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3月22至28日,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 一起来看90年前,重庆第一口自来水的产地——打枪坝水厂。
上世纪30年代以前,没有自来水,重庆城内居民用水,就到长江、嘉陵江里挑水,挑水夫不愁生意。但是,水质安全是个问题。
1926年,重庆商埠督办公署督办潘文华提出兴办自来水工程,第二年成立了“重庆自来水筹备处”,委派水电工程专家税西恒主持设计建造。
1929年3月,位于今天渝中区的打枪坝水厂正式开工。1932年,该水厂正式运行,这标志着重庆市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座自来水厂诞生。重庆人喝上了第一口自来水。
重庆市自来水公司打枪坝水厂运行组长王京介绍,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城市自来水工程是一项艰巨浩大的工程。打枪坝水厂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监管,完全由我国技术人员主持,这在中国近现代给水工程史上是首例。
别小看这座已经“90岁”的打枪坝水厂,其厂内设备完整,工艺流程完整,曾经服务30万人用水。
打枪坝水厂建成后,厂内造型独特的水塔,也很快成为重庆城的标志性建筑物,还被印在了1937年四川省银行印制的5元钞票上。此处如今已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优秀近现代建筑。
随着时代进步,打枪坝水厂经过多次工艺改造,启用了现代化设备。该厂入选重庆市首批工业遗产,目前正在创建“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水厂的出水水质甚至优于国家标准。”王京说,目前,打枪坝水厂日供水能力4万立方米,主要为渝中区部分区域供水。
比打枪坝水厂投用稍晚的合川自来水公司一水厂,同样走过了90年风雨。该水厂由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于1930年创建,1932年正式供水。其旧址被列为重庆市抗战遗址文物保护点。
穿越历史风雨,山城两座“90岁”的水厂不甘守旧,它们跟随高楼大厦一同“成长”和自我革新,如今仍在服务广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