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辖之初,重庆文化设施严重短缺。“甚至找不出一家像样剧场、博物馆。”面对华龙网记者采访,王川平笑着摇头。
还没来得及规划,一项重要任务就来了。随着三峡工程开工,同年,库区文物保护工作重任落在了重庆肩头。
“三峡工程耗资巨大,不能因为文物保护工作没完成拖延。”根据《三峡工程淹没区及迁建区文物保护项目和保护方案》,共有1087处文物被列入保护规划,其中70%项目、90%重大项目落在重庆。
面对压力,作为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组长,王川平和同事在办公室里挂上一块倒计时牌,天天倒数:距离175米水位还有10天、9天、8天……
“时间不等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和水位赛跑。”
尽管紧迫,对待保护工作,工作人员仍是慎之又慎,仅云阳张飞庙新址选址就花费了近3年时间。“当时,云阳方面希望选在县城,旧址对岸,并以其为依托修建一座公园。”对于这一决定,北京专家并不认同。
“在三峡库区,张飞庙不止这一座。云阳张飞庙之所以著名,真正价值在于它背靠高山,面对大江,门向西方,与县城隔江相望,体现了张飞的忠勇个性。”王川平一边比划一边给记者解读:西方正是蜀国所在地,如果迁往对岸,变为门向东方,成了遥望吴国,岂不变了味?即便迁往对岸,也无法做到背靠高山。
斡旋中,云阳方面表示,若迁往对岸,交通是一大问题。“这个好办,不如修建一座跨江大桥,连接南北,以旅游带动新镇发展。”王川平的提议,让对方眼前一亮。
2003年7月19日,在向西搬迁32公里后,张飞庙保护工程主体部分竣工,并正式开馆。
20多年文物保护生涯中,王川平去过三峡库区300多次。“我对库区很有感情。”谈到这里,他语气变得柔和起来。担任全国政协委员5年里,每年,他都会准备2至4个与库区相关提案,不仅是文化,还涉及民生发展。
“在‘前三峡时代’,文物保护做得不错。但在‘后三峡时代’,如何做好文化保护,值得思考。”王川平说,希望能把三峡库区建成文化生态示范区,在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地质防护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才对得起三峡移民,对得起三峡百姓。”
|