防,惊喜、忐忑各种情绪都涌了上来。但刘川宁仍然稳稳地接住了这个意外的收获。
当年,这所航校在全国只招了44名飞行学员,刘川宁就是其中一个。
第一次上天,刘川宁觉得新鲜,在驾驶舱里东张西望。教员揪着耳朵训斥他:“仔细观察飞机姿态,不想飞你就下去!”
刘川宁好面子,从那以后,教员的每一句话他都用心过脑,其他学员休息的时候,他就在房间里回想动作进行模拟。
后来,他成为了同期中首批可单人飞行的学员。很多年后教员告诉他,在那批学员里,他属于很有天赋的类型。
航校毕业后,刘川宁先后在民航湛江直升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重庆航空工作,曾执飞过运-5、贝尔-212(直升机)、海岛人、B737、B747和A320等多种机型。
飞行前开会讨论。
02 安全信条——保证安全只是基础,还要面临意外的考验
“对于一个机长来说,飞机舱门关闭那一刻,就要肩负起重大责任。”这是刘川宁第一次坐进驾驶舱就秉承的信条。
专业、知识、飞行技术和责任都扛在身上,这就是机长肩章上四道杠的含义。
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常出现降雪、冰雹等极端天气,高原航线的难度非常大。但刘川宁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飞两班,堪称高原飞行能手。
2012年秋天,飞九寨沟,当地下雪。“在满足降落条件飞机落地后,却因为跑道积雪,飞机无法起飞。”刘川宁说,那一次足足等了一天一夜。
虽然这几年科技更发达,天气预报也更加准确。刘川宁说,但到了夏天还是很容易出现雷雨备降、延误的情况。有时候一耽误,就是一天。
如果说保证飞行安全是必考项,那么争分夺秒、挽救旅客生命就是加试项。
飞行前的调试。
前段时间,重庆飞杭州。“机长,一位乘客突发心脏病……”飞机下降过程中,听筒内传来客舱乘务员的报告。
“现在情况如何,是否需要备降……”刘川宁问清楚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地面,提前20分钟降落目的地,老人最后得到了及时救治。
前些年,刘川宁还飞过货机,比起客机更为枯燥。
货机没有乘客,也没有乘务员。航程短的七八个小时,如果要飞一趟美国,那就是10小时起步,全程都靠飞行员“自助”。
“一个人监控仪表盘,另一个就提醒,禁止说无关飞行的话。”刘川宁说,整个驾驶舱内除了仪器发出的声音,没有任何其他。
飞行本身就是一件极为严谨的工作,各类民航法规更是需要严格执行。“每一个操作、每一个指令,都要严格按照手册执行,不能有丝毫偏差。”刘川宁说,时间长了就习惯了,这是绝大多数飞行员的日常。
飞行间隙,刘川宁喜欢抽空透过驾驶舱玻璃看看世界各地的山川湖海。对他来说,这是除了将旅客送往目的地,又一个飞行的意义。
03 见证发展——教出一百多位“徒弟”,他为民航培养优秀新人
作为一名老机长,刘川宁见证了中国民航一代代的发展更迭。“机型在变,理念在变,不变的是我们对安全的追求。”
在刘川宁的办公室里,有厚厚的几本笔记。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条航线的特点、易错点。
飞行前进行身体检测。
“像西南地区,特别是飞丽江、大理、昆明,容易遇到风切变……”提起这些航线特点,刘川宁信手拈来。
“刘机长带我们后辈飞行员实操落地,手把手带领我们提升技术水平。传授的技术不止是操作上的,更多的是一种灵活的飞行思维模式,让我们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的逻辑去应对处理。”重庆航空飞行员任泽孙说。
其实,刘川宁很少告诉年轻飞行员们自己初上蓝天时的紧张与兴奋,也从未过多讲述和渲染过自己飞行生涯中获得的荣誉。
“这不是我不乐于分享,而是我认为世界上许多事只有靠亲身经历,才能在内心深处得到咀嚼和品味。”刘川宁说。
经他之手带出来的机长、教员超过百人,对他来说,将自己的飞行技术、经验教训和精神信条传承给年轻的同行,是最值得自豪的事。
“我教过的徒弟很优秀!还有人在北京飞全球最大宽体客机空客380......”每每提到这些,刘川宁都很骄傲。
跟飞机打交道几十年,再过两年,刘川宁也要到退休的年纪,和飞行说再见的时候了。
“我这一辈子没干过别的,就干了飞行这一件事。”刘川宁说,也因此缺少了对家庭的照顾。
拿到“功勋飞行员”的奖章,刘川宁第一时间就拍下来分享给妻子。他说:“再等两年不飞了,就有时间陪陪家人了,弥补这些年没有一起团过的圆。”
“塔台,重航OQ2035准备就绪,请求起飞。”
“重航OQ2035,可以起飞。”机长刘川宁操控机身对正跑道、拉起油门、滑跑、抬轮、展翅,一趟新的航程又开始了......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邱小雅/文 首席记者 周盈/图、视频 林楠/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